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市水利局 >> 規劃計劃 >> “十一五”及以前(已歸檔) >> 專項規劃
甌江干流麗水市本級段砂石開產利用規劃報告
發布時間:2008-04-11 11:37瀏覽次數: 信息來源: 市水利局
前   言
甌江干流玉溪電站至開潭壩址段河道,全長為41.7km。玉溪電站至大港頭稱龍泉溪,即干流的上游段,河長4.42 km,河寬100~200m;大港頭以下至開潭壩址稱大溪,即干流的中游段,河長37.28km,河寬220~800m,其中碧湖至麗水城區河道寬為400~800m 。河道中有不少邊灘和江心洲,其中較大的江心洲有對門圩、吳村圩、紅圩及枇杷圩。本河道屬山溪性河道,沿線山高坡陡,灘多流急,水深隨季節性變化大,河道比降為0.7~0.8%。
隨著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擴大,市場對黃砂資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河道中黃砂被大量開采,引起河床下切,深泓擺動,河勢改變,從而危及堤防的安全,無序采砂造成有限的黃砂資源迅速枯竭等等。為此,麗水市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河道采砂管理,打擊違法采砂行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還存在部分河段采砂秩序混亂,超采亂挖現象嚴重,河道采砂管理不協調等問題。為使采砂工作有章可循,切實加強河道采砂的管理,在確保防洪和通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甌江玉溪電站至開潭壩址河段黃砂資源的綜合效益,滿足麗水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受麗水市水利局的委托,我院承擔了甌江干流上述河段河道采砂規劃的編制工作。
本次規劃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對砂石資源需求進行分析,對不同河段劃定可采區、禁采區和禁采期。分析計算黃砂蘊藏量、可開采量及采砂深度,確定采砂的作業方式,明確棄渣的處理意見,對采砂后環境影響進行評價、河道防洪能力進行分析,編制相關的圖件等。
我院于2004年9月通過投標獲得麗水市水利局的委托合同,進行甌江干流麗水市本級段河道采砂規劃的編制工作。11月向麗水市水利局做了中間成果匯報,12月11日麗水市發展計劃委員會和麗水市水利局聯合組織召開了審查會,來自麗水市人民政府、蓮都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專家和領導對規劃報告(送審稿)進行了認真的審查,2005年5月8日麗水市人民政府召開常務擴大會議對報批稿進行了審定,專家和領導在充分肯定規劃成果的同時,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項目組根據專家和領導審查意見,對規劃成果進行了修改,現提交規劃成果。本次規劃在現場查勘、資料收集和規劃過程中得到麗水市水利局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謝!

1基本情況

1.1 地理位置

甌江干流玉溪電站至開潭壩址段河道,地處甌江中、上游,位于麗水市蓮都區境內,介于東經119°42′至119°57′,北緯28°17′至28°25′之間。東鄰青田縣,西接云和縣、松陽縣,南與景寧畬族自治縣交界,西北與武義縣相依,東北與縉云縣連靠。

1.2 社會經濟

蓮都區是麗水市政府駐地,是全市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的中心和浙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耕地面積11.16千公頃,到2003年底人口為36.58萬。該區經濟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主要經濟作物有香菇、中藥材、毛竹、茶葉、水果等,其中水果已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境內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屬國家保護的動物有20多種,畜牧業主要有豬、牛、羊、家禽等。玉溪等大中型水電站工程先后建成投產,開潭水電站也已完成初步設計,即將開始興建。水力資源開發,對促進本區經濟的發展,改善山區人民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本區社會經濟發展很快,尤其是金溫鐵路、金麗溫高速公路及龍麗一級公路的建設,交通狀況進一步改善,為經濟更加快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1.3 水文氣象

本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降水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和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在17.5~20.5°c,是我省高溫酷熱地區之一。年際變差較小,中上游山區冬季最低氣溫約-7.7°c,夏季極端最高溫度為41.5°c。
本區降雨時空分配不均,春季雨日較多,夏季暴雨集中,易發生洪澇,夏秋季受臺風影響,雨洪持續出現,冬季雨量較少。二至六月是春夏東南季風期,降雨量占全年的50~60%,洪水發生在這個時期。七至九月,盛行東南季風,雨量偏少,氣溫高,往往形成夏季干旱,山坑、小型塘庫常處于斷流干枯狀態。如遇臺風過境,又會產生洪澇災害,造成巨大損失。多年平均降雨量1468.3mm,最大年降雨量2121.8mm,最少年降雨量984.5mm。多年平均降雨163.8天。

1.4 地質地貌

甌江流域大地構造位置屬西太平洋第二復式隆起帶,地質構造基礎相當復雜。中生代以來,流域內發生過多次地質構造運動和火山噴發活動,尤以燕山運動影響最大,奠定了地質構造的基本格局。流域地質以火山巖、侵入巖等剛性巖石為主體,其次為變質巖及海相沉積巖。地質構造在流域的表現以斷裂運動為主,局部的褶皺作用為次。斷層縱橫交錯,局部密集成帶,大片火山巖覆蓋,以及有規律分布的沉積盆地,構成了流域的主要地質地貌。在中、上游,地層組合比較簡單,第四紀地層主要有洪積、洪沖積、堆積等,厚2~14米,多為亞粘土、亞砂土、砂卵石,主要分布在河谷、溝谷中。在下游濱海平原區,第四紀地層的沉積類型卻比較復雜,有沖積、湖積、海積、海陸交互沉積等,沉積厚度最大達160米,有2~3層的沖積砂礫石層。
甌江流域屬多元地貌結構,按照地質成因分類,可劃分為:①山地地貌,下屬斷塊狀中山、斷塊狀低丘、渾圓狀低山、饅頭狀高丘、垅狀低丘等5個亞類;②河谷地貌,下屬山前洪積、河谷洪積等2個亞類;③平原地貌,下屬洪積沖積、海積沖積、海積和潮灘等3個亞類;④海岸地貌,下屬海積平原岸、海蝕山地港灣岸等2個亞類。此外,還有一部分河漫灘、心灘、心洲、沙堤等河流沉積地貌。流域總的地勢是西南高、東北低,境內山地面積廣、起伏劇烈;濱海平原、地勢平坦,地表向海微緩傾斜。山脈、盆地、平原、海岸及蜿蜒其間的水流,錯落有致,構成了流域地貌的基本格局。

1.5 土壤植被

區內土壤種類較多,主要有黃壤土、紅壤土、水稻土。黃壤土主要分布在海拔700m以上的中山地帶,該土層厚,宜于發展林業和茶桑果園等。紅壤土主要分布在海拔7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宜發展經濟林、藥材等。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海拔350m以下的河谷盆地和平原地區,是主要耕作土壤,種植糧食和油料作物等。
山區自然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現除邊遠山區尚有一部分半原生狀態的自然植被外,原生植被絕大部分已被改造和利用,從50年代后期開始,一度遭到亂砍濫伐,局部地區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近年來已重視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狀況得到較大的改善,森林植被逐漸恢復。

