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
黃粿是浙江省慶元縣的一道民間傳統美食,已經有上千年歷史。其色澤晶瑩,清香柔韌,既可以當作主食,也可以制作菜肴。目前,僅慶元縣黃粿小作坊和季節性代加工點就有20多家,年銷售量上萬噸。
市場監管部門聚焦黃粿產業原材料質量提升,省、市、縣三級聯合組建由16名專家組成的技術團隊,與多部門聯動,深入產品生產和檢驗一線,通過黃粿生產工藝、質量管理、風險防控等方面研究,歷時5個月,為這一傳統美食的產品質量提升提供全方位技術幫扶。
找準關鍵,技術攻堅破難題
針對黃粿鋁含量波動問題,對原材料、半成品及生產接觸材料進行全面排查,檢測分析100多批次成品。通過編制《浙江省黃粿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指南》及開展《麗水黃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立項工作,推進黃粿工藝規范化、產業化。
工藝創新,新品配方提效能
通過組織黃粿品鑒活動,助力尋找傳統風味黃粿。最終,成功研制出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要求的新型工藝配方,在消除風險、保留傳統風味的同時提升了產量,實現黃粿工藝的創新與發展。
凝聚力量,增值賦能促共贏
推動小作坊轉型升級,搭建產業交流平臺,鼓勵慶元縣黃粿產業發展協會帶頭推動《防控指南》《地方標準》的編制與實施,助力產業發展。2023年10月,慶元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頒發了首張黃粿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應用新配方生產后,產量是原小作坊的3倍以上。
非遺融合,打造產業新亮點
依托“浙里食安”標志性成果,探索“非遺+品牌+產業”融合新路徑,成功打造非遺黃粿展示體驗點,現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助力黃粿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
慶元縣黃粿質量提升相關工作成果入選省區域特色食品產業質量提升優秀案例、麗水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第二批最佳實踐案例,入圍浙江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最佳實踐案例評選。同時,先后在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欄目、省委改革辦“浙里改”《競跑者》欄目報道。
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大監管和幫扶的力度,推動黃粿為代表的區域傳統特色食品風險閉環治理和產業提升從“單作坊”到“全行業”,從“一個市”到“整個省”,打造“浙里食安”標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