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113325000026455663/2023-43984 | 文號 | 麗政辦發〔2023〕58號 |
組配分類 | 市政府文件 | 發布機構 | 市府辦 |
成文日期 | 2023-10-20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推進麗水市衛生健康現代化建設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麗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0月20日
(此件公開發布)
推進麗水市衛生健康現代化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衛生健康現代化建設,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浙江省衛生健康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23〕25號)精神,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發展思想,加快推進健康服務體系全域均衡、優質健康服務全程貫通、數字化改革全鏈賦能、健康生活全民優享。到2027年,基本實現市域衛生健康現代化,人民更加健康長壽,人群主要健康指標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力爭成為全國山區衛生現代化示范區。
二、重點任務
(一)全民健康促進行動。
1.打造健康浙江市域示范區。完善健康科普“兩庫兩機制”,深入實施“健康60”行動,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42%。高質量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實現省級健康促進縣(區)建設全覆蓋。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培育50個健康麗水行動市級樣板。
2.完善慢性病早篩早診早治制度。加強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經費保障,年健康體檢53萬人以上。全面推進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慢性病全周期管理,做好意外傷害的多部門綜合精準治理,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省級慢病防控銀牌、金牌示范區覆蓋率分別達90%、50%。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肥胖、脊柱彎曲異常和老年人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篩查干預。
3.加強心理健康與精神衛生服務。健全心理服務體系,推進市級心理健康服務基地建設,基層心理健康服務網格鄉鎮(街道)覆蓋率達到100%。學校按要求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醫師)。實施“醫校心理援助”計劃。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達30%以上。
4.改革完善家庭醫生制度。完善全專融合型家庭醫生團隊,拓展個性化簽約服務,居民簽約服務覆蓋率達45%以上。完善簽約服務經費長效籌措機制,優先保障重點疾病、重點人群的家庭醫生服務。
5.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強體育場館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品質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健全基層體育委員工作機制,加快縣、鄉國民體質監測站點建設,城鄉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4.7%以上。
(二)公共衛生安全行動。
1.健全公共衛生體系。著力打造公共衛生最安全市域,90%的縣(市、區)達到公共衛生強縣標準。構建“一帶三區”疾控中心組團發展格局。推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首席專家制度。村(居)民委員會下屬公共衛生委員會比例達100%。爭取建成浙江省公共衛生醫師規范化培訓浙西南實踐基地、“康養600”特色食品健康評估中心。
2.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建立健全哨點布局合理、監測數據集成、多點快速觸發的多跨協同監測預警系統。推進省級艾滋病示范區、中老年人群疫情重點示范縣、“無結核社區”創建和消除丙肝公共衛生危害行動。
3.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完善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疾控體系。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設立公共衛生管理中心,建立疾控監督員制度,推行疾控中心向同級醫院和現有醫共體派駐公共衛生專員。探索培養臨床、預防、管理一體的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
(三)山區醫療服務模式構建行動。
1.深化縣域醫共體改革。加強縣域醫共體人財物一體化管理,強化學習共同體建設。健全縣域分級診療制度。推動縣域醫共體向健康共同體轉型發展,完善“總額預算、結余留用、超支分擔”等醫保政策。探索將護理院、專業康復機構、安寧療護機構納入城市醫聯體。
2.夯實鄉村(社區)衛生網底。扎實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30家片區醫療中心服務能力達到國家基本或推薦標準,至少有1家達到二級醫院能力水平。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率達95%,規范化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率達90%。依托智慧流動醫院及云診室、浙麗鄉村好醫等數字化應用場景,利用醫療數據互聯互通和專家遠程會診、在線指導等,提升行政村全覆蓋的衛生健康服務。
