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
1.生產總值增長7.5%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2%;城鄉居民收入增幅保持全省前列、倍差縮小到2以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節能減排降碳完成省定任務。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各縣(市、區)政府、麗水開發區管委會(列第一位為牽頭或匯總單位,下同)
2.以政策的“實”和“效”促進發展的“穩”和“進”。強化政策對接、工作銜接、項目承接,疊加釋放國家支持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政策優勢,用好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一縣一策”政策工具箱,抓好省“5+4”穩進提質政策條條精準落地,制定實施好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等地方性政策包。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3.全力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政府專項債、企業債券,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資金180億元以上。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資委
4.實施擴投資、優結構十大行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建設局、市文廣旅體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財政局
5.聯動推進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畝均效益領跑者行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行動,全面抓好畝均稅收3萬元以下低效企業整治提升,新增工業供地、盤活存量用地各5000畝以上。
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自然資源局
6.落實全要素精準直達最優項目機制,確保項目能批、土地能供、資金能保。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經信局、市行政服務中心、市財政局、人行麗水中心支行
7.強化項目全過程統籌推進,以財務支出法為主,對重點項目推進定目標、定任務、定時限、定責任,實行月跟蹤、季晾曬、年評價,確保新建重大項目開工率上半年達60%以上、三季度達85%以上。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8.讓營商環境成為麗水發展的金字招牌。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共建“信用麗水”,確保國家城市信用狀況監測排名穩定在“第一梯隊”。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
9.“真金白銀”推動涉企政策直達快享,力爭為市場主體減負70億元以上,新增制造業貸款70億元、小微企業首貸戶1500戶。
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金融辦、市財政局、市稅務局、人行麗水中心支行、麗水銀保監分局
10.推動企業“準入即準營”、一般投資項目“拿地即開工”,積極推行涉企鑒定評估“最多評一次”、涉企執法檢查“綜合查一次”。
責任單位:市委改革辦、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綜合執法局
11.迭代優化“浙里營商”麗水服務專區建設,提升“企業碼”一站式服務功能,分行業或產業鏈組建專屬服務團隊,建立重點企業服務員隊伍,構建便捷暢通的涉企信息直達渠道,建立企業訴求“135”限時辦結制度,在解決企業困難的同時促進企業與麗水同成長、共壯大。
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
12.舉全市之力推進招商引資大會戰。持續抓好“一把手”五親招商,各級政府主要領導1/3以上精力、園區平臺主要負責人1/2以上精力用于招引標志性大好高項目,全年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20億元以上項目3個、50億元以上項目1個,力爭百億級產業項目“零突破”。
責任單位:市“雙招雙引”辦、各縣(市、區)政府、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13.市縣聯動做優做強招商引資“一部四中心”,充分發揮商會組織、麗水企業在外分支機構作用,強化鏈式招商、以商引商、基金招商、專業招商。
責任單位:市“雙招雙引”辦、市財政局、市工商聯,各縣(市、區)政府、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14.緊盯五大主導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細分賽道抓招商。
責任單位:市“雙招雙引”辦、市經信局、各縣(市、區)政府、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15.迭代升級招商推進考評機制,以實績論英雄,對重大戰略性項目招引實行“一票評優”機制。
責任單位:市“雙招雙引”辦
16.建立重大招商項目市領導直通車制度,推進重點資源跨部門、跨縣域整合,最大力度強化要素保障。
責任單位:市“雙招雙引”辦、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17.深入實施“央地合作十百千”和省市縣長項目工程,新落地央地合作項目5個以上,省市縣長項目落地率60%以上。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雙招雙引”辦,各縣(市、區)政府、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18.打造創新“第一發展引擎”。以產業鏈為中心做好人才科技文章,編制產業發展人才科技支撐規劃,完善人才科技政策,辦好第十一屆人才科技峰會,探索設立“人才認定直通車”,推廣使用人才科技服務券,實現“產業—科技—人才—政策—服務”一體推進。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
19.“綠谷精英”落地項目增長20%、引進高校畢業生5萬人以上。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
20.產教融合壯大產業工匠人才隊伍,深化新時代“綠谷工匠”工程,建設半導體產業學院、工匠學院,建成投用滾動功能部件和生態合成革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麗水開發區管委會、市教育局
21.力爭麗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納入國家高新區考察名單,加快建設浙西南科創產業園,開工建設市科技館。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麗水開發區管委會、市科協、縉云縣政府
22.培育更有活力、創造力的市場主體,爭取國家級眾創空間、省級科技小巨人“零突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0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1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0家、省級單項冠軍培育企業5家,滾動培育重點擬上市企業19家。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金融辦
