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113325000026455663/2022-40653 | 文號 | 麗政辦發〔2022〕63號 |
組配分類 | 市政府文件 | 發布機構 | 市府辦 |
成文日期 | 2022-12-15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支持景寧縣走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若干意見》已經市政府第1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麗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2月12日
(此件公開發布)
支持景寧縣走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
特色之路若干意見
為貫徹落實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支持景寧縣走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實施方案的通知》(浙政辦函〔2022〕58號)精神,以景寧縣為樣本,聚焦重點、系統部署,探索走出一條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制定本若干意見。
一、突出縣城承載力,推動縣域空間重塑
(一)支持景寧“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市縣聯動開展“大搬快聚”跨縣安置試點。制定“大搬快聚”集聚點建設標準,根據景寧縣2023—2025年列入“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的實際搬遷人數,市級每人搬遷補助在原有基礎上翻倍。統籌考慮人口、產業、公共服務和歷史沿革等因素,市縣聯動制定景寧縣行政區劃調整方案,推進有條件的鄉鎮尤其是常住人口較少鄉鎮開展行政區劃調整,推動景寧走出以縣城為中心、中心鎮為節點、中心村為補充的新型城鎮化之路。(市農業農村局、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列第一位者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支持景寧開展跨鄉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支持景寧以鶴溪街道和澄照鄉作為實施跨鄉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試點,優化生態、生產、生活空間布局,保障民生工程及產業發展用地需求;探索零散耕地、園地、林地、其他農用地之間進行空間置換,實現耕地“進出平衡”;通過耕地功能恢復、永農集中連片整治、墾造耕地、建設用地復墾,實現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市自然資源局、市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
(三)支持百山祖國家公園景寧片區加快發展。統籌龍慶景三地協同創建國家公園,項目化傾斜支持景寧“國家公園+”模式創新,探索開展“國家公園+基礎設施、國家公園+生態旅游、國家公園+數字智治、國家公園+產業培育”等發展模式。創新國家公園保護與發展機制,建立龍慶景跨區域聯動協同發展制度。謀劃布局景寧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國家公園大道、產學研基地等項目。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國家公園智慧感知、智慧監管、智慧服務“三大平臺”。落實地役權收益質押貸款和貼息貸款政策。(百山祖管理局、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廣旅體局、市大數據局、人行麗水市中心支行、市文旅公司)
二、突出綜合效益,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四)支持景寧交通提升優化。支持城南至澄照第二通道列入G235、鶴溪至大均公路列為638國道改造建設。幫助并支持景寧每年向省交通運輸廳爭取按照國道補助標準新建1條產業帶動強的農村公路。統籌區域資金重點支持景文高速等重大項目。助力推進G638慶景青公路建設,爭取專項債、政策性金融項目申報。(市交通運輸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
(五)支持景寧水利建設提升。將千峽湖庫尾消落帶生態修復及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納入“十四五”重點建設規劃,并爭取資金支持。依托優質水資源和灘坑引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引導省內水行業領軍企業與市、縣國企開展合作,共同在景寧(含麗景民族工業園)開發“麗水山泉”。(市水利局、市國資委、市城投公司)
(六)支持景寧新能源項目建設。加強對景寧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建設的指導服務,加快景寧抽水蓄能項目建設進度。配合項目公司做好資本金出資,市交投公司持有不小于5%的股份支持景寧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支持景寧發展光伏、分散式風電、氫能、電化學儲能等綠色能源,支持景寧向上爭取加快云和-景寧天然氣管道項目前期,打造綠色能源產業基地。(市發改委、市國資委、市移民服務中心、市交投公司)
三、突出精準高效,優化公共服務供給
