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福利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的重要內容。12月10 日上午,麗水市舉行“打造沒有圍墻的兒童福利院”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市民政局局長廖旭青、黨組成員劉杰偉就我市堅持兒童福利機構“開門辦院”原則,在拓展兒童服務對象、健全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能力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進行介紹。
一起來看——
在創建全國革命老區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進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兒童福利保障工作,從政策、土地、資金、項目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兒童福利事業發展。其中重點推動了麗水市萬地愛心兒童福利院成為集養護、醫療、康復、教育、社工為一體的綜合性、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
自2014年開院以來,麗水市萬地愛心兒童福利院堅持多措并舉,創新打破兒童服務機構的無形“圍墻”,在全省率先實行九縣(市、區)孤殘兒童集中代養育,成為全省首個“添翼計劃”和首批兒童福利機構提質轉型“雙試點”,服務對象從全市孤兒逐漸拓展至困難家庭殘疾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并向留守和流動兒童不斷延伸。
實施“添翼計劃”,
將專業康復服務向困難家庭殘疾兒童延伸
5歲的小宇是一名來自困難家庭的腦癱患兒,從2015年開始參加第1期“添翼計劃”,一直堅持到現在已是第29期。在康復師、特教老師和護理員的共同努力下,小宇從一開始的完全不能行走,到現在已經能夠獨立上下樓梯,從不能交流,到能與人進行簡單的互動,運動功能和身體狀況都得到了明顯改善。與此同時,福利院還將家庭親情與院內康復特教優勢有機結合,優先聘用小宇媽媽為院內的護理員,不僅為她提供業務技能和康復技能培訓,還為她的家庭增加了一份穩定收入。如今通過努力,小宇家已經退出了最低生活保障范疇,還購置了新房,開啟了全新的生活。九年來,福利院就是通過實施這樣一個又一個“添翼計劃”,持續免費為7—18周歲的困難家庭重病和殘疾兒童提供集中養育和康復訓練。截至目前受益兒童已達1080 人次,經過康復后入特校和普校的兒童達111人。
積極主動作為,
將集中養育向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拓展
2019年,民政部等12部委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我市迅速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情況全面排摸評估,并分類開展幫扶救助。2019年7月,當了解到青田縣某家庭監護人患有精神疾病時,市萬地愛心兒童福利院和青田縣,第一時間會同公安、法院、檢察院等部門介入,依法撤銷其監護權,確定民政部門作為監護人,將其家庭的兒童接收入院。在福利院,孩子得到了專業的護理、教育和康復,生活和學習環境都得到了極大改善,有效避免了因監護不當而使兒童遭受意外的情形。該案例成為民政部等12部委文件出臺后全省首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入院養育的成功案例。根據實際撫養工作,市萬地愛心兒童福利院還建立了“戶留人走”的撫養機制,保留受助兒童在戶籍地宅基地所有權等權益。加強與教育部門溝通協調,按福利院所在地學區劃分,做到“無戶籍就近入學”,并為他們開通了愛心公交專線。截至目前,累計已有26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在福利院的集中養育下健康成長。
匯聚多方力量,
將溫暖關愛向留守和流動兒童傳遞
依托市萬地愛心兒童福利院成立了麗水市愛心志愿社,面向困境兒童提供延伸服務。堅持實施“浙麗有愛 牽手童行”——關愛孤困兒童公益項目,為困境兒童開展個案輔導、法治宣傳、心理疏導等服務。每年為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舉行“奔跑吧,少年”成長夏令營,開展參觀體驗、安全防護、普法課堂、體能訓練、心理健康教育等豐富有趣的活動,通過集體活動,提升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建立“幫扶孤困兒童”主題黨日活動基地,推動關心關愛孤殘兒童從“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救助轉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1個黨支部,上千人次來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受益人數達9482人。
發布會現場
發布人就大家關心的問題
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孤殘兒童是最脆弱最困難的兒童群體,請問當前針對孤殘兒童有哪些新的保障政策?