23.集群強鏈提升生態工業核心競爭力。著力打造制造業綠色發展標桿地,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引育行業領軍企業和“鏈主型”企業,五大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均要高于規上工業。
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
24.建立“鏈長+鏈主”協同推進機制,抓好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縉云、青田、云和等省級經濟開發區產業鏈“雙鏈長制”試點,重點培育特色標志性產業鏈10條以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5家,實施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8個、市級以上補鏈延鏈強鏈項目20個以上,積極培育省“新星”產業群。
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商務局、縉云縣政府、青田縣政府、云和縣政府、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25.全面完成開發區(園區)平臺整合,實現省級經濟開發區縣域全覆蓋。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麗水開發區管委會、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
26.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新增國有上市培育企業2家。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金融辦
27.開工建設未來建筑科技產業園,培育壯大建筑產業。
責任單位:市建設局、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28.開工建設中欣晶圓、廣芯微、正帆特氣等半導體產業鏈項目,以及納愛斯生態綜合園、天喜廚電產業園、愛瑪新能源智慧出行、宇恒儲能電池等一批重大制造業項目,力爭制造業重點投產項目達200個以上,確保制造業投資增長15%、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
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麗水開發區管委會、蓮都區政府、青田縣政府、縉云縣政府、遂昌縣政府
29.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大數據局、市委改革辦、市數發公司
30.實施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示范試點項目10個以上,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確保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5%、力爭增長20%以上。
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大數據局、市發改委、市數發公司
31.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建設引領智變升級,提升合成革產業大腦,啟動建設不銹鋼、金屬制品等工業互聯網平臺,力爭建成“未來工廠”1家、滾動推進“未來工廠”市級培育企業1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覆蓋面達60%以上。
責任單位:市經信局
32.農旅融合做大“山”字系品牌。全面提高“麗水山耕”標準化供給能力,新建訂單基地10個,培育單條產值超10億元的農業全產業鏈3條。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投公司
33.爭創全國“肥藥兩制”綜合試點區,建成慶元食用菌、松陽茶樹現代種質資源庫。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林科研院,慶元縣政府、松陽縣政府
34.圍繞讓游客“多留一夜”,聯動打造“麗水山景”“麗水山居”“麗水山路”,推出“麗水山景”特色旅游線路12條,培育“麗水山居”鉆級民宿100個,籌辦“麗水山路”山區露營大會。建成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示范點200個,加快創建古堰畫鄉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發展千峽湖峽灣經濟,力爭創成云和梯田5A級景區。
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農業農村局,蓮都區政府、云和縣政府、景寧縣政府、青田縣政府
35.謀劃建設華東優質水經濟產業園,力爭“麗水山泉”早日進入全國礦泉水市場第一梯隊。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水經濟專班)、市城投公司
36.推進數字化改革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雙跨融合”。全面承接數字化改革“1612”體系構架,打造一批管用實用好用的多跨場景特色應用。
責任單位:市委改革辦、市發改委
37.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作為數字化改革重大需求,迭代升級天眼守望助力“兩山”轉化,抓好GEP輔助決策“一地創新、全省共享”應用。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委改革辦、市大數據局
38.以華東林交所為載體打造區域性生態產品交易中心,率先開展生態資源權益交易試點,探索貫通生態保護、增值、變現全過程的有效機制,進一步提升碳排放權、用能權、水權、林權、碳匯交易等市場交易的活躍度。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農投公司
39.爭創全國氣候投融資試點,爭取國家生態導向開發模式試點項目。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麗水銀保監分局
40.扎實推動“跨山統籌”新突破。著眼共同富裕示范區縮小地區差距先行先試,市縣聯動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結合建立全市域重大項目庫,實質性落地“一帶三區”發展格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
41.謀劃設立“市級主導、市縣共擔”空間及建設用地指標池、重點項目融資對接平臺,重點支持跨區域重大戰略性項目。
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發改委
42.加快打造云和全國山區新型城鎮化縣域共富樣板,深化景寧民族地區城鄉融合發展國家試點,抓好松陽縮小城鄉差距省級試點。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云和縣政府、景寧縣政府、松陽縣政府
43.承辦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現場會,啟動創建全國革命老區共同富裕示范區,加快建設“十鎮百村”紅色鄉村,培育壯大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促進紅綠融合發展。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體局、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
44.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體系。華僑是麗水發展最寶貴的財富,要繼續研究深化華僑有感的涉僑政策,著力引導華僑要素投入實體經濟。
責任單位:市華僑產業城指揮部、市委統戰部、市僑聯、市發改委
45.加快創建華僑經濟雙循環發展試驗區,加快推進歐洲華僑創業城等項目,成立華僑創業基金,加快中歐工業園招商,重視華僑新生代“培根”工程。