3.提升急診急救能力。強化“院前+院內”急救體系建設,推進航空(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實現醫學救援直升機坪縣(市)全覆蓋。加強市、縣公立醫院重癥學科建設,重癥床位占總床位數的比例分別達8%、4%以上。實現三大救治中心國家認證全覆蓋。迭代升級“救在麗水”應用場景。推進浙西區域衛生應急綜合保障基地建設。
(四)高水平縣級強院行動。
1.提升醫療技術服務水平。深化醫療衛生“山海”提升工程,建成3個以上省級重點臨床???,實現省級縣域龍頭學科建設9縣(市、區)全覆蓋。開展縣級骨干??漆t師培訓、本科學歷專業人才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聯合培養,縣級醫院碩士以上醫務人員占比不低于8%。
2.提升醫院運營管理能力。深化縣級醫院書記、院長培訓。全面推進公立醫院運營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推進公立醫院業務管理、基礎設施運行管理與經濟管理深度融合。加強醫院內部績效管理,強化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薪酬分配掛鉤??h級醫院流動負債占總資產的比例小于30%。
3.推進等級醫院“登攀”。深化“一院一策”,持續推動縣級醫院技術水平提升,縣級綜合醫院全部達到國家推薦標準,每個縣有1家公立醫院主要醫療技術和服務能力達到三級醫院水平,全市創成三乙醫院2家以上。支持景寧縣走山區縣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特色之路、加快省民族醫院建設,支持龍泉市和慶元縣人民醫院建設浙閩邊界醫療高地。
(五)浙西南區域醫療高地建設行動。
1.推進醫學重點學科專科建設。推進市直醫院臨床??颇芰ㄔO,建成國家重點臨床???個以上、省市共建學科6個以上、省級重點臨床專科5個以上,培育市級高峰學科3個,不斷做強心血管內科、介入等優勢學科,加快發展腫瘤醫學、老年醫學、康復醫學等潛力學科。三甲綜合醫院出院患者手術占比達40%以上。市域患者就診外轉率持續下降。
2.實施科技創新能級躍升行動。培育研究型醫院1家。探索建立首席臨床專家制度。市直醫院每百名衛技人員年科研經費達60萬元以上,科研成果轉移轉化金額達30萬元以上。推進科研創新平臺建設,實現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量質雙提升。
3.加強優質醫療資源布局。加快推進麗水市中心醫院科研創新中心、麗水市人民醫院東城院區(二、三期)、麗水市第一人民醫院、麗水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大樓以及樹蘭麗水國際醫學中心、麗水口腔醫院等項目建設。
(六)優生優育保障行動。
1.完善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涉及財政、稅收、保險、教育、住房、就業、休假等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減輕群眾婚、孕、生、養、教等方面壓力。探索建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指標體系,強化人口監測預警預報。推進新型婚育文化建設。
2.實施母嬰健康提質工程。加強婦幼保健機構??坪腿瞬抨犖榻ㄔO,推動婦幼保健機構上等級、提能力,每千名兒童擁有兒科執業(助理)醫生1.12人。強化出生缺陷防控,嚴重致殘出生缺陷發生率控制在1‰以內。推進0-3歲嬰幼兒發育監測篩查和干預。
3.建設托育服務指導體系。推進景寧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務試點工作。推動幼兒園、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舉辦托育服務設施,鼓勵社會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務,按需配置城鄉托位資源。建成省級“醫防護”兒童健康管理指導中心18家,市、縣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分別1家、8家。全市新增五星級母嬰室26家。
(七)老年健康支撐行動。
1.加強老年醫學學科建設。依托麗水市第二人民醫院積極創建市老年醫療中心。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全面設立老年醫學科,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加強老年綜合征管理。建立老年醫學質控組織,規范和提升我市老年醫學學科建設。
2.發展康復護理服務。完善康復醫療服務網絡,建成1家二級以上康復醫院,每個縣(市、區)設置至少1家護理院(中心),全面加強二級以上醫院康復科建設,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康復護理病床,積極開展社區、居家康復護理服務。大力發展互聯網+護理服務。每千名老年人醫療機構康復護理床位達到5.8張。
3.開展安寧療護服務。各地建立安寧療護病區,爭取5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安寧療護服務。推動開展居家、社區、門診、病床多模式的安寧療護服務。加強生命教育和安寧療護工作社會宣傳。推動構建財政、醫保支持安寧療護發展的政策體系。
4.深化醫養結合服務。持續增加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深化醫養結合簽約服務。推動松陽縣古市醫院醫養結合中心建成基層醫療機構嵌入式醫養結合示范。推進中醫醫院發揮中醫優勢,開展老年病預防、治療、康復和醫養結合服務,培育一批有中醫藥特色的醫養結合示范機構。
(八)中醫藥傳承創新行動。
1.培育中醫“名院、名科、名醫”。實施縣級中醫院等級“攀登”工程,縣級中醫院100%創成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力爭1-2家達到三級乙等中醫醫院水平。推進麗水市中醫院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全市新增省中醫藥重點???0-15個、市級中醫藥重點學科(???10-15個。新增國家和省級名中醫2名以上、市級名中醫15名以上、省級中醫藥創新團隊1-2個、重點實驗室1個。