1.6 河道概況

甌江發源于龍泉與慶元交界的百山祖北麓鍋冒尖,流經龍泉、麗水、青田、溫州等地,由西往東匯入東海。干流長度為384km,流域面積為18217km2,是我省第二大河。玉溪電站至開潭壩址段河道,全長為41.7km。玉溪電站至大港頭稱龍泉溪,即干流的上游段,河長4.42 km,河寬100~200m;大港頭以下至開潭壩址稱大溪,即干流的中游段,河長37.28km,河寬220~800m,其中碧湖至麗水城區河道寬為400~800m 。河道中有不少邊灘和江心洲,其中較大的江心洲有對門圩、吳村圩、紅圩及枇杷圩。河道的主要支流有松陰溪、宣平港、太平港、好溪等,規劃河道屬山溪性河道,沿線山高坡陡,灘多流急,水深隨季節性變化大,河道比降為0.7~0.8%。

1.7 目前存在的問題

盡管麗水市在河道采砂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河道采砂管理機構,落實了相關管理人員,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加強了巡查和執法力度,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于種種原因在實際工作中還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地方河道采砂管理難度大,亂采濫挖等現象依然存在,致使天然河道的原有功能削弱,局部河段行洪受阻,河道的自然景觀遭到破壞。目前,規劃河段采砂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一)引發河勢改變,危及堤防安全;
 黃砂資源是良好的建筑材料,但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及相應的管理辦法,砂石開采不規范,從而引起主流岸線或河勢的改變;另外,由于采砂距離堤腳越來越近,危及到江堤的安全,也影響現有取水設施的取水條件。
(二)降低河道行洪能力;
近年來,該河段的砂石開采缺乏有序調控,采砂量越來越大,開采后的棄碴又隨意傾倒在江道中,形成一個個小山丘,縮窄了行洪斷面,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
(三)破壞生態系統,影響城市景觀和旅游景觀;
河道內采砂亂掘等現象比較嚴重,無序采砂造成河床斷層和局部堆高,破壞河流的自然形態,對河底的生態系統也是嚴重的破壞,并直接導致河流形態多樣性和生態群落多樣性的消失;砂石開采不規范,而且開采后的棄碴隨意堆放,甚至直接丟棄在江中,影響了城市景觀和旅游景觀。
(四)影響江道航運;
河段中多處航道通航水深不足Ⅵ級航道標準,加上砂石開采后的棄碴在航道中任意丟棄,嚴重減小了航道水深,影響通航和危及航運安全。
(五)浪費寶貴砂石資源
砂石是一種寶貴的國有資源,也是一種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F狀由于采砂設備簡陋,工藝水平較低,造成砂石資源的嚴重浪費。

2 采砂規劃必要性

 
河道砂石開采利用是一項社會得益、航運條件改善、一舉多得的綜合性工程,是一項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規劃實施對于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面貌都有著直接的意義。為更合理地對砂石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對有限的砂石資源按禁采區、商業性開采區、公益性開采區進行劃分。采砂規劃必要性歸納如下:
(一)     滿足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砂石資源是重要的建筑資源,隨著麗水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擴大,使市場對砂石資源的需求逐年增加。良好而穩定的砂礫石,是沿江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資源保障。而保護甌江水生態環境,也是甌江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前提條件,更是沿江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系統開展甌江規劃河段河道砂石開采利用,綜合協調上下游、左右岸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促進砂石資源的綜合治理與可持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 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需要
近年來,為了提高河段兩岸的防洪能力,該段河道相繼開展了標準江堤的建設。但僅僅通過加固加高堤防還是遠遠不夠的,目前,由于河道天然淤積、人為設障以及不規范的開采砂石等因素已造成了本河道的行洪不暢。因此,為提高本河道的行洪能力,有必要對該河道實施規范的砂石開采。
(三) 恢復河道原有功能的需要
天然河道除了滿足行洪、排澇等功能外,還具有航運、灌溉、供水、旅游、自然景觀等各項功能。隨著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河段實施了大規模的采砂活動,開采砂石后的棄碴隨意堆放,致使天然河道的原有功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造成河床抬高,水質變差,城市品位受損等等。因此,需要規范的砂石開采,達到恢復河道的原有功能。
(四)依法治水、規范管理的需要
為了確保河道砂石開采后河道各項功能的正常發揮,河道砂石開采要通過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結合,必須通過規范的管理才能實現。因此,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是協調各種矛盾的依據之一,是依法治水和規范管理的需要。
(五)保護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的需要
由于近年來水土流失、不規范的砂石開采等原因,造成河道淤積,削弱了天然河道的原有功能,影響了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為此,必須要規范河道砂石開采,更好地保護兩岸自然山水資源和河流廊道內濕地生態環境。
(六) 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需要
由于甌江沿岸村組、村民擅自對外發包,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同時也因此造成村組內部以及村與村之間的利益糾紛,引發集體上訪,聚眾鬧事,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為此,必須要規范河道采砂,實行按規劃有秩序合理開發國有資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3 規劃總則
3.1 指導思想
河道采砂規劃要以麗水市委“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綠色興市”發展戰略為指導,圍繞社會經濟發展這一中心,堅持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原則,科學規劃,依法管理,合理開發,支持發展,保護河道,促進河道良性循環。
3.2 規劃目標
(一)改變不規范無序的砂石開采、棄碴亂堆等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強化河道管理和礦產資源管理;
(二)確保砂石開采不影響堤岸、沿岸水工、港工、橋梁等涉河建筑物、構造物安全;
(三)力求穩定和優化河勢,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維護和改善河道的各項功能;
(四)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一定程度地提供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的砂石需求,支持社會經濟發展。
3.3 規劃原則
有利于促進麗水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河道的泄洪,降低洪水位,確保堤防和水工、橋梁等涉河建筑物的安全;有利于水利部門對河道的管理和與相關部門的工作協調;有利于旅游資源及砂石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維持并改善水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有利于河道航運業的發展,提高通航能力。
3.4 規劃內容
(1)采砂現狀分析;
(2)砂石需求量分析;
(3)劃定禁采區、可采區和開采期、禁采期;
(4)砂石供應量分析;
(5)確定砂石開采的作業方式;
(6)提出棄碴的處置方式;
(7)提出砂石開采管理要求;
(8)對環境影響進行評價;
(9)提出規劃河段砂石開采的經濟評價;
(10)編制相關的圖件。
3.5 規劃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6) 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辦法。
(7)《浙江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
(8)《麗水市河道采砂管理暫行辦法》
(9)《浙江省河道采砂規劃編制導則(初稿)》。
(10)《甌江干流玉溪電站至開潭壩址河道疏浚規劃》。
(11)《麗水市本級河道整治規劃》
(12)《麗水市城市總體規劃》
(13)《麗水市城市防洪規劃》(修編)
(14)《甌江航運規劃》
(15)《麗水市碧湖區塊水利綜合規劃》
(16)《甌江流域綜合規劃》
(17)《甌江防洪規劃》
(18)《甌江(玉溪——開潭段)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編制大綱》
3.6 規劃范圍
規劃的主要范圍為甌江干流玉溪電站至開潭壩址,長度為41.7km。
根據城市規劃,砂石開采利用規劃的范圍還包括:
松陰溪通濟堰至大溪匯入口。
宣平港港口大橋至大溪匯入口。
太平港聯城大壩至大溪匯入口。
好溪好溪堰至大溪匯入口。
3.7 規劃水平年
規劃基準年2003年,
近期規劃水平年2010年,
遠期規劃水平年2020年。
4 江道水文、地質
 

