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務專題 >> 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集成 >> 政策文件
麗水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麗水市財政局關于印發《2025 年麗水市加力擴圍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5-03-05 14:34瀏覽次數: 信息來源: 綜合辦公室

2025年麗水市加力擴圍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發改環資〔2025〕13號)、浙江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關于印發2025年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浙發改環資〔2025〕17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加力推進設備更新

(一)加強設備更新項目組織實施。落實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設備更新項目政策,在2024年支持領域基礎上,新增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支持領域,重點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設備應用。以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為載體,整體部署并規?;瘜嵤┰O備更新。開辟“綠色通道”支持符合政策要求的單體或打捆項目,加快辦理各項前期手續。強化設備更新分領域項目前期指引,全力組織申報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責任單位:市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各縣(市、區)發改局、麗水經開區發展改革部按職責分工負責,下同。以下各項工作均需各縣(市、區)發改局、麗水經開區發展改革部牽頭落實,不再列出)

(二)加快推進重點領域設備更新。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提標擴面支持老舊營運貨車和農業機械報廢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全面完成20年以上電梯更新,2025年力爭更新改造200臺以上。加快落實《麗水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麗政發〔2024〕9號),到2027年,全市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以上。(責任單位:市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

(三)開展存量設備評估診斷和項目儲備。對標技術、能耗、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設備淘汰目錄等,深入摸排工業、建筑市政、交通運輸、能源、農業、生態環境、教育、衛生健康、文化旅游、生態小水電等領域存量設備能效、污染排放和安全生產水平,優化細分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建立健全“近期可實施、長期有儲備、定期可滾動”項目儲備庫機制,強化各類要素保障,提高項目成熟度和可落地性。(責任單位:市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

(四)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落實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加大對經營主體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貸款投放力度,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設備更新融資成本。進一步完善設備更新貸款貼息組織實施方式,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優化放貸審批流程。借助省級融資租賃、金融租賃公司專業優勢和資源,拓展多元融資融物渠道,優化金融顧問服務,持續開展金融產品宣傳和推介,助力供需雙方精準銜接。積極爭取省級財政資金,支持“安全隱患大、設備能耗高、群眾需求強、拉動效應好”的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鼓勵各地統籌各類資金渠道,動員引導更多經營主體開展設備更新。(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府辦(金融)、人行麗水市分行、麗水金融監管分局、市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

二、深入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五)擴大汽車報廢更新支持范圍。在《關于進一步做好汽車以舊換新有關工作的通知》(商消費函〔2024〕392號)基礎上,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燃油車納入可申請報廢更新補貼的舊車范圍。個人消費者報廢2012年6月30日(含當日,下同)之前注冊登記的汽油乘用車、2014年6月30日前注冊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車,或2018年12月31日前注冊登記的新能源乘用車,并在麗水市內購入《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乘用車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對報廢符合上述條件舊車并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單臺補貼2萬元;對報廢符合上述條件燃油乘用車并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單臺補貼1.5萬元。個人消費者按本方案標準申請補貼,相應報廢車輛須在2025年1月8日前登記在本人名下。(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稅務局、市經信局)

(六)落實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標準。個人消費者轉讓注冊登記在本人名下乘用車,并在麗水市內購買新能源乘用車單臺最高補貼1.5萬元,購買燃油乘用車單臺最高補貼1.3萬元。個人消費者按本方案標準申請補貼,相應舊車須在2025年1月8日前登記在本人名下。個人消費者名下報廢車輛初次注冊登記時間未達到本方案第(五)條所列要求的,參照本條執行。(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稅務局、市經信局)

(七)持續支持消費者購置新車。在落實國家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基礎上,各縣(市、區)、麗水經開區要深挖汽車消費市場潛能,可根據地方財力和市場需求,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本年度內消費者購置新能源乘用車補貼1000元/輛,階段性發放汽車消費補貼。(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