2.推進“基層中醫化、中醫特色化”。80%以上縣級中醫醫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85%的縣(市)創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推選基層中醫藥學科帶頭人20人、骨干人才400名。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提供6類1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建成基層“旗艦”中醫館12個以上。推動松陽縣建設浙江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
3.促進中西醫協同發展。推動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中醫科設置全覆蓋。開展重點疑難疾病、傳染病、慢性病中西醫聯合攻關和中藥制劑等成果轉換,探索畬族醫藥創新開發與應用聯合研究,爭取1-2個院內制劑完成前期研究準備工作。加大“西學中”人員培養力度。鼓勵各地加快建立基于服務量的中醫醫療機構補償機制。
(九)人才科技提升行動。
1.實施政策迭代升級工程。全面落實“衛生人才新政”“人才科技融合發展意見”“百千青年博碩成長計劃”,圍繞人才“引育管用”全鏈條各環節,不斷完善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青年人才引育政策體系,建立高層次科研項目、高能級科研平臺支持政策體系。
2.實施高層次人才引育行動。通過全職柔性相結合、外引內培相結合、脫產在職相結合等方式,每年吸引儲備20個左右高水平人才(團隊)。持續開展縣級公立醫院“1721”博碩人才專項行動,力爭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均配備全職博士。實施百千青年博碩成長計劃,建立上海交大醫學院—麗水衛健系統高層次人才培訓基地,3年內完成博碩人才全員輪訓。建立衛健系統海外人才培訓基地,每年外出進修50人次以上。
3.優化人才服務評價體系。建立人才“導師幫帶制”,強化高層次人才的聯系服務。完善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用好人才“崗位池”,優先保障高層次人才職稱評聘。不斷優化以品德、能力、實績為導向,符合衛生健康人才特點的科學化、社會化評價體系。
(十)數字健康高地建設行動。
1.推進麗水健康云建設。夯實健康大腦底座,為全市醫療機構提供統一、安全、高效、開放的云基礎設施支撐服務,全面提升衛生信息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實現“核心業務有序上云”。
2.推進智慧醫院建設。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數字化改革,統籌推進一體化智慧醫院建設。加快云HIS系統、云電子病歷、云集成平臺、數據中心、云醫技、云運營管理、云智慧管理、云智慧服務、云醫療協同等系統開發和集成部署。
3.推進健康大腦建設。開發市級層面云網中心、數據中心(全民健康大數據融合中心)和交換中心,搭建N個應用場景。構建上連省健康大腦、下連各級醫療機構、橫連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的市級健康大腦架構,匯聚全人群全周期全要素醫療健康數據。
4.推進醫學人工智能省級試點和未來醫療探索。推進醫學人工智能技術在基層醫療場景中的應用,縮小城鄉醫療能力差距。鼓勵應用5G、AI、物聯網、云技術等新信息技術,支持各級醫療機構探索創新“未來醫院”“未來醫療”的典型場景,滿足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服務需求。
(十一)“三醫”協同治理行動。
1.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醫保經辦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商談判機制,推廣總額預算下的多元復合醫保支付方式,優化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點數法付費,探索急性后期按床日付費改革,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支持政策。做好“浙麗?!碧豳|擴面工作。開展“浙里惠民?!遍L期護理責任試點,建立長期護理保障制度。依托醫保移動支付技術拓展“互聯網+醫保”應用,支持線上醫保支付結算。
2.優化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深化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加強成本測算,落實動態調整機制,優先完善技術勞務占比高、成本和價格嚴重偏離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全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比達38%以上。
3.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推動一二三產全鏈融合發展,努力打造“浙江現代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新高地”“長三角中醫藥康養目的地”“全國植物提取科創高地”。落實國家和省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開展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建立醫共體成員單位藥品統一管理調配機制。構建“市-縣-機構-社會”四級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管理體系。
4.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兩個允許”要求,建立健全符合行業特點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達45%以上。優化完善公立醫院薪酬總量核定辦法,健全人才、科技創新、事業發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等薪酬總量專項激勵機制。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和項目工資制等分配形式。
