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市政府信息公開 >> 規劃計劃 >> “十二五” >> 專項規劃
索引號 11332500002645451w/2014-31266 文號
組配分類 專項規劃 發布機構 麗水市教育局辦公室
成文日期 2014-07-10 16:01:52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麗水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
時間:2021-09-30 15:46 瀏覽次數:
為加快麗水市教育現代化步伐,創建現代化學校,根據《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麗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麗水市教育改革和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精神,特制定《麗水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
一、規劃背景和形勢分析
教育信息化是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科學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推進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標志。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戰略。
(一)“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建設成就
“十一五”期間,麗水教育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教育信息技術培訓為保障,積極實施了“教育城域網”工程、“校校通”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書香校園工程”,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長足發展?!笆晃濉逼陂g,全市計算機生機比達到9.18:1,師機比1.4:1;多媒體班套比1.4:1;全市建有校園網的學校占全市學校總數的92.25%;各縣(市、區)教育互聯網出口帶寬達到100M以上。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教育信息資源初具規模,教育信息技術應用和教育信息化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為推進麗水市教育均衡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存在的問題
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為麗水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升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對照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要求,麗水教育信息化還存在很大差距與不足。首先,認識還不夠到位,人們往往只是從純技術的角度看待信息化;其次,教育信息化缺乏系統性整體規劃,資源開發和共享機制不完善;第三,教育信息化裝備投入不足,硬件不完備,軟件開發和應用在許多方面都還比較薄弱,普遍存在建設與應用相脫節的現象;第四,機構設置、人員配置與擔負職責不相匹配,學校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人員;第五,信息技術應用隊伍力量單薄,應用水平有待提高。教育信息化仍然是麗水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薄弱環節之一。
(三)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機遇
麗水教育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區域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在教育投入、教育裝備、教育質量等方面與全省先進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創新動力,為麗水教育縮小與發達地區差距甚至趕超發達地區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笆濉笔躯愃逃幱谝粋€新的歷史起點上的關鍵期,力爭與全省同步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是我們的中心任務。實施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創新動力,是促進教育公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質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和有力保障。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和滿足學習者需求為導向,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效提升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學服務水平為目標,以加大投入建設覆蓋城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數字化教育環境為主要任務,以深化應用為重點,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為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基本原則
——統一規劃,優先發展。麗水教育信息化建設必須遵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超前部署、優先安排、加大投入、分步實施的原則,統籌全市各級各類教育信息資源共享、基礎網絡互連互通。
——促進均衡,建以致用。依托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城域網,推進區域、城鄉教育信息化協調均衡發展。以教育信息化服務為導向,推進教育信息化使用為重點,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整體應用水平。
——融合創新,提高質量。依托信息技術建立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育新模式,融合信息資源,注重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實效,促進教育思想、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現代化,推動全市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
三、發展目標和重點工作
(一)總體目標
到2015年,全面建成省、市、縣、?;ヂ摶ネǖ男畔⒕W絡,全市中小學校園網比例達到100%,班級多媒體班套比達到1:1,普通中小學計算機生機比達到5:1,實驗室、圖書館(室)配置全面達到《浙江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建立教育信息化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打造“數字校園”,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更新教育理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促進教育內容和教學模式的全方位變革和教學質量增長方式的不斷優化。實現優質教育資源互聯共享,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窘ǔ扇巳?、時時、處處的學習環境,教育與學習資源更為豐富,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重點工作