4.1 河床特征及江道演變狀況

規劃河段屬甌江中游河段(大港頭至湖邊村),河床比降為0.7%,平均河寬400~800米。自大港頭起,河床較為開闊,但河床不穩定,河道因砂洲阻隔分叉多;兩岸有坍塌,以九龍-----吳村圩河段最烈,左岸多臺地,并流經碧湖盆地,至四都河谷又縮窄,進入麗水城區盆地,河床開闊,但至古城虎頭山以下河流又進入山谷之中,在石帆、海口、大路等處有小片臺地,水面坡降稍平,但河床仍多為卵石,直徑5~10厘米。
甌江潮區界以上為干流河床,受兩岸巖山的控制,河型演變不大。但在一些河谷盆地和臺地,歷來變化比較強烈。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對部分河段的河型也產生了一定影響。碧湖鎮在古代是一片空曠洼地,江水橫溢,經開墾后已成為上、中游的重要集鎮和產糧區。沿江兩岸防洪堤工程的建設和河道的整治也對河床的形狀產生了影響。緊水灘、石塘兩座大、中型水電站的建成,使上游河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河流水面坡降已轉為平緩,原有淺灘已大部分變成深水區域,航運條件改善,大溪流量得到調節,洪峰流量削減,對麗水市區和碧湖平原的防洪減災有重要作用。

4.2 徑流

規劃河道的徑流豐枯變化與降水量的年際、年內變化基本同步。域內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1060.0mm左右,域內各有關站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玉溪1050.4mm,開潭934.5mm,松陰溪的靖居口947.8mm,宣平溪的上顯灘904.4mm,好溪的黃渡860.6mm。流域年徑流總量193.0億m3。受降雨量年際分配不均勻性的影響,河道徑流年際間變化較大,徑流量豐枯值比達三倍以上。徑流量在年內分配的季節性變化也很明顯,最大值一般出現在6月份,約占全年徑流量的20%,最小值在12月,約占全年徑流量的2%。

4.3 泥砂

本次規劃泥砂分析根據甌江流域綜合規劃報告選用大溪的玉溪、松陰溪的靖居口、宣平溪的上顯灘、好溪的黃渡和大溪的開潭等五站觀測資料。各站多年平均含砂量成果見表4-1。
 
表 4-1   多年平均含砂量成果表
站名
集水面積
(km2
多年平均流量
(m3/s)
多年平均徑流量
(億m3)
多年平均含砂量
(kg/m3)
玉溪
3407
113.4
35.8
0.147
靖居口
1857
55.8
17.6
0.132
上顯灘
806
23.1
7.3
0.223
黃渡
1270
34.6
10.9
0.230
開潭
8544
253.0
79.8
0.164
由表4-1可見,規劃范圍多年平均含砂量在0.132~0.230kg/m3,表明本規劃河道是少砂河流。
進入本河段砂量的主要河道有龍泉溪、松陰溪、宣平溪、好溪及各支流。由上表可知:龍泉溪玉溪站進入本河段的懸移質砂量為52.6萬T(不考慮推移質砂量);松陰溪靖居口站進入本河段的砂量為27.8萬T;宣平溪上顯灘進入的砂量為19.4萬T;好溪黃渡進入的砂量為30.1萬T;各支流進入的砂量為18.1萬T,本河段的多年平均進砂量共計為148.0萬T。
規劃河道的下邊界斷面為開潭。多年平均徑流量為79.8億m3,多年平均含砂量為0.164kg/m3,經計算多年平均懸移質輸砂量為130.9萬T,推移質出砂量按懸移質輸砂量的20%計算,即總出砂量為157.1萬T。由于玉溪電站的建成,龍泉溪的推移質砂量不計入,故開潭站的多年平均出砂量為146.6萬T。
由上述分析計算可知,在開潭大壩未建成前,本河道的進砂量略大于出砂量,表明本河段進出砂量基本平衡。但隨著植被改善、開潭大壩的建成,進出砂量將會改變,總體上砂量將得到一定程度地彌補。
規劃河段的水土流失強度(輸砂量)與降水量的大小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對各站的年輸砂量與年徑流量分析可知,各站的年輸砂量變化與年徑流量變化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各站年徑流量大的年份,年輸砂量相應較大,而年徑流量小的年份,年輸砂量相應也較小,即說明水土流失強度(輸砂量)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受降水量(徑流量)變化影響。

4.4 河道及兩岸地質

為更好地查明規劃河段的砂礫料分布及含量情況,本次規劃進行了地質勘查,共布10個橫斷面,每個橫斷面布置鉆孔3只,為彌補橫斷面布局距離太大的不足,充分利用了勘查河道段原有橋梁的資料,對砂礫料進行定位和顆粒級配加以說明。
1、綜合本次勘察鉆孔資料和利用的橋梁資料,本次勘察河道基巖以上的砂礫料層共劃分為5大層9亞層。分述如下:
①層圓礫:層位不穩定,呈透鏡體分布,層厚1.20—2.81m,層頂標高65.04—69.59m。一般分布于砂洲及邊灘上的表層。
②-1層粉砂:層位較穩定,但層厚變化較大,位于砂洲上較厚,邊灘上較薄,層厚0.40—7.50m,層頂標高40.90—70.50m。
②-2層細砂:層位不穩定,多呈透鏡體分布,夾于粉砂層中,層厚0.60—5.00m,層頂標高49.93—54.30m。
②-3層中砂:層位不穩定,呈透鏡體分布,夾于粉砂層中,層厚0.60—2.70m,層頂標高43.93—67.20m。
③層礫砂:層位不穩定,混于④層圓礫中,呈透鏡體分布,層厚3.00—6.40m,層頂標高41.60—70.00m。
④層圓礫:層位穩定,一般分布于邊灘及砂洲中部,層厚1.24—8.80m,層頂標高38.70—67.00m。
④夾層細砂:層位不穩定,呈透鏡體分布,與圓礫層形成不同時期二元結構,局部夾有礫砂、中粗砂層,層厚0.30m,層頂標高50.70m。
⑤層卵石:層位穩定,分布于河床及砂洲底部,層厚2.00—26.60m,層頂標高34.87—67.48m。
⑤-1層含粘性土卵石:分布于卵石及基巖之間,層厚1.25—6.68m,層頂標高32.80—61.88m。
2、以上各砂礫料級配見各橫斷面砂礫料各層級配特征表。
3、綜合上述:3-3、4-4及10-10等橫斷面區出砂率多,5-5、6-6及7-7等橫斷面區出砂率中等,1-1、2-2、8-8及9-9等橫斷面區出砂率較少。整條河道砂礫料級配從上到下顆粒逐漸增大,一般砂層分布于砂洲及邊灘淺表,礫石分布于砂洲中部及河床兩側,卵石分布河床底部及砂洲較深處。
4、碧湖平原基巖為流紋質晶屑熔結凝灰巖、砂巖、礫巖等,卵礫石層承載力標準值fk=0.2~0.35Mpa。
5、麗水干堤兩岸基巖為粉砂巖、砂礫巖,卵礫石層承載力標準值fk=0.2~0.35Mpa。
  
