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113325000026455663/2024-38737 | 文號 | 麗政發〔2024〕9號 |
組配分類 | 市政府文件 | 發布機構 | 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4-04-25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麗水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第4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麗水市人民政府
2024年4月25日
(此件公開發布)
麗水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
以舊換新實施方案
根據國務院關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省政府關于《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促進先進設備生產應用,推動高質量耐用消費品進入居民生活,進一步釋放投資和消費潛力,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遵循市場規律,結合各類主體差異化需求,依靠市場提供多樣化供給和服務。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打好政策組合拳,引導企業適當讓利,推動惠企利民。
(二)堅持標準引領、扶優汰劣。以標準為基礎,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加快淘汰超期服役、高耗能高排放、具有安全隱患的產品設備,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安全化發展。
(三)堅持因地制宜,重點突破。強化統籌謀劃,結合實際摸清底數、明確目標任務,分領域分層級推進,清單化閉環式管理,破解堵點卡點,確保政策精準、服務便捷、群眾有感。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設備更新行動。
到2027年,全市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先進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3%、75%。
1.完成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支持企業在設計、生產、倉儲和運營等環節的數字化改造,2024年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率達90%以上,到2027年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實現全覆蓋。支持企業對裝備、生產線、車間等進行智能化升級,到2027年新增未來工廠4家、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20個(家)。(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應急管理局。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加快重點行業技術改造。聚焦我市半導體、精密制造、時尚產業、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和“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大力推動生產設備、用能設備等更新和技術改造。大力推進技術改造投資工程,每年組織以設備更新為主的技術改造項目200項。開展石化化工行業老舊裝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到2027年力爭實現老舊生產裝置更新70%以上。(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應急管理局)
3.實施能效標準引領。到2027年,力爭生產線(裝置)能效水平全部達到基準以上,能效標桿水平產能比例超過50%。(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嚴格落實能耗、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工藝設備淘汰目錄要求,依法依規淘汰不達標工藝設備。(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
4.推動能源設備更新改造。推動老舊變電設備和輸電線路升級改造、高耗能變壓器節能化改造、電網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更新,每年投資2.5億元以上。(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國網麗水供電公司)
5.加快環保設備更新改造。完成省控以上水質和空氣自動站智能化升級,老舊實驗室大型儀器、水質自動站、空氣自動站等設備更新。鼓勵重點排污單位對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進行更新改造。推動鍋爐等特種設備除塵、脫硫、脫硝、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改造更新和脫氮設備安裝。推進化工園區化工生產廢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
6.加快老舊住宅電梯報廢更新改造。定期組織開展住宅電梯摸排,加快報廢更新不符合現行產品標準、安全風險高的老舊住宅電梯。推動交付年限15年以上的老舊住宅電梯報廢更新或大修改造,到2027年累計報廢更新或大修改造老舊住宅電梯100臺以上。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到2027年新加裝電梯300臺以上。(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
7.推進燃氣老舊管道和設施設備改造。加快推動燃氣老舊管道和設施更新改造,全面開展隱患排查并持續推進更新改造,到2027年底,完成老舊燃氣廠站更新改造8個以上、老舊燃氣管網更新改造31公里以上。加快燃氣用戶金屬軟管更換和報警裝置安裝工作,鼓勵在更新改造基礎上實施智能化提升建設,提高燃氣領域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運營水平。積極推進高層建筑和住宅小區自動消防設施改造更新。(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消防救援支隊)
8.推動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和建筑節能改造。全面實施城市生命線工程,因地制宜推動完善市政管網等配套物聯智能感知設備。到2027年,改造120個以上居民小區的二次供水(加壓調蓄)設備,完成既有生活垃圾焚燒廠超低排放改造5座、城市垃圾轉運站規范化改造58座以上。因地制宜有序推動存在安全隱患的外窗、幕墻、外墻、屋頂保溫等更新改造,鼓勵既有建筑加設太陽能光伏系統。到2027年,完成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16萬平方米以上。(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
9.加快公共交通和船舶新能源化。到2027年,累計更新電動公交車384輛,力爭各縣(市、區)主城區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比例達到100%,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出租車(含網約車)比例達到93%、出租車新能源化率達到80%。推進綠色低碳美麗渡口創建,到2027年投入5艘純電動內河渡運船舶,有效提升內河渡運公交化運營服務水平。(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10.支持交通運輸設備更新。加快推動重點區域路網和內河航道網設施設備更新,積極爭取省級公路數字化改造試點。加快推動老舊營運柴油貨車、老舊運輸船舶及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更新,到2025年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國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510臺,到2027年累計淘汰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500輛、老舊內河貨船6艘。(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
