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務專題 >> 優化營商環境助企紓困 >> 創新案例
麗水創新氣候適應型地理標志產品發展模式
發布時間:2024-08-06 17:47瀏覽次數: 信息來源: 麗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在麗水市景寧縣的“惠明茶”地理標志產品核心區,通過對1.45萬畝生態茶園的水環境、大氣環境、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空間開展遙感監測服務,當地打造了一個全覆蓋、全信息、多尺度、多時相的“天—空—地一體化”空間信息數據資源庫。在其助力之下,“惠明茶”品牌價值已突破15億元。
  自浙江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實施以來,麗水市持續深化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增值改革,建立健全氣候適應型地理標志產品發展機制,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麗水模式。
  景寧“惠明茶”的數智遙感監測服務,就是麗水依托“天眼守望”智控監測,引領“地標產品”品質升級的一大創舉。
  此前,麗水市市場監管局聯合航天五院和中國信息化百人會,依托“天眼守望”系統,建成了全域“100米級數字土壤”和“90米級數字氣候”監測體系,對地理標志核心種植養殖區域實施生態環境立體化監測。
  “在地理標志數字化增值賦能方面,我們還嘗試采用虛擬現實體驗、數字孿生技術手段,創意形成以青田田魚為靈感的“魚多多”數字人IP形象,模擬青田楊梅種植、采摘、品嘗等虛擬交互場景等,增強消費者互動體驗,擴大品牌影響力。”麗水市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線上與線下市場的效益疊加,該市開辟了生態產品營銷新藍海。其中沉浸式交互體驗場景有力推動青田縣5萬多畝稻魚共生產業的發展,吸引到訪游客逾25萬人次,累計實現農戶增收超8000多萬元,為30多個重點扶貧村帶來消薄增收。
  同時,該局持續強化“溯源管理”監管鏈條,全域推行地理標志溯源管理,綜合運用“浙食鏈”“浙里地理標志”應用等數字化技術手段,引入地理標志產品GM2D賦碼管理新機制,確保從生產源頭到消費終端全鏈條透明化監管。
  如青田縣在全國率先建立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保中心,著力推進中歐互保葡萄酒GM2D賦碼,系統性采集產品的產地詳情、制造商信息、檢驗報告、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多維度數據,形成綜合性數據庫,實現“源頭可溯、全程可控、風險可防、責任可究”,為消費者營造安全放心的市場環境。
  此外,麗水還將在海外建立相應的中國地理標志互保基地,推動“慶元香菇”“景寧惠明茶”等本地優質地理標志產品高質量走出去,打造“全國買”“全球賣”的全球經貿共享平臺。
  截至目前,麗水市擁有地理標志67個,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9件,位列全省第二。其中氣候適應型產品19個,涵蓋“麗水枇杷”“處州白蓮”“慶元香菇”“云和雪梨”“景寧惠明茶”等特色品牌,2023年全產業鏈年產值達235億元,帶動農民增收近20億元。



   麗水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保中心檢查歐盟葡萄酒GM2D賦碼情況


來源:市場導報

導報記者 呂清 通訊員 梅巧麗/文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