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以實施“兩個評估”為重點,落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責任,確保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狠抓信息技術培訓,切實提高信息技術使用效益。
——以教育現代化學校評估為載體,切實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要緊緊抓住市政府推出的“教育現代化學校評估”這一載體,充分發揮教育督導的功能和作用,推動政府責任到位和學校辦學水平提升。要按照教育現代化學校評估標準,科學制定縣域教育信息化學校實施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切實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
——以教育信息化建設評估為抓手,切實推進區域教育均衡和質量提升。加強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設和教育信息化標準研究,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檢查評估機制、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保障和激勵機制。
四、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
(一)主要任務
1.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和完善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網絡體系建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傳統教室、功能教室和實驗室的提升改造。到2012年,建立起省、市、縣、校高速互連的信息網絡,完成縣(市、區)教育信息分中心機房改造升級工程。到2015年,全市普通中小學校園網完成更新改造,覆蓋率從92.25%提高到100%,班級多媒體普及率從目前的71.4%提高到100%,中小學全面實現“班班通”。全市普通中小學生機比由9.18:1提高到5:1,師機比由1.4:1達到1:1,并按財政部門關于計算機使用7年給予報廢的相關規定,及時做好計算機更新工作。全市辦學規模小學在24個班、初中在12個班以上的學校建有自動錄播教室,網絡視頻教育全面運用。
開展麗水市教育信息中心及縣(市、區)分中心建設。創新管理機制,依托運營商或我市高等院校信息技術力量管理教育信息中心。到2015年,麗水市教育信息中心將建設成為麗水市教育資源、教育管理、教育科研的信息中心。
積極推進下一代互聯網在學校的建設和應用。到2015年,常駐人口在3萬人以上的鄉鎮所在地中心小學、初中學校校園網建成IPV6網絡平臺,開展基于IPV6的教學和應用服務。積極探索與推進基于移動終端、3G技術、物聯網、云計算和下一代互聯網的網絡教學、虛擬實驗、電子書包和移動學習等教學研究、應用和服務。
2.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
加強優質教育信息資源建設,依托浙江省教育資源網,加強與麗水各高校、麗水市網絡圖書館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加強本土教育信息資源建設(含名師工作室資源庫),基礎教育資源庫、中職教育特色課程資源庫、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建立和完善教育數據統計與分析系統、基礎教育學生學籍管理與綜合素質評價管理系統、師資與科研管理系統、督導評估管理系統,電子政務系統、校園監控與應急指揮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等教育管理信息平臺,切實提升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能力。
從政策保障、標準制定、經費支持等方面著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開發和應用,建設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貢獻的麗水數字化優質教育資源。
3. 教育信息化專業隊伍及應用能力建設
堅持全面提高與重點培養相結合,建立開放、多層次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培訓體系,開展校長和教育管理人員、教育技術人員、教師等信息技術能力全員培訓,培養一批信息技術骨干,促進其提升信息資源的獲取與共享能力、信息化環境下教育教學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能力、教育信息環境的管理與服務能力、教育教學軟件的研制與開發能力。
以促進教育思想、模式、內容、方法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深入開展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科研和服務等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到2015年,全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90%以上的學校全面實行管理信息化;普通中小學校教師在浙江教育資源網上實名注冊,能夠通過網絡獲取各種資源并有效應用于日常教育教學,深入開展開放化、遠程化和網絡化教育教學,教育信息化成為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學生的信息素養進一步提升,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
4.教育裝備標準化建設
以《浙江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為指南,加強中小學專用教室的標準化建設,提高教學儀器的配備標準,在必配項目全面達標,實現高水平均衡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實際,建設選配項目,打造一校一品。重視學生科學素質培養教育,提高中小學生實驗技能,深化實驗室數字化管理,充分發揮教學設備使用效益。
加大圖書經費投入,每年新增圖書生均2冊以上。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能多讀書、讀好書。推進數字圖書館建設,有效整合紙質圖書和數字圖書資源,積極探索基于信息化環境的校園圖書館(室)建設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提高中小學校圖書館信息化管理水平。開展中小學示范性圖書館(室)建設,提高中小學圖書館管理水平,發揮校園圖書資源的使用效益,促進教育均衡和素質教育的開展。到2015年,實現辦學規模在12班及以上的中小學圖書館(室)采編、檢索、借閱、流通及資產的信息化管理。
(二)重點工程
1.實施教育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建設工程
加強市、縣、校三級教育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的改造升級工程建設,到2015年,全市240多所農村薄弱學校實施標準化網絡信息中心建設(見附表一、六)。
2. 實施中小學多媒體普及工程
為全市中小學配備多媒體設備3771套,更新多媒體904套,班級多媒體班套比達到1:1,城區學校的多媒體逐步實現升級改造(見附表二)。
3.實施計算機室升級改造工程
全市中小學建設標準計算機室778個,全市需增配計算機28360臺,更新計算機10914臺,實現師機比1:1,有效生機比5:1的目標,適應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和教育信息化的需要(見附表三、四)。
4.實施網絡教育教研平臺建設工程
加強區域教師培訓課程資源庫建設,全面建立網絡視頻教研平臺,擴大網絡培訓覆蓋面,逐步形成有名師引領、骨干指導、全體參與的網絡研修團隊,開展網絡聽課、互動評課、遠程協作等教學活動,在信息化環境下充分發揮專業教研活動優勢。積極鼓勵城鄉學校開展網絡結對活動,共享優質教學考研資源,積極爭取省級財政補助的基礎上,重點建成遠程教育主播教室70個(見附表五)。