(七)支持景寧繼續推進中國畬鄉“三月三”文化品牌建設。推動畬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高地。指導民族節慶活動品牌策劃運營,市縣聯動舉辦中國畬鄉“三月三”文化品牌活動。支持景寧建設畬族風情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省5A級景區城,提煉畬鄉文旅IP ,推動跨區域高等級景區協作,開展聯合營銷,打造中國畬鄉風情旅游高品質目的地。扶持景寧華東地區唯一畬族風情旅游劇千年山哈提升及營銷推廣。(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體局)
(八)支持景寧教育提質。支持出臺《關于推動景寧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教育資源布局優化調整計劃。深入實施“縣中崛起”計劃,對接省教育廳積極爭取政策紅利,為景寧中學搭建更多平臺,落實好杭州第二中學與景寧中學結對幫扶。選派優秀教師團隊結對景寧中學,開展常態化校際交流合作。支持景寧縣積極落實“實施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政策,加快職業高中搬遷工程建設;建設好景寧職業高中旅游、機電等2個骨干專業。給予景寧教師職稱評聘傾斜,特級教師評選優先推薦,每年定向安排中小學正高級教師推薦指標不少于1人。(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
(九)支持景寧縣實施“縣級強院”工程。支持景寧縣人民醫院開展等級醫院復評,給予傾斜建設市級重點縣域龍頭學科,推動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標準的臨床??七_標率達70%以上。指導景寧縣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示范單位,推進浙江省民族醫院建設。依托浙江省畬醫藥傳承創新和開發應用中醫藥重點實驗室,支持景寧縣中(畬)醫藥傳承發展和創新研究。支持基層醫療機構片區化管理改革,深化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加快“健康大腦+”、智慧醫院和應用場景建設。(市衛生健康委)
(十)支持景寧提高“一老一小”群體醫保門診待遇。老年人門診起付線減半執行,患兩種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門診報銷封頂線在原有基礎上增加30%,將阿爾茲海默癥、慢性阻塞性肺病、癲癇、兒童孤獨癥納入門診特殊病保障。(市醫保局)
四、突出富民增收,加快生態產業發展
(十一)支持麗景民族工業園發展。支持麗景民族工業園理順體制機制,明確運行模式。建立麗景民族工業園招商合作及利益分享機制,發揮麗水開發區項目招引優勢,用好景寧民族政策,推進“招商共進、項目共建、要素共享、園區共管”。支持麗景民族工業園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加快消化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低效土地,盤活存量土地,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市發改委、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十二)支持景寧建設澄照產業新城。聚焦產業發展示范、平臺發展試驗、總部經濟集聚創新、民族地區產業示范、融合發展先行等5大功能,指導新城做好規劃編制,統籌市級能耗指標支持新城建設,支持景寧特色生態產業平臺建設,加快發展竹木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持續推進云景特色生態產業聯動發展,實現木玩、電工電器、精密制造等特色產業延鏈、補鏈,建設云景木玩教具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
(十三)支持“景寧600”縣域品牌發展。借助“麗水山耕”市域公共品牌影響力,帶動景寧縣域公共品牌“景寧600”的品牌效應,做大惠明茶拳頭產品。給予人才、技術、資金籌措等方面支持,助力茶葉全產業鏈。積極助推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電商企業、大型物流企業等與景寧開展產銷合作。提升景寧療休養服務水平,打造長三角康養 600 基地。(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總工會、市農投公司)
(十四)支持景寧“雙招雙引”戰略性先導工程提質見效。支持景寧重大項目招引,圍繞精密制造、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麗水開發區主導產業,支持麗景民族工業園加快引進一批具有“雁陣效應”、能單點破局的重大產業項目?;诰皩幙h域產業發展定位,建立產業項目“雙招雙引”信息定向推送機制,優先支持落戶景寧,并建立市縣產業引導基金。積極對接省“千名干部交流互派工程”和山海協作互派干部等工作,加大干部互派掛職力度。常態化為景寧推送科技人才,并選派科技特派員,圍繞景寧產業發展需求,提出產業發展規劃,開展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等技術服務。在每年人才科技峰會活動中,安排景寧活動或設立景寧專場。發揮市農林科院等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結對幫扶和平臺輸出作用,支持景寧企事業單位設立博士后工作站,推進博士后研究人員向基層下沉。支持景寧開展“智聚山海,助力共富”專家服務和“雙百”人才計劃,向景寧企業和鄉鎮重點傾斜選派博士開展掛職服務。(市“雙招雙引”辦、市委組織部、市委人才辦、市人力社保局、麗水開發區管委會)
