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民政局、組織部、財政局、人力社保局、農業農村局、南明山街道辦事處:
現將《麗水市養老服務“愛心卡”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麗水市民政局 中共麗水市委組織部 麗水市財政局 麗水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麗水市農業農村局
2024年9月30日
麗水市養老服務“愛心卡”實施方案
為認真落實浙江省民政廳、中共浙江省委組織部、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的《關于印發<養老服務“愛心卡”實施方案>的通知》(浙民養〔2024〕87號)和《浙江省民政廳 浙江省財政廳關于健全困難老年人補貼制度的通知》(浙民養〔2024〕85號)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推進“浙里康養”工作,更好發揮黨組織紐帶作用,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現就全面推行養老服務“愛心卡”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引,按照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部署,堅持黨委統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家庭贍養原則,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在養老服務中的領導作用,統籌整合政府、集體、社會、市場、家庭各方資源力量,全面推行養老服務“愛心卡”,為老年人提供優質優價的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助急、助學、助購、助聊、助樂等十助服務,加快推動養老服務專業化市場化供給,打造“浙麗長壽、山區頤養”標志性成果。到2024年底,全市“愛心卡”申領數達到7萬張以上;到2027年底前,實現“愛心卡”“一卡同城通用”,養老服務市場化機制比較完善,老年人享有更為廣泛和專業的基本養老服務。
二、主要內容
(一)“愛心卡”發放對象、標準
“愛心卡”原則上以第三代社會保障卡為載體提供服務,經本人或代辦人授權同意,線上直接開通使用,也可到指定地點線下協助開通,并實行動態管理。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確定四類發放對象、標準:
1.第一類對象:本市養老服務補貼和養老護理補貼對象。
補貼標準: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標準為每月125元。低保邊緣家庭的高齡老年人(80周歲及以上)養老服務補貼標準為每月65元。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失能老年人養老護理補貼標準為重度受損的每人每月500元、中度受損的每人每月250元、輕度受損的每人每月125元。低保邊緣家庭失能老年人養老護理補貼標準為重度受損的每人每月250元、中度受損的每人每月125元、輕度受損的每人每月65元。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提高保障標準。
2.第二類對象:本市戶籍的普通家庭60周歲及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及高齡老年人(80周歲及以上);其他符合當地助餐補貼標準的社會老年人。
補貼標準:各地按照當地助餐等其他服務補貼標準進行補貼,有條件的可注入慈善、社會、集體等資金。
3.第三類對象:其他老年人,包括非本市戶籍常住老年人。
補貼標準:憑“愛心卡”享受優惠折扣服務,費用由個人自付。
4.第四類對象:參與互助志愿服務的老年人。
補貼標準:以慈善資金為主,兌換標準堅持適當鼓勵引導為原則,具體由各地自行確定。鼓勵各地探索以社區居委會或社會組織為單位,組織開展志愿服務并統計愛心積分,或以農副產品兌換等形式累計積分,并通過慈善資金給予物品或服務等方式進行積分兌換。
(二)資金結算