表4-2 砂礫料分布特征表
 
橫斷面號
位置
現地面標高(m)
基底標高(m)
砂礫石層厚度(m)
1-1
松陰溪口
69.59~70.50
<60.49
>9.10
2-2
大港頭渡口
65.30~68.18
<56.87
>9.70
3-3
前村
64.35~67.40
<57.70
>9.50
4-4
石埠碼頭
64.10~65.51
57.34
7.70
5-5
趙村
56.90~59.50
53.60
5.60
6-6
九龍
56.10~59.50
<50.90
>9.00
7-7
巖頭下
51.50~54.30
42.70
8.80
8-8
宣平港下
48.80~50.70
<40.20
>9.10
9-9
古城
40.90~46.53
<35.90
>9.00
10-10
開潭水位站
38.70~49.20
<33.70
>9.00
11-11
碧湖大橋
57.72~64.63
54.03~55.93
5.72
12-12
石牛大橋
46.39~53.80
44.39~48.80
2.00~6.10
13-13
敏河大橋
44.60~49.93
30.03~34.65
9.95~19.90
14-14
溪口大橋
42.43~46.04
34.89~37.66
4.77~10.75
15-15
小水門大橋
39.35~42.20
32.60~35.35
4.00~7.35
16-16
紫金大橋
39.10~50.68
28.60~37.40
4.20~16.10
17-17
塔下大橋
34.87~42.07
12.97~29.07
8.80~29.10

 

5 砂石資源需求分析

5.1 總需求量分析

砂石資源是重要的建筑資源,隨著麗水市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對砂石資源的需求將持續高漲。砂石資源是住房、交通、城建、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必不可少的資源。本次規劃對砂石資源所需比較集中的幾個建設領域收集了部分資料進行分析,因砂石資源的需求面太廣,難以較完整的分塊進行預測。相對而言,房屋建設統計資料比較完整和可信,規劃統計分析了現狀年房屋建設所需砂石資源,再按房屋建設所需投資占整個基礎設施投資的百分比進行放大得到現狀年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砂石資源總量。規劃水平年砂石資源的需求預測將按指標法進行,年均增長指標的預測將分兩種方法進行。一是按照整個麗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及到2020年發展思路進行預測;二是按單以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局部一塊如城市建設發展速度進行預測。
5.1.1 現狀砂石需求量
建筑工程分房屋建筑工程和其他建筑工程兩類,房屋建筑工程用砂量采用單位建筑面積用砂量方法預測得到,再根據年鑒統計資料,估算房屋建筑工程投資占建筑工程總投資的百分比數據,考慮建筑工程每單位投資用砂量一致,進行建筑工程用砂量總體放大。預測現狀年建筑工程總用砂量:
—現狀年總用砂量  萬m3
—現狀年房屋建筑面積  萬m2
— 每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用砂量  m3
— 房屋建筑工程投資占建筑工程投資百分比
根據建筑工程定額及有關統計資料分析,每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用砂量為0.2m3/ m2,根據年鑒統計資料分析,房屋建筑工程投資占建筑工程投資百分比為25%。規劃現狀年用砂量預測成果為:
=69×0.2×4=55萬m3
5.1.2 規劃水平年砂石資源需求量分析預測
方法一:按照麗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及到2020年發展思路,“十五”期間前四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9%,“十一五”期間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十二五”、“十三五”期間麗水經濟將持續蓬勃發展,進入經濟發展加速起飛期,人均GDP預期在2012年前后超過3000美元,有望在2020年實現翻一番,超過6000美元。本次規劃2011年至2020年生產總值年均增長按照“十五”、“十一五” 期間生產總值及2012年至2020年人均GDP增長趨勢綜合測算為9.05%。假設國民經濟發展運行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年均增長趨勢與總的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趨勢接近。因此規劃水平年砂石資源需求量按下式預測:
預測結果見下表:
表5-1  麗水市本級規劃年份用砂量預測表1


年份
2003年
2004年
2010年
2020年
用砂量(萬m3
55
63
117
278


方法二:按單以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局部一塊如城市建設發展速度進行預測。
按照麗水市城市總體規劃,麗水市2004年城市人口為19.89萬人,2010年將達到32萬人,2020年將達到60萬人。假設城市建設發展速度均衡,因此2005年至2010年所需城建用砂量將年均增長8.26%,2010年至2020年所需城建用砂量將年均增長6.49%。假設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水利等其余各塊也將按這一速度持續增長,則規劃水平年總砂石資源需求量按上式計算,預測結果見下表:
表5-2  麗水市本級規劃年份用砂量預測表2


年份
2003年
2004年
2010年
2020年
用砂量(萬m3
55
63
101
189


上述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按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指標進行砂石資源需求預測,第二種方法是用城市建設發展的年均增長指標進行砂石資源需求預測。而從今后一段時期的工業化進程分析,麗水市將步入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國內生產總值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上升,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后勁為技術創新能力,砂石資源實際需求的年均增長指標應該低于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指標,因此按第二種方法預測的需求量將更加符合砂石資源的實際需求情況。

 