責任單位:市華僑產業城指揮部、市委統戰部、市僑聯
46.制定實施外貿市場主體培育計劃,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培育壯大開放型經濟。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47.加快建設“世界超市”,抓好青田港建設,力爭走出泛海洋產業發展新路子。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48.新實施山海協作產業項目100個以上,到位資金100億元以上。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49.建設上海G60麗水科創中心,推進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券政策“互認互通”。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數發公司
50.建成景文高速,開工衢麗鐵路衢松段,加快麗水機場、衢麗鐵路松麗段建設,加快杭麗鐵路前期,力爭溫武吉鐵路完成可研審查、麗云寧鐵路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深化義龍慶高速、慶景青公路、國家公園大道等項目前期,以“大通道”建設助力大開放、促進大發展。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市鐵委辦、麗水機場指揮部
51.加快建設新時代山水花園城市。著力打造智慧城市、韌性城市、海綿城市,精心打磨優化城市天際線、建筑外立面。
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綜合執法局
52.實施一批“麗水山居圖”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水東高鐵新城、南明湖岸線改造等項目。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高鐵新城辦、市水利局
53.“一街一品”推進道路“增花添彩”,加快改造劉祠堂背等歷史街區,建設“最麗水”處州府城非遺街區。
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文廣旅體局
54.打造南城產城融合創新發展新標桿,加快推進國際會展中心、第四代萬達商圈、第一人民醫院、南城運動綜合體等項目。
責任單位: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55.開工建設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工程,加快解決市區部分節點容易內澇問題。
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建設局
56.推動“小縣大城”向名縣美城轉型,加快建設縉云全國新型城鎮化示范縣城,力爭將壺鎮、溫溪等省級小城市試點打造成為共同富裕城鎮發展樣板,扎實推進碧湖、古市千年古城復興試點。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建設局、縉云縣政府、青田縣政府、蓮都區政府、松陽縣政府
57.創建風貌樣板區5個,開工改造提升老舊小區39個,新增省級未來社區項目6個。
責任單位:市建設局
58.集成布局打造一批“文旅共富驛站”和“百縣千碗、麗水味道”特色美食體驗店,培育好咖啡、紅酒業態,發展夜間經濟、“首店經濟”,加快“網上菜場”等六個網上建設,建設城市“15分鐘便民生活圈”,讓城市街巷更有煙火味。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廣旅體局
59.促進鄉村加快蝶變、全面振興。統籌抓好“紅耀綠谷、強基共富”、農業“雙強”、鄉村振興“十大激活”行動,培育“六業千億”鄉村產業,鄉村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60.加快創建國家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
責任單位:人行麗水中心支行、市金融辦、市農業農村局、麗水銀保監分局
61.打好“強村富民”鄉村集成改革四套組合拳,做實強村公司,實施農民持股共富計劃,全市域創建非遺助力共同富裕省級試點,打造流動供銷致富車品牌,全面消除集體經濟年總收入20萬元以下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下行政村。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供銷社
62.繼續推進“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在蓮青縉地區試點推進下山農民跨區域自由安置。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蓮都區政府、青田縣政府、縉云縣政府
63.健全“兩進兩回”長效機制,新培育農創客1900名、招引新鄉賢1500名,啟動“百萬農民大培訓”,探索建立團隊科技特派員制度。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市委組織部(市委人才辦)
64.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9.8萬畝以上。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
65.推動農村規?;┧壤_到60%,既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實現全覆蓋。
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建設局
66.500人以上行政村農村文化禮堂實現全覆蓋,省級善治村達40%以上。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委宣傳部
67.建設松陽國家傳統村落公園,加快創建品質化花園鄉村、未來鄉村,打造留得住記憶和鄉愁的“浙麗”鄉村。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建設局、松陽縣政府
68.推動生態治理高位提質。以“無廢城市”“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為抓手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力爭60%的縣(市、區)達到“無廢城市”標準,與全省同步成為全國生活垃圾治理先行區,龍泉、縉云創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區”,完成全市污水處理廠清潔排放改造。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建設局、市治水辦、龍泉市政府、縉云縣政府
69.加快實施甌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著力打造甌江幸福河樣板。
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利局
70.實施全域禁漁制度。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71.系統抓好全域禁止河道采砂、秸稈焚燒、明火上山、許可范圍外燃放煙花爆竹及松材線蟲病防治,實現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任務“清零”。
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綜合執法局、市林業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公安局