以全市高中學科基地學科網站建設實踐為基礎,深入全面開展全市各學科網站建設活動,培養建設各學科網絡教研團隊。
5.實施中小學“書香校園”建設工程
在全市實施中小學圖書館(室)計算機管理的基礎上,圖書的采編、流通、文獻檢索、參考咨詢、專題服務全面運用信息化管理。積極探索基于信息化環境下的校園圖書館建設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充分利用麗水市網絡圖書館等社會資源,實現各類文獻資源共享共用。到2015年底,全市高中段學校、城鎮初中、實驗小學和常駐人口在3萬人以上的鄉鎮所在地中心小學、初中學校的圖書館達到省級圖書裝備標準,使學校圖書館(室)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見附表八)。
6. 實施“數字校園”示范校建設工程
從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教育信息化專業隊伍及應用能力建設、信息化工作保障機制等方面著手,推進“數字校園”示范校建設。構建教育管理、教育應用于一體的網絡信息平臺。制定《麗水市“數字校園”示范校建設評估方案》,到2015年,全市爭創60所特色鮮明,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省、市級數字校園示范校”,引領全市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水平整體向前發展。
7.實施教育信息化專業隊伍建設工程
18個班以上學校專職信息技術人員配備達到教職工總人數2%至3%的比例,專職人員每年參加培訓時間不少于48學時。加強信息技術全員培訓,增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見附表七)。
五、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轉變觀念,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思想保障
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效載體,是縮小城鄉和區域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均衡和公平的重要手段,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地各類學校要充分認識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明確任務,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學校發展的整體規劃,加快信息技術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推廣應用,促進信息化軟件建設與硬件建設協調發展。
(二)加強領導,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建立教育信息化組織保障體系。成立麗水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麗水市教育信息化辦公室,掛靠在麗水市教育技術中心,負責制定麗水市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政策、規章制度和標準;組織統籌全市教育信息化重大應用系統建設,明確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職能部門,統籌教育信息化在中小學校中的推廣和應用,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整體效益。各縣(市、區)、各級各類學校都應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組,逐級建立“一把手”負責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決策機構;各級各類學校應建立與各縣(市、區)教育技術中心對接的管理處室,負責學校信息化工作的正常開展,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總體效益。
依托省市教育技術中心、高校信息化專家,組建麗水市教育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為麗水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
(三)切實加大投入,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經費保障
建立以政府為主體的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并積極爭取省級財政對I類地區的財政全額補助?!笆濉逼陂g,為確保麗水市教育信息化建設六大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預計需投入資金5.31億元。各縣(市、區)要根據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編制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的建設、教育信息設施應用維護和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等方面工作的年度實施計劃,并將所需經費全額列入財政預算。各級各類學校應確保公用經費的20%以上用于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管理、培訓和維護;拓寬經費籌措渠道,積極鼓勵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教育信息化建設,促進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
(四)加強隊伍建設,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快具有現代信息素養的校長隊伍、熟練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具有研發能力的骨干隊伍和網絡管理員專業隊伍等“四支隊伍”建設。加強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的培養,發揮其學科引領作用。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要求,把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績效作為教師考核、評優、晉升職務職稱的內容之一。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先進評選活動,提高信息技術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嚴格執行國家、省、市網絡信息安全相關法規、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組織管理體系,制定全市教育系統統一的網絡信息安全規章制度和技術保障措施。落實信息安全責任制,加強信息內容管理和網絡安全監控,全面實行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與等級保護制度、信息安全人員執業資格認證和持證上崗制度,確保網絡健康運行和信息的安全。
(六)加強管理,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各縣(市、區)要根據省、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制定市、縣(市、區)和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依據《浙江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標準體系和浙江省學校教育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檢查評估機制。
【返回頂部】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0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