政府、社會、集體用于“愛心卡”服務的資金,依托第三代社??ㄉ商摂M“愛心分”,1個“愛心分”可兌換1元人民幣等值養老服務。按照補貼標準,按月將“愛心分”發放至老年人本人“愛心卡”(社??ǎB老服務專用帳戶中?!皭坌目ā笔褂脤ο笤诜仗峁C構(企業)白名單及服務目錄內,自主使用“愛心分”購買所需養老服務,由民政部門按季度根據實際使用的“愛心分”數量按規定與服務提供機構(企業)進行結算?!皭坌姆帧庇上到y自動扣除,用完為止。養老服務補貼、養老護理補貼對象未使用的“愛心分”額度,死亡后結算清零,其余對象未使用的政府、社會、集體補貼“愛心分”當年12月31日清零。
(三)服務內容
“愛心卡”為老年人常態化提供“十助”等服務,并積極挖掘老年人消費熱點,逐步拓展個性化、多元化老年人所需服務,豐富服務供給,提高養老服務品質。通過建立“愛心卡”服務提供機構(企業)白名單制度,擴大“愛心卡”服務供給,在中心城區,競爭性引進養老機構、家政企業、醫療機構和物業公司等機構(企業)進入白名單,在偏遠山區,主要依托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敬老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機構(企業)提供服務。鼓勵超市(便利店)、藥店、理發店、老年人用品零售店等愛心商家,為使用“愛心卡”的老年人提供打折優惠。實行白名單服務機構(企業)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滿意度測評,對服務不到位的服務機構(企業)及時給予清退。
(四)資源鏈接
強化黨組織統合整合作用,將公共交通、公園景區等基本養服務資源融入“愛心卡”服務,引導推動養老服務與醫療、文化、教育等多業態融合發展。做實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注重把教育、文化、衛生、養老等駐區單位人員吸納為兼職委員,推動村(社區)與養老機構、社會組織、涉老企事業單位等開展黨建聯建,整合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老年學堂、社工站、流動共富車、客運公交等服務陣地和資源,強化區域養老服務資源整合利用。深化“黨群連心、網格走親”,組織村(社區)黨員干部、網格員、志愿者及社會組織等,對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常態化探訪關愛服務,幫助排憂解難。
三、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組織部門要充分發揮組織職能作用,加強工作統籌、資源整合和服務鏈接;民政部門要認真履行養老服務職責,具體組織實施養老服務“愛心卡”工作;財政部門做好資金兜底保障,將“愛心卡”補貼資金納入本級部門預算;人力社保部門牽頭做好第三代社??ㄍ茝V與使用,配合做好“愛心卡”虛擬積分的賦分與結算;農業農村部門要將“愛心卡”工作納入鄉村振興實施內容中;市場監管部門配合做好“愛心卡”服務提供機構(企業)的資格審核;交通運輸部門做好“愛心卡”與客運公交卡互通的探索;其他浙里康養成員單位要按職責積極推進“愛心卡”各項工作落實。
(二)強化資金保障。發揮組織優勢加強各類養老服務資金資源統籌,通過家庭出一點、財政投一點、集體擔一點、社會捐一點的模式加強資金保障,對資金進行分類使用管理。市、縣兩級慈善總會設立“愛心卡慈善基金”,鼓勵成立社區慈善基金,通過多元途徑募集社會資金,積極引導共建單位、優秀人才等捐助愛心基金。有條件的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適當加大對養老服務投入比重,經民主議事程序決定,可使用集體經濟收入,按一定比例給予本村(社區)老年人“愛心卡”補助。注重發揮家庭贍養責任,鼓勵廣大黨員示范帶頭,探索“孝心指數”公示晾曬機制,引導子女積極為老年人充值“愛心卡”,引領形成敬老孝老的社會風尚。
(三)強化監督管理。結合實際,依托96345便民服務中心等服務組織或單獨建立等方式組建“愛心卡”運營團隊,開展服務線上監管、事后回訪等工作。民政部門要規范養老服務對象、項目、標準、價格等,加強對服務提供機構(企業)的日常監管、考核評估,建立服務提供機構(企業)進退出機制。鄉鎮(街道)、村(社區)黨組織要加強養老服務監督,不斷提高養老服務供給質量。政府、社會、集體用于“愛心卡”服務的資金保障,采取電子積分方式提供的個人不得進行現金兌現。資金使用管理接受紀檢監察、財政、審計、民政等部門的監督檢查,一旦發現截留、擠占、挪用或騙取、套取資金等違紀違法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關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本文件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附件:麗水市“愛心卡”服務機構、愛心商家白名單管理辦法