(八)加力智能家電產品以舊換新。在國家明確的電視機(含投影儀)、冰箱(含冰柜)、空調(含中央空調)、洗衣機(含干衣機)、家用灶具(含集成灶)、吸油煙機、電腦、熱水器(含壁掛爐)、洗碗機、凈水器、微波爐、電飯煲等12類家電產品的基礎上,拓展增加吸塵器(含掃地機、洗地機)、消毒柜、空氣凈化器、蒸烤箱(含蒸烤炸一體機)、咖啡機等5個品類。對個人消費者購買上述17類家電產品給予“立購立減”補貼,其中購買2級能效或水效標準的產品補貼標準為產品銷售價格的15%,1級能效或水效標準的產品補貼標準為產品銷售價格的20%,不設能效等級的產品補貼標準為產品銷售價格的15%。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1件,空調(除中央空調)每人可補貼3件,每件補貼不超過2000元。2024年已享受某類家電產品以舊換新補貼的個人消費者,2025年購買同類家電產品可繼續享受補貼。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擴展增加補貼品類,如需新增品類由屬地商務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報市商務局,市商務局會同市財政局向省商務廳備案后實施。(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九)擴圍實施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含學習機)、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按產品銷售價格的15%給予“立購立減”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1件,每件最高補貼500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十)加大家裝換新支持力度

1.支持家居換新。對個人消費者購買床架、床墊、桌椅、按摩椅、沙發、智能門鎖、智能坐便器、智能馬桶蓋等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家居用品,按照銷售價格的15%給予“立購立減”補貼,對購買1級能效或水效標準產品的,補貼標準為產品銷售價格的20%。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在同一項目服務平臺上可享受補貼金額不超過2000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信局)

2.支持舊房裝修和廚衛等局部改造。對個人消費者購買用于舊房(2023年1月1日前竣工驗收合格的住房)裝修和廚衛等局部改造所需的飾面磚(含石材)、板材(含踢腳線、石膏線)、集成吊頂(不含電器設備)、門窗(不含智能門鎖)、定制柜、衛生潔具(不含智能坐便器)、墻紙(布)、涂料(含油漆)等物品和材料的,按照上述品類實際購買價格的15%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且每套房最多可補貼1次,不超過2萬元。(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商務局、市民政局)

3.支持居家適老化改造。對個人消費者購買用于居家適老化改造所需的,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智能監測跟進、輔助器具適配等物品和材料,按照上述品類實際購買價格的30%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補貼總金額不超過2萬元。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擴展增加補貼品類,補貼品類應優先向先進、綠色、低碳、環保產品傾斜。(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建設局)

(十一)提高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補貼標準。對個人消費者交售用于報廢的老舊電動自行車并換購合格新車的,按照新車銷售價格的40%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1200元/輛。每名消費者可補貼1輛。補貼金額不包含舊車回收金額,新車價格以在我市開具的新車銷售發票含稅價為準。(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

三、加快提升回收循環利用水平

(十二)加強回收循環利用能力建設。加快完善以縣域分揀中心為支撐,鄉鎮、街道中轉站為節點,村、社區回收網點為終端的回收利用網絡。到2025年底,累計建成再生資源分揀中心7座以上、再生資源回收站點200個以上。推動家電、廚電等生產企業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支持利用自身營銷網、服務網建設“逆向物流”體系。加快推行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供銷社、市稅務局)

(十三)加快培育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支持平臺企業、第三方機構提供二手商品質量檢驗服務、信息擦除檢驗服務。加快資源循環型生產模式推廣,到2025年底累計培育“無廢工廠”30家、“無廢工業園區”5個。支持各縣(市、區)因地制宜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

(十四)加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發展。加強廢鋼、廢有色金屬、廢塑料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規范條件企業培育和動態管理。嚴厲打擊“作坊式”回收拆解,依法依規查處非法回收拆解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退役新能源設備、退役動力電池等行為,2025年報廢機動車年規范回收拆解量達到0.6萬輛以上。落實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資金支持政策。加快推進易腐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到2025年底實現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市供銷社)