11.加快漁船設備報廢更新。重點實施達報廢條件漁船的報廢減船,到2027年力爭完成報廢減船120艘,引導退捕漁民上岸轉產轉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12.加快農業機械裝備和設施更新。加快淘汰老舊或國二及以下柴油農業機械,到2027年累計淘汰400臺(套)以上。加快高效低耗智能農業機械推廣應用,到2027年,更新茶葉生產加工機械1萬臺,拖拉機、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等主要農業生產作業裝備更新率達到60%以上。加快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到2027年累計建設提升大棚面積達到3000畝以上。推進現代化農事(機)服務中心建設,到2027年新建或改建省級、區域性現代化農事(機)服務中心45個。(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13.推進高?;A設施提質工程。推動基礎設施維修改造,全面提升辦學條件,實施新建或改擴建項目15個,到2027年基本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校辦學規模和內涵式發展相適應的高?;A設施支撐體系。(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14.提升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水平。深入實施一流學科建設工程,更新學科建設需要的先進設備,到2027年專業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以上。推動普通高?;A教育教學設備提質,嚴格落實職業教育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到2027年,累計配備中小學“午休躺睡”裝備3萬套,更新教學多媒體3000套,信創綜合辦公類終端替換50%,改造新建各類專用教室、學科教室、新型教學空間、實驗室共計300間以上。(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15.提升文化旅游設施設備水平。實施旅游景區轉型提質行動計劃,推動人工智能、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應用,打造智慧旅游新體驗。積極推動劇院數字化改造。到2027年提升7家重點旅游景區,建成智慧旅游景區20家,完成索道纜車、游樂設備、演藝設備等文旅類設備更新總投資額2億元。(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
16.開展以縣級為重點的醫療裝備更新。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裝備和信息化設施迭代升級,按醫療機構裝備配置標準配置裝備。支持有條件的中心衛生院(片區醫療中心)配置CT(X線計算機斷層掃描儀)、DR(數字化直接成像系統)、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設備。力爭到2027年,縣及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裝備配置達標率達到100%。推動5G、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人等新興信息技術與醫療裝備的融合應用,支持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和遠程醫療發展,不斷提升醫療裝備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應用水平和能力。到2027年,全市醫療裝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以上。(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17.推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老舊醫療機構消防安防設施更新改造,配齊基礎類的消防安防設施,提升安全性水平。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快消防安防設施智慧化改造。推進公立醫院病房改造,優先支持將4人間及以上病房改造為2人間或3人間,鼓勵具備條件的醫院將部分3人間改造為2人間,適當增加婦產科、兒科、老年科的單人間比例和親子病房、家庭病房的比例。開展住院環境改善行動,推進增設獨立衛生間及老舊衛生間改造提升。到2027年,2人間或3人間病房比例超過85%,無衛生間的病房比例控制在2%以內。(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18.推動安防設備更新改造。開展前端物聯感知設備智能化升級,加快交通樞紐、交通道路等重點場所視頻監控和卡口類配套安防設備更新改造,到2027年新建或改建城市前端設備智能化比例達到100%,農村重點部位視頻監控無盲區。(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二)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到2027年,全市汽車以舊換新3萬輛(含報廢更新和二手置換),新能源汽車年銷售量達到1.5萬輛以上、較2023年增長50%,家電年銷售量較2023年增長20%。
1.開展汽車以舊換新。落實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統籌中央和省、市有關專項資金,全市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汽車置換更新、油換電、汽車下鄉等各類活動,每年聯動開展汽車消費嘉年華活動、新能源汽車下鄉行動4場以上。鼓勵汽車經銷商、金融保險機構、平臺企業疊加優惠,推出以舊換新、購車贈送充電樁等配套活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
2.推動電動自行車淘汰更新。支持電動自行車銷售企業聯合生產企業、回收企業開展以舊換新促銷活動,對非標電動自行車報廢更新給予政府補貼。實施非標電動自行車清理整治,嚴厲打擊違法生產、銷售、改裝等行為。對仍上道路行駛的非標電動自行車和未備案的電動自行車,依法責令改正、處罰、沒收,到2027年全面淘汰備案非標電動自行車。(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商務局)
3.鼓勵家電產品以舊換新。支持家電銷售企業聯合生產、回收企業開展家電促銷、以舊換新等活動,開設線上線下家電以舊換新專區,對以舊家電換購節能新家電的消費者給予優惠。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家電銷售企業開展“換新換智”促銷活動,對消費者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給予補貼。(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信局)推行消費爭議先行賠付,引導商家積極開展無理由退換貨服務承諾。(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4.推動家裝消費品換新。鼓勵家居行業、重點企業開展以舊換新、舊房裝修和局部升級改造等促銷活動,各街鎮、社區(村)、小區在場地使用上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持續推進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實現愿改盡改。(責任單位:市民政局)推動家裝樣板間進商場、進社區、進平臺,鼓勵企業充分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直播等方式,開展線上樣板間展示、宣傳等營銷活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建設局)
(三)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
到2027年,全市建成再生資源集中分揀處理中心9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150個,報廢回收機動車累計超過3萬輛,二手車年交易量6萬輛以上。
1.建設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建立健全回收站點、分揀中心和集散交易市場一體化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到2027年實現“縣縣全覆蓋”。優化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布局,推動回收企業開展上門取車、網上回收、免費拖車等服務。完善公共機構、國有企事業單位廢舊產品設備回收渠道,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報廢物資統一回收。(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機關事務中心、市供銷社)
2.加快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推動在二手車交易市場設置登記服務站,積極發展二手車出口業務。推動二手電子產品交易規范化,防范泄露及惡意恢復用戶信息。支持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電子產品銷售企業開展二手產品鑒定、翻新維修和銷售業務。(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