6砂石開采控制規劃

6.1 流域規劃基本情況
本次實施河道砂石開采規劃的玉溪電站至開潭壩址段屬甌江流域,因此,本規劃必須服從流域規劃及與其它專業規劃相協調。
流域規劃:
為適應甌江流域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序、高效地治理開發甌江流域,浙江省水利廳委托省水電設計院已完成《甌江流域綜合規劃報告》。
涉及到的相關規劃有:《甌江(玉溪——開潭段)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甌江干流玉溪電站至開潭壩址河道疏浚規劃》、《甌江干流交通航運規劃》《麗水市本級河道整治規劃》、《碧湖區塊城市水利綜合規劃》等。這些規劃對河道砂石開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現將相關內容歸納如下:
(一)采砂疏浚規劃
通過對河道的地質勘測分析,計算出砂石蘊藏量及可開采量,確定河道疏浚采砂的開采區、限采區、禁采區及開采深度,擬定棄渣處置方式及堆放位置。
采砂與河道疏浚相結合,拓浚航道,逐步恢復河道的通航能力,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
(二)     航道規劃
航道拓浚與河道采砂疏浚相結合,根據交通航運規劃并結合水運航道的總體布局及發展,征求地方對航運的意見要求,通過規范采砂,維持并優化河道河勢;疏浚主河道,增加水深;協調上下游電站的運行,做到合理調度;使河道盡可能滿足航運要求。
(三) 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大溪水生態系統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環境要素的變化超出了自然界自身能力可恢復的范疇,因此迫切需要進行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是基于河道多樣性和生態多樣性的雙重考慮,通過人為的適當干擾,特別是結合河道采砂和航道規劃,按照河道的自然形態加以恢復。
(四)干堤加固規劃
堤防應根據不同的保護范圍及保護對象的重要性分別確定不同的設防標準。針對甌江流域洪水的特點,河道坡陡流急,洪水暴漲暴落,防洪治理應因地制宜。因此,為避免兩岸農田遭受洪水沖毀造成堤岸坍塌,堤防以防沖不防淹為原則,加固護岸工程;城鎮河段堤防,應封閉各保護區的堤防,形成合圈,保障規劃設防標準以下的洪水不進入保護區,使堤防既防沖又防淹。
目前,大溪蓮都區段已完成干堤加固規劃:①碧湖平原;大溪自大港頭至宣平港出口左岸至北面山腳之間的山間盆地稱為碧湖平原。該平原西靠山丘、東臨大溪,面積約45km2,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高程在71.0~55.4m之間,干堤長為22.0 km。九龍村對岸下沙溪農田面積1.38萬畝,亦需筑堤御洪,堤長2.70km。防洪干堤均為4級。②麗水干堤;麗水干堤由大溪南、北兩岸防洪堤,好溪東、西兩岸防洪堤組成。大溪北岸防洪堤主要是保護主城區,自溪口至古城堤長4.70km。南岸防洪堤自桃山大橋至龍潭背,堤長4.77 km。好溪東岸下游段防洪堤自金溫鐵路與雅坑溪交匯處的鐵路橋涵起至前山,堤長為2.89 km,上游段自河村至雅坑溪出口,堤長為2.3 km。好溪西岸防洪堤自好溪堰壩起至古城,堤長為5.50km。麗水干堤加固共計長度為20.16 km,防洪干堤均為3級。
6.2 采砂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九十年代以來個體采砂業發展很快,不規范開采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過渡無序和不規范的開采,不僅造成黃砂資源的流失,而且也破壞了規劃河段水域環境。針對規劃河段采砂存在的問題,麗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多次召開治理和管理工作會議,整頓和規范砂石開采秩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據市水利局提供的資料,目前甌江規劃河段砂石開采現狀和管理等具體情況如下:
(一)采砂河段:目前規劃范圍內砂石開采的河段主要是北埠大橋至好溪口大橋,塔下鐵路橋至開潭壩址段主要為疏浚河段。
(二)采砂場:規劃河段有15個水采場,14個旱采場,其中6個旱采場已停止開采。
(三)采砂方式:規劃河段的開采方式有水采和旱采兩種形式,
(四)年開采量: 2003年年開采量約90萬m3
6.3 采砂規劃
為了改變目前過度、無序開采砂石的局面,達到穩定河勢、確保堤防安全、河道行洪通暢、保護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合理開采利用砂石資源,最大程度地發揮砂石資源的綜合效益,須進行砂石開采利用規劃。
6.3.1 砂石開采控制要點
1、維持和優化現有河勢;
2、不影響河道行洪;
 3、近堤灘地嚴禁采砂;
 4、河勢險峻地段禁止采砂;
 5、水域內各建筑物附近區域和取水口附近禁止采砂;
 6、不破壞自然景觀和城市景觀,不影響旅游事業;
 7、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影響;
 8、砂石開采量要適中,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6.3.2 名詞概述
1、開采區:本規劃所稱開采區是指河道范圍內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按有關法規和管理辦法審批后可實施砂石開采的區域。
① 公益性開采區:本規劃所稱公益性開采區是指河道中砂石資源分布較零星,砂石含量不高,開采價值不大,主要是為了行洪疏浚和涉河建設工程所附帶產生的及堤防搶險需要預留備用的區域。公益性開采區的開采應嚴格按照有關管理辦法進行審批并公示。
② 商業性開采區:本規劃所稱商業性開采區是指河道中砂石蘊藏量大,開采條件好,需通過市場運作出讓采砂權的區域。
2、禁采區:本規劃所稱禁采區是指村莊保護、防洪堤保護、大壩和大橋保護、河勢穩定、旅游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必須禁止砂石開采的區域 。
3、緩沖區:本規劃所稱緩沖區是指為保護禁采區而在禁采區與開采區之間設置的,寬度為10~20米不等,形成一定緩坡的區域。
4、禁采期:為確保工程和砂石開采人員、設備的安全,規定在臺風期及河道水位超過警戒水位時為河道采砂的禁采期。
6.3.3 縱向禁采區、開采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和《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辦法》第十三條之規定及《麗水市河道采砂管理暫行辦法》(麗政發[2004]74號文),對本河道縱向禁采區、開采區的位置從上至下依次規劃如下:
  1、玉溪電站大壩起至北埠大橋以下200m的區域,為保護玉溪電站大壩和北埠大橋的安全,此河段本次規劃劃定為禁止采砂范圍。(具體位置見附圖1,下同)
2、北埠大橋以下200m起至松陰溪口段,河道中無較大工程、生態和旅游需保護的區域,砂層厚,蘊藏量大,開采條件好,規劃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砂石的開采要按有關法規和審批過的管理辦法實施(下同)。
3、松陰溪口至大港頭水文站與保定村段,由于松陰溪出口處左邊(從上往下,下同)的上段有少量竹園,河道中間大港頭洲自然風光優美,動植物生態豐富。因此,為保護生態,規劃將這二部分劃為生態禁采區。河道的右邊以大港頭古鎮、古渡為特色的古跡眾多,為保護水文化遺產的需要,加上該斷面出砂率較少,蘊藏量相對有限,該區塊不具備大規模開采條件,因此對該區域規劃為生態禁采區。  
 4、大港頭水文站與保定村至對門圩上游的前村渡口段,由于松陰溪出口處左邊的上段有一片竹園,具有調節氣候,調洪蓄水、凈化水體,提供生物棲息功能,因此該部分區域劃為生態禁采區,河道右邊交通方便、開采條件好,砂層厚,總蘊藏量大,劃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
     5、對門圩上游的前村渡口至對門圩下游的新溪村,河道左邊對門圩地處古蹤文化廊道內,為保護植被和環境資源,利于今后旅游開發利用,本次規劃劃為旅游禁采區,右邊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
6、對門圩下游的新溪村至吳村圩上游的碼頭,河道左邊有一大塊河流沖積灘地,是洪水時動植物棲息的天然緩沖區,劃為生態禁采區。右邊砂層厚,蘊藏量大,開采條件好,規劃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
