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113325000026455663/2024-42153 | 文號 | 麗政辦發〔2024〕58號 |
組配分類 | 市政府文件 | 發布機構 | 市府辦 |
成文日期 | 2024-09-03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健康浙江行動的實施意見》《“健康麗水2030”行動綱要》等精神,深化體衛融合發展,建立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結合麗水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提升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素養,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動健康關口前移。
到2025年,建立不少于10個體衛融合健康服務功能站點,常見慢性病運動干預項目和方法得到更好推廣,體質檢測納入居民健康體檢,各地爭創省級體衛融合工作樣板,基本形成多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模式。到2030年,體質檢測、運動風險評估、科學健身指導、運動損傷康復、慢性病運動干預為一體的運動促進健康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力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50%,城鄉居民國民體質合格率達到95%,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40%,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趨于較低水平,主要健康指標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形成政府主導、全域化多業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運動促進健康格局。
二、重點任務
(一)宣傳普及運動促進健康理念。各地各有關部門借助各類媒體強化輿論宣傳,倡導運動促進健康理念,科學普及運動促進健康知識。體育部門聯合衛生健康部門組建全市運動促進健康“名師講師團”,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健康知識科普宣傳、運動健身指導,實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促使群眾的健康意識向健康行為轉變。體育部門協同衛生健康部門以“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社團”為抓手,發揮群眾身邊醫療衛生人員、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委員的作用,引導群眾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學健身方法。中小學按照義務教育各學段規定的健康教育內容,落實健康教育課時,教授運動及健康知識,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
(二)扎實推進運動促進健康服務。各地各有關部門將運動設施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未來社區建設的整體規劃布局,發揮運動健身與身體功能鍛煉在群眾健康管理、慢性病預防、失能康復、居家養老等領域的服務應用,注重將運動促進健康服務應用場景列入美麗城鎮、美麗鄉村、農村文化禮堂、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及城市品質風貌提升項目內容。鼓勵在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體育健康主題公園、健身步道等公共服務場所建設體衛融合健康驛站和健康科普站(館)。體育部門協同民政、工會、婦聯、殘聯等部門,加強老年人、職業工作者、婦女、殘疾人、農民等人群運動健康干預,開展老年人防跌倒、職業病防控、婦女骨骼健康、殘疾人身體功能鍛煉、農民體質健康提升等運動促進健康服務。教育部門配合衛生健康、體育部門,加強青少年兒童視力不良、肥胖、脊柱側彎等篩查和綜合干預。國民體質監測與健身指導中心和醫療衛生機構合作,推進各級運動促進健康中心建設,開展健康咨詢服務和科學健身指導。
(三)拓展醫療衛生機構體衛融合功能。支持各地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設置融合體質測試功能的健康驛站和健康科普站(館)。鼓勵體育部門聯合衛生健康部門開展各類慢性病運動干預科研項目,招募受試志愿者,開展早期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超重肥胖等慢性疾病運動干預研究和服務。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開設運動醫學和運動康復特色門診,將運動處方、運動干預納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與康復范疇。鼓勵各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將慢性病人群運動干預和科學健身指導納入基層臨床診療體系,探索將體衛融合項目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把運動處方融入慢性病預防、診療和健康管理方案,發揮社區醫生、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作用,為群眾提供運動健身指導。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健康體檢中心開展身體形態、機能、素質等方面的體質檢測,將體測結果、運動建議納入健康體檢報告。
(四)優化體衛融合人才發展環境。體育、衛生健康部門制定體衛融合復合型人才需求清單及人才培養計劃,健全體衛融合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加大運動處方師培訓力度,支持將體衛融合相關培訓納入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管理。鼓勵醫院培養和引進運動康復師,開展運動促進健康指導,推動形成體衛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職業院校設置健康管理、運動康復、運動醫學等專業,并將體衛融合工作納入重點科研課題,推動體衛融合學術交流和成果共享。優選社會體育指導員參與運動促進健康管理服務工作。
(五)鼓勵發展體衛融合服務產業。推進疾病預防、健康體檢、健康咨詢、慢性病管理、運動康復等服務新業態發展,科學引導體衛融合服務產業建設。支持社會力量建設運動康復、健康促進和科學健身服務專業機構,參與各地體衛融合健康服務功能站點、運動促進健康中心建設與運營,培育一批體衛融合產業示范基地,符合條件的納入體育產業引導資金支持范圍。鼓勵健康體檢中心、康復療養機構、健康管理中心等機構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合作經營等多種模式,開展運動促進健康服務,推進體衛融合服務機構建設,深化體衛融合服務產業發展。
(六)完善體衛融合政策指引。鼓勵各地各有關部門制定完善場地、設備、活動、組織、人才等方面體衛融合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加大經費支持力度,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目錄,加大對體衛融合服務的購買力度。鼓勵科學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體衛融合項目開發與建設,推出運動康復、運動健康等多樣化保險產品。鼓勵探索開展體質檢測和運動處方服務收費機制,建立體衛融合工作發展經費投入機制,將條件成熟、療效明顯、符合規定的體衛融合服務項目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體衛融合工作納入年度重點任務,統籌部署、明確職責、細化舉措,及時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問題,全面推進體衛融合發展。
(二)加快試點先行。鼓勵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創新,支持開展市級、省級體衛融合工作示范點創建,適時總結經驗,挖掘特色亮點。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地要積極通過新媒體平臺、網站、電視等媒介,宣傳運動促進健康理念,舉辦科學健身、健康促進、運動指導等線上線下講座,普及健康知識,促進全民健身。
麗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