3.發揮互聯網平臺渠道作用。利用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建立“換新+回收”渠道,推廣“互聯網+二手”模式,促進廢舊產品循環利用、閑置物品流通。(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4.加快再制造產業培育和產品梯次利用。提升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文辦設備、工具刃具、專用器具等傳統設備再制造,每年新增工業機器人350臺以上,省級制造方式轉型升級示范項目5個以上,省級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1個。(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強化退役動力電池在儲能等領域梯次利用,探索開展風電、光伏設備殘余壽命評估,推進設備及關鍵部件梯次利用。(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國資委)
5.推動資源高水平再生利用。加快發展廢鋼鐵精深加工產業,逐步提高再生材料使用比例,到2027年鋼鐵行業廢鋼比例達到50%。推進報廢汽車、退役光伏組件、廢舊家電、廢舊電池、廢舊輪胎等再生資源分類利用和集中處置。(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
(四)實施標準提升行動。
到2027年,建立符合我市需求的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標準體系,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8項以上,制定“浙江制造”標準20項以上,發布市級地方標準60項以上,培育“雙碳”認證企業2家以上。
1.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標準。發布實施基于項目的碳減排量核算方法指南等碳排放系列地方標準。嚴格執行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汽車維修行業污染物排放等國家標準。探索推進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技術規定、企業節水診斷技術等地方標準制定。(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
2.強化產品技術標準提升。支持企業參與制定燃氣用具、數控機床、五金制品等國家標準。梯度培育標準創新型企業,支持企業爭創企業標準“領跑者”、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碳標簽等標準認證體系。(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業局)
3.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標準供給。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再生塑料、綠色制造、風力發電等資源循環利用國家標準制修訂。推廣實施材料和零部件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再制造等綠色設計標準。推進循環經濟領域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
4.強化重點領域國內國際標準銜接。瞄準“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制定實施“浙江制造”標準。推動更多企事業單位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在碳達峰碳中和、數字經濟、小家電、竹炭等領域提出國際標準提案。強化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與服務,加強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國內國際銜接。(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經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設備更新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循環利用、標準提升項目。(責任單位:市發改委)持續實施生產制造方式轉型樣板項目計劃,每年爭取申報省級示范項目5個以上,引導制造業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改造。鼓勵各地加大設備更新和數字化改造扶持力度,提高補助比例,各級技改獎補政策可疊加享受。(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更新,積極爭取省住房與城市建設專項資金、省建筑業碳達峰碳中和獎補資金支持。(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建設局)積極爭取省交通運輸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淘汰、重載營運貨車新能源化及內河新能源船舶更新、老舊貨船淘汰等。積極爭取中央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和省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獎補資金,加快新能源公交車更新等。(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持續實施好中央和省級農機購置補貼、中央農機報廢更新補貼等政策,支持老舊農業機械更新。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漁船更新改造補助資金,支持漁船報廢更新和設施設備更新改造。(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嚴格落實財政部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貸款貼息政策。鼓勵國有企業加快設備更新。(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國資委)
(二)加大以舊換新政策支持力度。堅持市縣聯動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利用中央財政安排的節能減排補助資金促進汽車更新消費。統籌中央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資金、省級商貿和開放發展財政專項資金,加大家電等領域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消費者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給予補貼。落實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實施節能產品、綠色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優先采購和強制采購。(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建設局、市商務局)
(三)優化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2024年力爭全市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新增超65億元。推動銀行機構加強對綠色智能家電生產、服務和消費的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降低乘用車貸款首付比例,合理確定汽車貸款期限和信貸額度。推動金融租賃、融資租賃公司發揮“融資+融物”的經營優勢,強化國有融資租賃企業帶頭作用,為需求主體提供設備直接租賃、售后回租等金融服務。(責任單位:人行麗水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麗水監管分局、市國資委、市府辦)
(四)加強要素保障。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中轉貯存及再生資源回收設施建設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用地范圍,優先保障用地需求,符合劃撥條件的采用劃撥方式供地,需有償使用的應低于同類地段同類性質的供地價格。加強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用能要素保障,開辟節能審查綠色通道,通過節能技術改造產生的節能量,可用于平衡新上項目用能需求。提升服務質效,落實落細各項稅收支持政策。(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發改委、市稅務局)
(五)強化創新支撐。聚焦半導體全鏈條、精密制造、健康醫藥、時尚產業和數字經濟五大主導產業,采用“揭榜掛帥”“市縣聯動”等機制開展技術攻關,到2027年,實施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00項以上。引導企業加快內部研發機構建設,探索設立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小試基地。加大首臺(套)培育力度,積極引導企業參與開展首臺(套)研發,強化組織協調和精準服務。到2027年新培育認定首臺(套)產品30項以上,通過保險補償等政策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支持首臺(套)產品的推廣應用。(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