     7、吳村圩上游的碼頭附近至碧湖大橋上游200m處,河道左邊吳村圩地處古蹤文化廊道內,圩四面臨水,只有水路連通,規劃為人工濕地,使之成為魚類、鳥類的天然棲息地,劃為生態、旅游禁采區,右邊砂層厚,蘊藏量大,開采條件好,規劃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
8、碧湖大橋上游200m處至碧湖大橋下游200m處,為保護碧湖大橋的安全,該范圍劃定為禁止采砂范圍。但為了確保河道行洪和通航,在不影響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可在大橋主槽處進行適當的疏浚(下同)。
9、碧湖大橋下游200m處至橫塘河電灌站,河道的兩岸樹木蔥郁,為保護生態的需要,本次規劃劃為生態禁采區,河道中間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
10、橫塘河電灌站至資福村段,河道左邊有一大塊河流沖積灘地,是洪水時動植物棲息的天然緩沖區,規劃為生態禁采區,河道中間及右邊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其中右邊松坑口樹林茂密, 形成“松坑綠渚”的自然風貌,風景優美,劃為生態禁采區。
11、資福村至縣頭下游,河道的中間為生態禁采區,左右兩岸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
12、縣頭下游至上沙溪村,河道左邊及中間部分有大片河流沖積灘地,為洪水時動植物棲息的天然緩沖區,為維持河流生物多樣性,規劃劃為生態禁采區;河道右邊砂蘊藏量大,開采條件好,為維持現有河勢,規劃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
13、上沙溪村至河埠村上游,河道的左邊紅圩村,是大溪中的“出水芙蓉”,已形成住宅和生態農田交織的院落生態系統,為今后生態示范農莊的建設和旅游的開發利用,本次規劃劃為旅游禁采區,河道右邊位于重點保護區外圍,砂層厚,具備大規模開采條件,因此對該區域劃定為商業開采區。
14、河埠村至石牛大橋上200m,位于重點保護區外圍,具備大規模開采條件,因此對該區域本次規劃劃為商業性開采區。
15、石牛大橋上游200m至石牛大橋下游200m,為保護石牛大橋的安全,該范圍劃定為禁止采砂范圍。
16、石牛大橋下游200m至任村下游,河道中無較大工程、生態和旅游需保護的區域,砂蘊藏量大,開采條件好,規劃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
17、任村下游至河頭村,河道的左邊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右邊大片灘地為維持較好的河道多樣性與生態多樣性,規劃劃為生態禁采區。
18、河頭村至宣平港出口下游,河道中無較大工程、生態和旅游需保護的區域,砂蘊藏量大,開采條件好,規劃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
19、宣平港出口下游至黃渡,河道的左邊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右邊大片灘地為維持較好的河道多樣性與生態多樣性,規劃劃為生態禁采區。
20、黃渡至敏河高速公路大橋上游200m,河道中無較大工程、生態和旅游需保護的區域,砂蘊藏量大,開采條件好,規劃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
21、敏河高速公路大橋上游200m至敏河高速公路大橋下游200m,為保護高速公路大橋的安全,本次規劃將該范圍劃定為禁止采砂范圍。
22、敏河高速公路大橋下游200m至桃山大橋上游200m,該區域江面開闊,砂層厚,砂石蘊藏量大,商業性開采條件好,規劃為商業性開采區。
23、桃山大橋上游200m至桃山大橋下游200m,為保護桃山大橋的安全,本次規劃將該范圍劃定為禁止采砂范圍。
24、桃山大橋下游200m至溪口大橋上游200m,為維持城市濱水休閑場所和城市生態景觀,不宜進行大規模采砂,本次規劃對該區域劃定為旅游禁采區。
25、溪口大橋上游200m至溪口大橋下游200m,為保護溪口大橋的安全,本次規劃將該范圍劃定為禁止采砂范圍。
26、溪口大橋下游200m至小水門大橋上游200m,河道右邊的枇杷圩處于城市生態休閑廊道內,地塊狹長,四面臨水,形成琵琶狀,極具旅游和休閑娛樂價值,劃為生態旅游禁采區。河道左邊與城市聯系緊密,處于城市生態休閑廊道內,劃為生態禁采區。
27、小水門大橋上游200m至小水門大橋下游200m,為保護小水門大橋的安全,本次規劃將該范圍劃定為禁止采砂范圍。
28、小水門大橋下游200m至紫金大橋上游200m,該區域與城市聯系緊密,為保護城市濱水區間,不宜進行大規模采砂,規劃為旅游禁采區,但為確保河道行洪暢通,需進行疏浚。
29、紫金大橋上游200m至紫金大橋下游200m,為保護紫金大橋的安全,本次規劃將該范圍劃定為禁止采砂范圍。
30、紫金大橋下游200m至塔下大橋上游200m,有支流好溪匯入,兩溪交匯于古城島,為保護古島風貌,同時考慮到人們濱水娛樂休閑的需要,不宜進行大規模采砂,規劃為旅游禁采區。
31、塔下大橋上游200m至塔下鐵路橋下游200m,為保護好塔下大橋和鐵路橋的安全,本次規劃將該范圍劃定為禁止采砂范圍。
32、塔下鐵路橋下游200m至開潭村,砂層厚,砂石蘊藏量大,商業性開采條件好,本次規劃為商業性開采區。
33、玉溪電站大壩以上河段,為庫區的管理范圍,本次不作規劃。
34、松陰溪的通濟堰至通濟堰以下700m范圍為保護古堰的安全,保護古文化為脈絡的表態養生廊道,本次規劃劃為生態及旅游禁采區,通濟堰以下700m至大溪匯入口段,劃為商業性砂石開采區。
35、宣平港港口大橋以下為本次規劃范圍,為保護大橋的安全,從大橋起以下200m范圍本次規劃劃為禁止采砂范圍,在200m以下至大溪匯入口范圍內規劃為商業性開采區。
36、太平港聯城大壩以下為本次規劃范圍,為保護大壩的安全,從大壩起以下700m范圍本次規劃劃為禁止采砂范圍,大壩700m以下至大溪匯入口段劃為商業性開采區。
37、好溪堰以下700m范圍本次規劃劃為禁止采砂范圍,堰頭以下700m至大溪匯入口,兩岸正在建設防洪堤,對零星分布于河道、規模不大、大片開采條件不好,主要是為了行洪疏浚和涉河建設工程所附帶產生的及堤防搶險需要預備留用的區域,本次規劃為公益性砂石開采區。
38、為保護開潭大壩的安全,開潭壩址以下1000m為禁止采砂范圍。
 6.3.4 橫向禁采區域
根據《甌江干堤加固工程項目建議書》的內容,目前,大溪蓮都區段已完成干堤加固規劃,其中:
(一)碧湖平原干堤:大港頭至宣平港出口左岸干堤長為22.0 km,九龍村對岸下沙溪防洪堤長2.70km,防洪標準均為20年一遇。
(二)麗水干堤
由大溪南、北防洪堤,好溪東、西防洪堤組成。
大溪北岸防洪堤主要保護主城區,自溪口至古城堤長4.70km,南岸防洪堤自桃山大橋至龍潭背,堤長4.77 km,防洪標準均為50年一遇標準。
依據《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辦法》第十三條等的規定和參照其它河道砂石開采規劃的規定,橫向禁采范圍確定如下:
1、大港頭至宣平港出口左岸和九龍村對岸下沙溪防洪堤,砂石開采需離堤防迎水面堤腳60m以外才能進行。
2、溪口至古城和桃山大橋至龍潭背防洪堤,是保護麗水城區的重要水利工程,需要離堤腳80m以外才能進行河道疏浚。
3、凡沒有堤防的河段,大都靠山臨路,為保證這些地段臨江公路的安全,一般控制在15m以外進行砂石開采。
6.3.5 局部禁采區域
對大港頭、碧湖、溪口、東岸等取水口水質的保護,原則上按照水源保護的有關規定執行。在取水口附近區域確需進行砂石開采的,可在豐水期實施或暫停取水集中開采,取水口上游1000米以內,下游2000米以內的河段禁止砂石開采。
6.3.6 開采深度
根據對現場幾個采砂點的了解,目前,不同地點的采砂深度各不相同。本次規劃為了確保堤防的安全,劃定了在堤腳以外60m才能開采砂石,但為滿足近堤邊灘坡度自然穩定的要求,在滿足保護河道多樣性前提下,距堤腳60m附近的采砂深度不超過4.0m,其余區域開采深度可結合不同的河床高程、行洪和通航等要求在具體開采利用時確定。原則上開采區上游區塊開采深度相應減少;對于河道中間砂石開采,可視砂層的厚度適當增加,但為確保河勢穩定和水廠的正常取水,砂石開采時的部分礫石要隨采隨填并整平。
規劃河段內劃定的縱向、橫向禁采區、商業性開采區、公益性開采區的具體范圍見附圖1。
6.3.7 采砂作業方式
規劃河段的采砂作業方式分為二種,即水采和旱采。水采以小型鏈斗式采砂船為主,此種采砂船直接挖取河床表層床砂,挖深小,采砂能力也小,破壞河床的程度遠小于大中型采砂船。旱采由鏟車直接在邊灘上開采,然后篩選出細砂和卵石。開采后的黃砂直接向外出售,卵石一部分出售,其余部分堆放在邊灘或江中。根據目前規劃河道開采砂石的實際情況,以后的砂石開采作業方式仍采用小型鏈斗式采砂船和旱采二種為主。
6.4 黃砂蘊藏量分析
6.4.1 河道地質
為了探明河道砂石資源的蘊藏量,需要了解含砂層分布情況。浙江省浙南綜合工程勘察院于2004年9月8日――9月21日對河道進行了鉆孔勘察,鉆孔勘探布置10個橫斷面,結合已有的橋梁鉆孔資料7個斷面,本次砂石蘊藏量主要根據17個橫斷面計算。
表6-1  各橫斷面砂石料分布特征表