72.深入推進清新空氣行動,確保市區PM2.5平均濃度低于2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7%以上。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73.鞏固拓展應用環境健康風險管理、地下水污染防治、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等國家級試點成果,努力形成可示范、可復制、可推廣試點經驗。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74.按照“國家公園就是尊重自然”理念抓保護。迭代建設百山祖國家公園數字化“一張圖”,建設國家級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啟動申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整體保護國家公園重要生態區域。
責任單位:市林業局、市大數據局、市生態環境局
75.實體化運營百山祖國家公園發展公司,制定實施國家公園整體風貌控制及重點區域設計建設導則、國家公園園區及周邊特色村落提升專項規劃。
責任單位:市林業局、市國資委
76.創成大花園典型示范縣1個以上,建設美麗林相65萬畝,全面提升生態系統碳匯。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林業局、市生態環境局
77.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把碳達峰碳中和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競爭優勢的重要契機,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防止“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78.建立能源平衡表工作體系,先立后破推進能源低碳轉型,防止“一刀切”、運動式“減碳”,引育更多“含綠量”產業項目。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79.加快零碳低碳技術招引、研發和推廣應用,組織實施重點節能減碳技改項目68個。
責任單位:市經信局
80.加快建設縉云抽水蓄能電站,力爭完成核準2座。力爭麗西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加快推進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項目。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市電業局、縉云縣政府
81.建設市本級、縉云、青田、龍泉、遂昌等5個省級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城市(基地)。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縉云縣政府、青田縣政府、龍泉市政府、遂昌縣政府
82.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牢記讓人民生活幸福美好是“國之大者”,做到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惠民力度只強不弱。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
83.把高質量就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導向,打通需求側與供給側,增強制造業對青年人的吸引力,統籌解決社會就業難與企業用工難,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經信局
84.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責任單位:市建設局
85.積極推進擴中提低,加快建設“全面覆蓋+精準畫像”基礎數據庫,聚焦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個體工商戶、進城農民工等“擴中”重點群體,制定實施針對性激勵政策,力爭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萬元群體占比提高3個百分點。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人力社保局
86.做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全國統籌實施工作,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功能,抓好“浙麗?!睌U面提質增效。
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市醫保局
87.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群體制度,關愛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動態做到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殘聯、市建設局、市郵政管理局
88.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著力實施新時代文化麗水工程。打造“德潤處州”市域品牌,啟動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體局
89.建設跨山統籌文化共同體,全域推動“鄉村春晚”走向“鄉村村晚”。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體局
90.抓好甌江山水詩路文化帶建設,辦好縉云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首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大會、世界青瓷大會、世界攝影大會,推動慶元林—菇共育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實施“天下龍泉”------宋韻文化傳世工程,打造畬族文化總部。
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發改委、市委宣傳部、市農業農村局、縉云縣政府、慶元縣政府、龍泉市政府、景寧縣政府
91.切實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讓歷史文化活起來。
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
92.著力抓好教育提質?!耙豢h一策”推進“縣中崛起”。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93.鞏固擴大“雙減”成果,平穩有序推進民辦義務教育規范發展。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94.深入實施教育“雙百億”工程,新增學位1.14萬個。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95.實現全市中小學城鄉教育共同體鄉村學校全覆蓋,開工建設北京師范大學麗水實驗學校。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96.加快麗水學院與中國藥科大學合作共建中醫藥與健康產業學院,推進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省高水平高職院校。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麗水學院、麗水職業技術學院
97.出臺教育人才政策,讓教師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職業,讓教育成為麗水人安居樂業最有保障的要素。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98.著力建設高品質健康麗水。實行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同質同標,推進縣級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同質化。