(十五)支持景寧打造全國民族地區林業碳匯富民標桿縣。支持景寧率先開展林業碳匯交易,深入推進景寧竹林碳匯(CCER)項目開發與監測,做好森林碳匯、碳儲量數據排摸、碳匯項目開發計劃,支持景寧聚焦企業減碳、公眾綠色生活、大型活動碳中和、固碳增匯等領域開展試點。支持景寧申報全省林業推進共同富裕試點,探索推動林業碳匯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等林業信貸產品創新,做深竹木產業,推動林業成為助農增收支柱產業。(市林業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人行麗水市中心支行、麗水銀保監分局)
(十六)支持景寧落實千峽湖飲用水源生態補償政策。研究編制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范圍方案,適時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千峽湖劃定為麗水市級飲用水水源地之后,市財政局按照《麗水市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態補償管理辦法(試行)》(麗環發〔2019〕41號)文件補償標準對景寧進行補償。(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市水利局)
五、突出綜合集成,強化政策支撐保障
(十七)建立健全景寧事項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市級支持景寧走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專項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政策制定與落實中的承上啟下作用,強化市縣聯動,突出常態化統籌協調,幫助和指導景寧搶抓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山區疊加機遇,承接好各項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項目。推動縣域三年行動方案編制,明確市縣責任。制定出臺市級支持意見。每季召開工作例會,協調解決方案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督促工作進展。(支持景寧走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專項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單位)
(十八)支持景寧率先開展“跨山統籌”改革試點。云和、景寧協同推進云景聚落發展區塊建設,探索完善云景“跨山統籌”體制機制。積極推動云和縣崇頭鎮、霧溪鄉與景寧縣大均鄉等6個鄉鎮(街道)聯動發展。推動云和、景寧兩地木玩教具、食用菌等產業合作,著力做強塊狀經濟。推動云和、景寧兩地聯合開展旅游宣傳、推介活動,推動跨區域旅游協作事項提檔升級。建立健全景寧-云和兩地就學、就醫等公共服務共享機制。(云景聚落發展區塊協調工作組)
(十九)支持景寧率先開展共同富?!皵U中”“提低”鄉鎮試點改革。明確景寧試點鄉鎮名單,下發試點鄉鎮實施方案,建立市直部門聯系指導試點機制。聚焦共富產業模式創新,爭取在機制創新、產業融合、人才科技幫扶等方面率先形成示范效應,形成一批試點鄉鎮改革突破標志性成果,助力景寧富民增收走在全省前列。推動試點鄉鎮村企結對“共富工坊”。支持景寧創業孵化基地和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積極打造“畬鄉經理”勞務品牌,指導完善基層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建設。支持提升人社領域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率先實施身后“一件事”聯辦改革,高質量開展社銀合作承接人社政務服務試點。(市社建委、市人力社保局)
(二十)支持景寧創建普惠金融改革先行示范縣。指導景寧編制試點方案,提升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水平,強化共同富裕金融支持。持續推廣“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新市民貸”等產品,加強對新市民和農業轉移人口金融服務。充分挖掘景寧縣優質后備企業納入全市重點擬上市企業培育庫,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一體化協應,持續推廣鄉村振興系列擔保產品,支持景寧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人行麗水市中心支行、市農業農村局、市金融辦、市林業局、麗水銀保監分局)
(二十一)支持景寧率先開展農業氣象保險試點。支持景寧率先探索農業氣象保險服務、產品、服務技術、服務規范,編制試點方案,加快氣象指標站點建設。積極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業購買個性化服務、企事業合作推動新技術研發等合作新模式,不斷提高農業保險氣象服務精細化和個性化水平。(市農業農村局、市氣象局、麗水銀保監分局)
(二十二)建立市級團組幫扶景寧長效機制。成立市發改委為團組組長,市直部門、重點企業以及專項領域專家組協同參與的景寧幫扶團組,建立團組單位“一月一分析、一季一碰頭”工作推進機制,實現對景寧的精準幫扶。研究制定團組幫扶方案,明確團組單位職責、考核機制,每年度制定下發團組工作任務。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及時專題研究景寧工作,并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市級幫扶團組成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