序號
斷面編號
斷面位置
從上到下含砂層分布情況
基底高程(m)
含砂層
厚度(m)
1
1-1
松陰溪口
圓礫、粉砂、礫砂、圓礫
<60.49
>9.10
2
2-2
大港頭
粉砂、中砂、卵石
<56.87
>9.70
3
3-3
義步街南
粉砂、中砂、圓礫、卵石
<57.70
>9.50
4
4-4
上湯村外
圓礫、粉砂、圓礫、卵石
57.34
7.70
5
11-11
碧湖大橋
圓礫
54..03~55.93
5.72
6
5-5
松坑口
粉砂、圓礫、卵石
53.60
5.60
7
6-6
九龍村
粉砂、中砂、圓礫
<50.90
>9.00
8
12-12
石牛大橋
細砂、圓礫
44.39~48.80
2.00~6.10
9
7-7
港口村
粉砂、細砂、夾層細砂、圓礫
42.70
8.80
10
8-8
蘇埠村
細砂、中砂、圓礫
<40.20
>9.10
11
13-13
白巖大橋
細砂、圓礫
30.03~34.65
9.85~19.90
12
14-14
溪口大橋
圓礫
34.89~37.66
4.77~10.75
13
15-15
小水門大橋
圓礫
32.60~35.35
4.00~7.35
14
16-16
夏河村
粉砂、細砂、圓礫
28.60~37.40
4.20~16.10
15
9-9
蘆埠村
粉砂、中砂、圓礫、卵石
<35.90
>9.00
16
17-17
塔下
粉砂、圓礫
12.97~29.07
4.20~16.10
17
10-10
開潭村
粉砂、礫砂、圓礫
<33.70
8.80~29.10


6.4.2 黃砂蘊藏量計算
根據鉆孔資料,利用MAPGIS軟件建立河道數字高程模型進行DTM分析,計算河道砂石蘊藏量。按照鉆孔斷面作為分界線,將河道劃分為16個河段(另計太平港和好溪)。由于其中部分斷面鉆孔資料沒有到達全風化砂巖層,砂石蘊藏量略為偏小,總量為18529.50萬m3。從目前采砂情況看來,本河道的平均出砂率約為25%,經計算,河道黃砂蘊藏量為4632.37萬m3。詳見表6-2
表6-2  河道黃砂蘊藏量計算表
序號
河段
河段長度(m)
平均寬度(m)
面積(km2
砂石總量(萬m3
黃砂總量(萬m3
1
玉溪電站-大港頭
3962
273
1.08
1002.56
250.64
2
大港頭-義步街南
1970
734
1.45
1286.94
321.74
3
義步街南-上湯村外
2885
972
2.80
1882.27
470.57
4
上湯村外-碧湖大橋
1685
726
1.22
791.57
197.89
5
碧湖大橋-松坑口
2270
363
0.82
357.17
89.29
6
松坑口-九龍村
3760
655
2.46
1247.66
311.91
7
九龍村-石牛大橋
4273
697
2.98
1847.01
461.75
8
石牛大橋-港口村
2942
445
1.31
910.11
227.53
9
港口村-蘇埠村
1791
651
1.17
1132.00
283.00
10
蘇埠村-白巖大橋
3170
444
1.41
1730.43
432.61
11
白巖大橋-溪口大橋
3655
319
1.16
972.62
243.16
12
溪口大橋-小水門大橋
1406
416
0.59
520.90
130.22
13
小水門大橋-夏河村
2660
290
0.77
575.81
143.95
14
夏河村-塔下
1540
361
0.56
801.65
200.41
15
塔下-開潭村
2710
280
0.76
1258.81
314.70
16
開潭村-開潭壩址
1021
280
0.29
572.50
143.12
17
松陰溪
750
280
0.21
171.20
42.80
18
太平港
950
244
0.23
185.22
46.31
19
好溪
6200
259
1.60
1283.06
320.76
 