麗水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劉杰偉回答:
市萬地愛心兒童福利院自2014年開院以來,面向全市范圍內孤殘兒童提供養育、醫療、康復、教育和社會工作服務。目前,代養育全市孤殘兒童有56人。我市建立了市縣財政分擔機制,明確養育標準,從2019年的3000元/月·人,已提升至2024年的3650元/月·人。市兒童福利院的硬件設施和服務保障已達到全省中上水平。
近期,省民政廳會同相關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殘疾孤兒回歸家庭的通知》,首次明確了被收養殘疾孤兒在生活、醫療、康復、教育及關愛服務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被收養殘疾孤兒可以申領孤兒基本生活費;二是可繼續納入“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項目,按規定享受社會救助、就診服務和醫療保障、殘疾人保障相關待遇;三是落實教育保障政策,優先將符合條件的被收養殘疾孤兒納入教育資助范圍,年滿18周歲、符合條件的,可參照享受“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政策等,將有效緩解收養殘疾兒童家庭在養育、醫療、康復、教育等方面的負擔,進一步促進殘疾孤兒回歸家庭,健康成長。該項保障政策將于2024年12月15日起正式實施。
問: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請問民政部門在推進困境兒童心理健康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麗水市民政局局長廖旭青回答:
近年來,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在不斷發展,服務內容逐步從“?;尽毕颉按侔l展”轉變。目前我們著眼困境兒童心理實際需求,通過建強服務陣地、加強部門協同和動員社會參與等方式,逐步加大對困境兒童心理關愛服務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我們加強服務陣地建設,切實提升兒童福利機構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服務水平。目前,全市建成市縣級未保中心10個,鄉鎮(街道)未保站173個,村(社)示范型兒童之家327家。我們支持鼓勵各服務機構設置心理咨詢室、音樂放松室、心理沙盤室、情緒疏導室等功能區,面向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流動兒童等提供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在基層隊伍建設方面,我們在鄉鎮(街道)、村(社區)配備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具體負責兒童關愛服務工作開展。常態化組織兒童心理健康專業技能培訓,增強兒童主任和兒童督導員走訪排查、情感陪伴、轉介幫扶等方面能力,不斷提升心理健康關愛服務質量。
另一方面,廣泛凝聚各方資源,形成關愛工作合力。一是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市委市政府高規格成立麗水市“陽光麗心”行動者聯盟,由教育部門牽頭、會同社工、民政、衛健、婦聯、團委等部門,全面啟動關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陽光麗心”行動。由400名心理咨詢師、心理老師、社工和志愿者組成四人幫扶小組,為首批100名需要幫助的兒童提供心理輔導和支持。二是廣泛動員社會參與,通過福彩公益項目等形式,積極引導專業機構、社會組織、慈善力量等社會各界參與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工作,針對性開展流動兒童、困境兒童等家庭重點指導和個案幫扶。
問: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快、勞動力流動日趨活躍,跟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至務工地居住生活的孩子成為流動兒童。請問我市對流動兒童關愛保護有哪些舉措?
麗水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劉杰偉回答:
我們本著堅持兒童優先、統籌推進、公平可及的基本原則,更加精準有效地做好對流動兒童的關愛服務工作。一是加強監測摸排。今年8月份以來,我們將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雙方或一方離開戶籍地,跨縣域異地居住或生活6個月以上、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納入流動兒童監測摸排范圍。聯合教育、公安等相關部門,共享基礎信息,加強數據比對,依托村(社區)兒童主任、網格員通過入戶走訪、自主申報等方式采集核對流動兒童信息。通過摸排,全市有流動兒童3.8萬人,并對157名重點關愛服務對象進行建檔立卡。二是建立服務清單。近期,我市將制定發布流動兒童在居住地享有關愛服務基礎清單,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發展保障等六大方面提出22條服務內容,將于近日發布,全面保障流動兒童發展權益。三是精準有效服務。充分利用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成長中心、兒童之家、“一老一小”綜合體、社會救助聯合體等陣地和社會組織等資源,為流動兒童提供精準有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