四、深入開展標準提升行動

(十五)加快先進標準制定修訂。全面落實國家、省標準制定任務,積極參與研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國家標準2項以上。圍繞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需求,參與制定修訂嚴于國家標準的排放、能耗限額等地方標準,在家電、汽車配件、重點行業設備等領域制定發布“浙江制造”標準2項以上,發布市級地方標準5項以上,培育“雙碳”認證企業(產品)2家(項)以上。(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

(十六)加強標準執行監督檢查。加大標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力度,依法對不執行強制性標準等違法行為進行處罰,推動企業按照標準組織生產、管理和服務。將家電等大宗消費品納入質量安全監管重點,依據標準加大重點消費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強化缺陷產品召回,保障產品質量安全。開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標準監督檢查2項以上。(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十七)加強標準宣貫評估。宣傳推廣能耗限額、污染物排放、燃氣器具、家電、家具、廚衛和回收循環利用等領域重點實施標準圖譜,組織開展“兩新”重點標準宣貫10項以上。積極爭取國家級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等項目建設,組織重點標準實施效果評估2項以上。優先支持“兩新”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

五、加強組織實施

(十八)強化組織領導。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聯席會議辦公室發揮好統籌協調推進作用,定期對全市工作推進、項目實施等情況開展調度評估、晾曬,重大事項及時報告市政府。市級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承接制定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重點領域實施細則或操作指引,抓緊組織落實好相關政策,持續放大“以舊換新”政策效應。加強跨部門數據聯通共享,減少非必要審批層級和環節,推動以最便利方式方便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申領資金。各地要充分發揮創造力,結合本地區產業發展、消費需求等實際,加力擴圍實施細化政策措施,合理拓展符合政策要求的支持領域,推動落地見效。

(十九)強化項目管理。各級行業主管部門是設備更新項目組織的責任主體,要分級分類開展項目謀劃生成、滾動儲備、篩選申報、推動實施、跟蹤督促等工作,加強對項目實施的全鏈條督促指導,統籌開展線上監控預警和線下實地核查。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會同同級行業主管部門加快推進已獲得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的設備更新項目建設,開展項目日常調度和現場督導,確保符合建設要求。

(二十)強化資金管理。積極向上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牽頭做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的分配、評估、調整,各級財政部門要指導督促行業主管部門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地要用足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堅持省市縣三級共擔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要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守牢資金使用紅線底線,不得虛列支出、虛報支出、以撥代支,避免資金沉淀閑置。

(二十一)強化環境營造。各地要加快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打破地方保護,破除地域和渠道限制,促進公平競爭。不得以銷售額、墊資能力等為由限制經營主體參與,要一視同仁支持線上、線下經營主體,以及不同所有制、不同注冊地、不同規模經營主體參與活動。要在做好風險防控的前提下,結合實際預撥部分資金到相應支付平臺或經營主體,提高資金清算效率,降低經營主體墊資和經營壓力。

(二十二)強化市場監管。各地要組織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的經營主體實施產品銷售價格公開承諾,對發現存在不履行價格承諾、“先漲價后打折”等價格違法行為,以及套取補貼資金的經營主體,要第一時間取消其參與活動資格,并追繳國家補貼資金。要暢通消費者舉報投訴渠道,加強消費品質量監督抽查,嚴厲打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舊充新、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以及偽造冒用能效水效標識等行為。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騙取套取國家補貼資金等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嚴厲查處。

(二十三)強化宣傳引導。各地各市級行業主管部門要通過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政務服務平臺等及時發布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信息,迭代優化“兩新”政策集成直達專區、持續開通“兩新”政策咨詢熱線、制作發布短視頻和長圖指引等,進一步加強政策解讀、做好政策宣傳、明確補貼申領途徑,全面增強廣大消費者和經營主體對政策的知曉度,大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讓各類經營主體想更新、易更新、快更新,讓廣大消費者想換新、易換新、快換新。

【附件下載】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