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99.實施新時代縣級強院工程,深化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落地麗水國際醫學中心、水東醫院。全面建設健康促進縣(區),強化全民健身,持續打造中國最美戶外運動天堂。
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體育發展中心,各縣(市、區)政府、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100.著力打造全齡友好“幸福家園”。建設育兒友好型社會,完善生育、養育、教育配套政策與服務,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每千人擁有嬰幼兒托位數達到3個。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
101.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完善養老服務網絡,加強家庭適老化改造,推進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二甲及以上中醫院規范設置老年醫學科,建成康養聯合體20家,確保所有敬老院均達到國家養老院二級以上標準,聯動推進中國長壽之鄉、“浙里長壽”品牌建設。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
102.圍繞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營造青年群體與城市共生共長、愿來愿留、樂活樂享、創業創新的良好環境。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團市委、市教育局、市建設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
103.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堅持“動態清零”和“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從嚴從緊從實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責任單位:市疫情防控辦,各縣(市、區)政府、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104.強化平戰結合,深化市縣兩級防控辦實體化運作,完善疫情防控機制,加強免疫接種,落實“人物同防”,努力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責任單位:市疫情防控辦、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105.發布實施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推進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106.完成地質災害“整體智治”三年行動。
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107.深化“遏重大”“控較大”攻堅戰,實現企業安全風險管控體系建設全覆蓋。
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108.切實防范經濟金融領域風險。
責任單位:市金融辦
109.完善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
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110.用好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等,推進系統治理綜合治理。
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自然資源局
111.深入實施網絡安全整體能力提升行動。
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
112.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
責任單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
113.進一步做好信訪工作。
責任單位:市信訪局
114.加強退役軍人和“雙擁”工作。
責任單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115.創成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奮力奪取二星平安金鼎,扎實做好黨的二十大、亞運會等重大活動安保維穩工作。
責任單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
116.以建設為民政府換來群眾有感。牢記政府前面“人民”二字,以民生所望為施政所向,對群眾急難愁盼的事“零懈怠”,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讓政府工作更有民生溫度,讓市民笑容成為最美市容。進一步完善民生實事清單化攻堅突破機制,新一年十方面民生實事經本次人代會討論確定后,我們將用心用情用力把實事辦好、讓群眾說好。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勤儉辦一切事業,嚴格控制和壓減一般性支出,把寶貴的資金更多用于為發展增后勁、為民生增福祉。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市直各單位
117.以建設整體政府實現高效協同。強化戰略思維,樹立整體政府理念,對施政理念、機制、工具、手段進行系統性、重塑性變革,促進群眾和企業辦事從“找部門”轉變為“找政府”。以“一件事”集成整合全生命周期事項辦理,打破條線、分管、層級、地域思維,不扯皮不推諉,確保問題解決、高效辦理??v深推進“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深化“大綜合一體化”改革,推動跨部門數據共享、流程再造和業務協同,努力實現政府系統整體智治、閉環管控。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市直各單位
118.以建設務實政府促進擔當有為。把實干擔當作為政府工作生命線,以釘釘子精神具體抓抓具體,實打實服務市場主體,實打實發展實體經濟,實打實破解發展難題。完善目標、工作、政策、評價“四個體系”,突出貢獻度導向,動態考評、鼓勵快跑,引導政府工作人員走出舒適區。在“雙招雙引”前線、項目建設一線、攻堅克難火線鍛煉識別干部,推動市級部門專業抓、深入抓、一線抓,鼓勵各縣(市、區)政府跳出麗水、跳出26縣謀發展求跨越。堅持“立說立行”“馬上就辦”,倡導早干快干大干,以工作提速換取發展提效。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市直各單位
119.以建設清廉政府推動干凈干事。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風清氣正的政府形象,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馳而不息糾“四風”、樹新風,以嚴的主基調縱深推進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堅守“親”“清”二字,建立新型政商關系。堅持“為政者須率先奉法”,力爭創成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監察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司法監督、統計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市直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