5.加強行業綜合監管。全面推進衛生健康法治單位建設。完善醫療衛生綜合監管制度。加強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備管理,適度超前推進縣級醫院重點醫療設備標準化配置。加強醫療質量控制工作。深化公立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深入實施清廉醫院建設五年行動計劃,推動醫院黨建工作躍遷升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黨建統領,進一步健全黨對衛生健康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市健康麗水建設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制定年度任務清單。各地各單位要結合實際細化目標,條抓塊統,加強力量保障。
(二)加強投入保障。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針對“一老一小”健康服務、公共衛生、中醫藥發展等建立持續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積極化解存量長期債務,減輕公立醫院負擔。
(三)加強監測評價。構建完善衛生健康現代化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將重點任務完成等情況作為健康麗水建設的重要內容,強化工作指導、發展評估、督查激勵,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見效。
(四)加強宣傳引導。圍繞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積極宣傳工作進展和成效,做好政策解讀和信息發布,及時總結推廣好的做法和經驗,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為衛生健康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附件:麗水市衛生健康現代化建設重點指標體系
附件
麗水市衛生健康現代化建設重點指標體系
類別 | 序號 | 指 標 | 2023年 | 2025年 | 2027年 | 性質 | |
健康水平 | 1 | 人均預期壽命(歲) | 81.6 | 81.8 | 82 | 預期性 | |
2 | 人均健康預期壽命(歲) | 同比例提高 | 預期性 | ||||
3 | 孕產婦死亡率(1/10萬) | 持續鞏固在歷史低水平 | 預期性 | ||||
4 | 嬰兒死亡率(%) | 持續鞏固在歷史低水平 | 預期性 | ||||
5 | 國民體質合格率(%) | 94.1 | 94.3 | 94.5 | 預期性 | ||
6 |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 39 | 40 | 42 | 預期性 | ||
健康科技 | 7 | 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評價 | 達四級以上的縣市區(個) | 9 | 9 | 9 | 預期性 |
達四級以上的醫療機構(個) | 8 | 17 | 22 | 預期性 | |||
8 | 國家級衛生人才數(名) | 9 | 10 | 11 | 預期性 | ||
9 | 省級衛生人才數(名) | 110 | 120 | 130 | 預期性 | ||
健康資源 | 10 | 千人床位數(張) | 6.35 | ≥6.5 | 預期性 | ||
11 | 千人醫師數(人) | 3.9 | ≥4.2 | 預期性 | |||
12 | 千人護士數(人) | 4.2 | ≥4.6 | 預期性 | |||
13 | 疾控機構規范化率(%) | 100 | 約束性 | ||||
14 | 縣級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占比(%) | 0 | 12 | 23 | 約束性 | ||
15 |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標準占比(%) | 30 | 逐步提高 | 約束性 | |||
16 | 每千名老年人醫療機構康復護理床位數(張) | 3.5 | 5.5 | 5.8 | 預期性 | ||
17 | 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個) | 3.8 | 4.5 | 5.5 | 預期性 |
健康服務 | 18 | 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排名 | 持續保持全國前列 | 預期性 | |||
19 | 全國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排名 | 力爭5家保持全國前十、其他穩步提升 | 預期性 | ||||
20 | 縣域就診率(%) | 90 | 90 | 預期性 | |||
21 | 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 | ≥85 | 約束性 | ||||
22 | 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以鄉鎮為單位)(%) | ≥90 | 約束性 | ||||
23 | 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 | 9.8 | 9.4 | 9 | 預期性 | ||
24 | 總體癌癥五年生存率(%) | 47 | 48 | ≥50 | 預期性 | ||
健康保障 | 25 | 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 | ≤25 | ≤24或持續降低 | 預期性 | ||
26 | 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元) | 穩步提升 | 約束性 | ||||
27 |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含大病保險)(%) | 68 | 70 | 70 | 預期性 | ||
28 | 異地結算醫療機構開通率(%) | 50 | 60 | 70 | 預期性 | ||
綜合指數 | 29 | 健康麗水發展指數 | 82 | 83 | 85 | 預期性 | |
30 | 中醫藥發展指數 | 80 | 82 | 85 | 預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