附件
麗水市“愛心卡”服務機構、愛心商家白名單管理辦法
根據浙江省民政廳、中共浙江省委組織部、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的《關于印發<養老服務“愛心卡”實施方案>的通知》(浙民養〔2024〕87號)文件精神,為規范養老服務“愛心卡”服務機構(企業)日常監管、服務評價和征集退出等工作,制定本辦法。
一、服務機構白名單
本辦法所稱“愛心卡”服務機構是指在全市范圍內為老年人提供優質優價的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助急、助學、助購、助聊、助樂等十助服務的各類機構,包括但不限于養老機構、家政企業、醫療機構和物業公司等。
(一)征集方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110號《政府采購框架協議采購方式管理暫行辦法》,養老服務“愛心卡”服務機構征集方式參考采用開放式框架協議采購?!皭坌目ā狈諏ο罂稍诤炗喛蚣軈f議的供應商中自主選擇接受服務。
(二)提出申請。服務機構征集原則上每年開展1次,即框架協議期限為1年。民政部門在每年2月前后發布“愛心卡”服務平臺服務機構征集公告,征集公告發布后至框架協議期滿前,符合條件的服務機構按照征集公告要求,隨時提交加入框架協議的申請,并提交相關資質材料。
(三)資格預審。由民政部門委托第三方對上報的資料進行初審,確定進入預選服務商名錄。
(四)組織評審。民政部門召開“愛心卡”服務平臺服務機構評審會,邀請財政、發改、市場監管等部門負責人及相關專家參與,按照“愛心卡”服務機構資格條件進行審查,如有必要,組織開展實地查訪。
(五)發布公告。對符合資格審查的服務機構,由民政部門發布結果公告,經公示確認后,納入“愛心卡”服務機構名錄,開始服務。同時在整個框架協議有效期內動態更新服務機構信息,隨時可供公眾查閱。發布征集結果公告,即視為簽訂框架協議,民政部門不再與供應商簽訂書面框架協議。
(六)退出機制。如有下列情形之一,解除與其簽訂的框架協議:
1.惡意串通謀取、提供虛假材料加入框架協議的,多次被老年人舉報的;
2.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不履行框架協議義務或者履行框架協議不符合約定的;
3.框架協議有效期內,因違法行為活動的;
4.框架協議約定的其他情形。
被取消征集資格或者被解除框架協議的供應商不得參加同一框架協議補充征集。
(七)獎勵機制。年底評選一批愛心服務機構,并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二、愛心商家白名單
本辦法所稱愛心商家是指在全市范圍內為老年人提供優質商品與服務,并給予優惠條件的各類商家,包括但不限于超市(便利店)、藥店、理發店、老年人用品零售店等。
(一)提出申請。愛心商家的遴選原則上每年開展1次,即框架協議期限為1年。由民政部門在每年初發布“愛心卡”服務平臺愛心商家征集公告,征集公告發布后至框架協議期滿前,符合條件的愛心商家按照征集公告要求,提交加入框架協議的申請和相關資質材料。
(二)資格預審。由村社黨組織根據群眾評價和商家上報的資料進行初審,并報鄉鎮(街道)預審確定進入預選愛心商家名錄。
(三)組織評審。民政會同財政、發改委、市場監管等部門召開“愛心卡”服務平臺愛心商家遴選會,邀請街道、社區和群眾參與,對愛心商家資格條件進行審查。
(四)發布公告。對符合資格審查的愛心商家,由民政部門發布結果公告,經公示確認后,納入“愛心卡”愛心商家名錄,開始服務。同時在整個框架協議有效期內動態更新服務機構信息,隨時可供公眾查閱。發布征集結果公告,即視為簽訂框架協議,民政部門不再與商家簽訂書面框架協議。
(五)退出機制。如有下列情形之一,解除與其簽訂的框架協議:
1.惡意串通謀取、提供虛假材料加入框架協議的,多次被老年人舉報的;
2.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不履行框架協議義務或者履行框架協議不符合約定的;
3.框架協議有效期內,因違法行為活動的;
4.框架協議約定的其他情形。
(六)獎勵機制。年底評選一批愛心商家,并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