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浙江省城鄉規劃條例》及“陽光規劃”的要求,麗水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定于2024年12月16日至2025年1月14日,進行《麗水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2023-2035年)》的公示,具體公示如下:
一、公示時間:2024年12月16日-2025年1月14日(30天)。
二、公示網址:http://jsj.lishui.gov.cn
http://zrzyj.lishui.gov.cn/
三、反饋意見方式:
(1)書面郵寄:麗水市盧鏜街新建二區112號麗水市園林管理中心
郵編:323000
(2)電子郵箱:139801508@qq.com
(3)聯系人:周雄飛
(4)聯系電話: 0578-2121722
四、附件
麗水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4年12月16日
麗水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2023-2035年)主要內容
一、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主要分為三個層次。
(1)研究范圍---麗水市域范圍 1.73萬平方公里;
(2)規劃范圍--中心城區控制范圍724.01平方公里;
(3)重點范圍--中心城區規劃范圍總面積222.28平方公里。
二、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23-2035年 近期:2023-2025年;遠期:2026-2035年。
三、規劃目標
立足“公園城市”的理念,構建長三角乃至華東地區重要的綠色生態空間網絡,踐行并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充分發揮麗水生態環境優勢,科學制定綠地發展指標和布局,以“麗水之干”擔綱“麗水之贊”,助推麗水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共富活力公園城市”“詩畫山水花園城市”,建設“增存并舉、特色彰顯”的詩畫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區。
四、規劃指標
近期目標:到2025年,中心城區綠地率達到40%及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3%及以上,人均公園綠地不少于14.8平方米。
遠期目標:至2035年末,進一步完善各類綠地建設,城市綠地率達到41%,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3%,人均公園綠地不少于16平方米,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以上,達到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標準。
五、規劃主要內容
(一)市域綠地系統規劃
規劃形成“一江一園,三屏五溪,多廊多點”的市域綠色生態空間總體格局。通過綠帶、綠廊、綠網整合串聯市域各類生態景觀要素,構建兼有生態保育、風景游憩和安全防護功能的綠色生態網絡,并實行長久性的嚴格管控,保護市域重要生態資源,維護城市生態安全,統籌城鄉建設格局。
“一江”:以甌江水脈為軸,加強甌江兩岸的保護與修復,打造甌江百里畫廊。
“一園”: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候選區百山祖園區,高標準建設核心生態源地。
“三屏”:西北部仙霞嶺山脈生態屏障、東北部括蒼山山脈生態屏障、南部洞宮山山脈生態屏障。
“五溪”:沿好溪、小安溪、宣平溪、松陰溪、小溪五條濱水生態廊道。
“多廊多點”:麗水市域重要的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地等生態源地、生態節點,以及聯系生態源地與節點的多條生態廊道。
(二)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
根據麗水市的自然山水格局、城市發展形態,合理布局城市各類綠地,規劃建設“一江三溪,一心雙環,五楔多廊,百園營城”的城市綠地系統結構。以“一江”“一心”“五楔”錨固生態安全格局,以“三溪”“多廊”“百園”為生態網絡節點,營建綠意與活力共融的城市景象。
“一江”:依托甌江形成的重要濱水綠化景觀軸;
“三溪”:沿好溪、小安溪、宣平溪形成的三條水系生態廊道;
“一心”:由南明山、南明湖、華東藥用植物園和四都山體公園組成的“人”字形生態核心;
“雙環”:包括北城、南城,由山林、水系圍合形成的8字形生態防護環,“雙環”交匯于“一心”;
“五楔”:白云山生態綠楔、雷公山生態綠楔、焦壁山生態綠楔、大梁山生態綠楔、梅溪嶺生態綠楔;
“多廊”:沿水、沿路綠帶組成的綠色廊道網絡覆蓋城鄉,包括道路廊道、濱水廊道、休閑綠道等;
“百園”:百余個各具城市特色的城市公園,有設施完善、功能復合的綜合公園,也有特色鮮明、主題活動的專類公園,還有推窗見綠、開門進園的社區公園和口袋公園。百園均布主城區,滿足市民多元化的需求。
(三)中心城區綠地總體規劃
系統布局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用地、附屬綠地、區域綠地。規劃至2035年建設公園綠地200處以上,其中綜合公園10處以上,社區公園40處以上,專類公園20處以上,游園130處以上,城市生態公園10處以上。
建立相應管理和調控措施。根據麗水特殊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生態格局,立足麗水城市未來建設發展需求,對于不影響“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的城市集中建設區內零散、小規模綠地調出,并利用城中、城邊的山體、河流等生態綠地建設城市生態公園(承擔有城市公園功能的綠地,規模不大于100公頃),滿足居民休閑游憩等功能的同時,助力麗水城市建設發展有效推進。
(四)專業規劃
根據麗水公園綠地,生態格局特征和植被特征,規劃麗水特色公園體系、麗水紫薇之城植物樹種規劃、滿足麗水“大花園核心區”的林蔭路規劃等多項相關專業規劃,幫助體現麗水特色,并滿足居民日常休閑與假日游憩的多元需求。
六、近期規劃
(一)近期規劃目標
鞏固既有國家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成果,完善并優化麗水市綠地系統結構,豐富綠地系統各類綠地類型與層次,形成安全、穩定、完整的綠色網絡體系,提升城市綠化及養護水平。
至2025年,規劃要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以上,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8平方米,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5%以上。
(二)近期建設要點
1、逐步調整功能。立足當前,展望未來,考慮規劃的連續性,在近期建設中控制好遠期規劃實施的各類用地。
2、強化薄弱環節。逐步引導和調整市區用地結構,重視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掃盲,加強防護綠地特別是組團隔離防護林地、沿河防護林地和道路防護林地的建設。
3、提升綠化品質。注重道路、濱河綠帶的改造和建設,提高綠化檔次,營造城市藍綠風景線。
4、改善環境效益。大力加強城郊防護林、風景林、城市隔離林等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和景觀風貌有重要影響的區域綠地建設,提升城市綠化環境效益。
七、規劃實施建議
(一)強調綠量達標
加強各類綠地建設,積極推行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改善人居環境,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二)注重精準補綠
優化城市綠地布局、彌補公園綠地不均衡、提高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的重要抓手。針對城市中部分未合理開發和利用的低效空間或廢棄閑置空間,通過留白增綠、拆違建綠、見縫插綠、破硬植綠等方式,挖掘、梳理邊角地和微空間,在關鍵節點上植入“口袋公園”。
(三)推動特色發展
努力推動公園綠地的高質量、特色化發展,開展公園活力提升行動與公園特色塑造行動,實現綜合公園功能復合有特色,社區公園設施完備有活力,專類公園類型多樣有趣味,口袋公園小巧精致有亮點。
(四)提升民眾意識
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園林綠化宣傳活動,提高全民生態環保意識,把綠地建設提高到改善人居環境與投資環境、促進土地增值、塑造城市形象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