總計
48850
 
22.66
18529.50
4632.37
6.5 黃砂開采量計算
黃砂開采區根據6.3采砂規劃,按照縱向、橫向控制范圍。開采深度涉及地質、堤防安全、河床演變、航運和作業方式等因素。從現場采砂點了解,不同地點的采砂深度各有不同,距堤腳60m附近的采砂深度不超過4.0m。綜合考慮上述各種因素,確定河道采砂最深點控制高程,各控制點高程見表6-3。
黃砂開采區按照商業性開采區、公益性開采區進行劃分,各河段黃砂開采量詳見表6-4。結果表明,本河道可開采區面積為9.20km2,可開采黃砂總量為691.35萬m3,其中商業性開采區面積為8.65km2,商業性開采量為641.85萬m3,公益性開采區面積為0.55km2,公益性開采量為49.50萬m3

 

表6-3  各控制點采砂高程
位置
大港頭
義步街南
上湯村外
碧湖大橋
松坑口
九龍村
石牛大橋
港口村
高程(m)
62.80
61.30
59.30
57.80
55.80
52.80
50.00
48.10
位置
蘇埠村
敏河大橋
溪口大橋
小水門大橋
夏河村
蘆埠村
塔下
開潭村
高程(m)
46.00
43.25
41.50
40.10
38.10
35.00
35.00
34.60
表6-4  河道黃砂可開采量計算表
序號
河段
可開采區面積(km2
可采砂石總量
(萬m3
平均深度(m)
含砂率(%)
可采黃砂總量
(萬m3
開采類型
1
玉溪電站-大港頭
0.35
65.62
1.90
30
19.69
商業
2
大港頭-義步街南
0.60
243.09
4.10
30
72.93
商業
3
義步街南-上湯村外
1.25
358.28
2.90
30
107.48
商業
4
上湯村外-碧湖大橋
0.31
57.99
1.90
30
17.40
商業
5
碧湖大橋-松坑口
0.42
64.24
1.50
30
19.27
商業
6
松坑口-九龍村
1.03
249.75
2.40
30
74.92
商業
7
九龍村-石牛大橋
1.31
254.42
1.90
30
76.33
商業
8
石牛大橋-港口村
0.60
102.04
1.70
30
30.61
商業
9
港口村-蘇埠村
0.92
315.39
3.40
30
94.62
商業
10
蘇埠村-敏河大橋
0.79
227.85
2.90
30
68.36
商業
11
敏河大橋-桃山大橋
0.58
93.82
1.60
30
28.15
商業
12
塔下-開潭村
0.39
81.97
2.10
30
24.59
商業
13
太平港
0.10
25.00
2.50
30
7.50
商業
14
好溪
0.55
165.00
3.00
30
49.50
公益
 
總計
9.20
2304.50
  
691.35
 
6.6 禁采期規定
由于大洪水期河床沖刷,為確保堤防和采砂船只及人員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三十九條之規定,結合規劃河道實際情況,規定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以內臺風期間以及河道水位超過警戒水位時為甌江玉溪電站至開潭壩址河段河道采砂的禁采期。在具體實施時,各可采區還應考慮不同河段存在的枯水期礙航、水生動物產卵期和洄游期等特殊情況,合理確定各可采區的禁采期。6.7 采砂管理
甌江屬于省級河道,砂石開采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三、二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三十九條、《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辦法》第十三條及《麗水市河道采砂管理暫行辦法》(麗政發[2004]74號文)的有關規定實施規范管理。
 
7 生態保護和景觀資源保護

 

甌江是浙江省的第二大河,是麗水人民的母親河。甌江流域玉溪至開潭河段干流是目前自然生態保留比較完整的河段。隨著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這一河段的水質及生態系統必將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因此在對河道采砂進行規劃時,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注重河流的經濟功能與生態功能的協調,注重生態系統、旅游景觀資源的保護。
(一)生態堤岸保護
生態堤岸區以草澤、泥灘地、林區等環境構成多樣的生態環境,既是野兔、松鼠、甌江大黿及白鷺等物種的棲息地也是灌木與喬木茂密的植物生態區,極具環保與生態價值,為了保護生態堤岸以及減少采砂活動對野生動物生活規律的影響,本規劃設置了對生態堤岸進行管制保護的生態禁采區。
(二)河道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河道采砂規劃時引入水生態規劃理念對河道多樣性和生態多樣性基于雙重考慮,通過對開采區與禁采區的適當劃分,對河道的自然形態加以保護和恢復,河道自然形態的保護勢必會形成河道的多樣性,而河道多樣性正是生態多樣性的前提條件。
規劃河段除硬質堤岸外的堤岸和大量的河流沖積灘地,均有大量植被,堤岸上有楓楊、香樟等樹種,河內灘地有蘆葦、茅草、蕨類等濕生、挺水植物,是鳥類的天然棲息地,生物量較大,具備一定程度的物種多樣性,同時也是大洪水時動植物棲息的天然緩沖區。采砂規劃中對上述生態系統中保存較好的部分,妥善的保護起來,劃為生態禁采區,人為促進生態環境中某些功能、環境品質的進步,防止可能的破壞活動,為流域濕生植物、濕地魚類與鳥類的保護創造條件,
(三)     景觀保護
甌江干流麗水市本級段,即玉溪到開潭段,是整個甌江流域自然景色最優美的河段,也是甌江歷史人文最集中的地方,又有麗水市核心城市作為依托,不論是從自然、人文、社會條件,還是交通便捷程度來說,都是甌江生態養生、休閑的黃金地段。本次采砂規劃與甌江玉溪至開潭段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等相關規劃充分銜接,圍繞以渡、圩、城為節點設置禁采區,保護甌江以自然山水和社會人文為特征的生態養生休閑景觀帶。
① 古渡區域保護
松蔭溪口大港頭州兩岸古渡、古鎮、古堰、古樟密布,自然風光優美,人文古跡眾多,以水為紐帶形成了以通濟堰、大港頭古渡為核心的古文化表態養生廊道。為了保護水文化遺產,本規劃對該區塊原則上不予大規模開采,只進行以清淤、疏浚為主,對原采砂廢棄的規模不大、商業開采條件不好的砂石料進行開采,規劃為公益性開采區。
② 圩地保護
規劃河段灘、圩眾多,河道蜿蜒曲折,形成天然的水島相依的特色,較大的有對門圩、吳村圩、紅圩、琵琶圩。這些灘圩沙灘與草灘密布,圩渚縱橫,植物資源豐富,田園風光自然野逸,是天然的優美的河流沖積灘地,具有調節氣候、調洪蓄水、凈化水體等功能,是魚類、鳥類的天然棲息地。為保護層次豐富、季相變化明顯、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與田園風情,本次規劃將上述圩地劃為生態及旅游禁采區。
③ 城區保護
敏河高速公路大橋---塔下大橋河段處于城市區域,人類瀕水而居的習性決定了該河段與城市的緊密聯系程度。該區域江面開闊,水色清麗,城市與自然隔水相望,構成了麗水極具生態特色和景觀特色的區域,是未來城市大型公共綠地和濱水開放空間。為了維持和保護城市生態景觀,滿足人們濱水娛樂休閑的需要,避免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過度干預。這一區域將不適宜進行大規模的商業性開采,但為確保行洪暢通和Ⅵ級航道通航的需要,規劃將一區域劃為疏浚區。
伴隨著麗水市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市場對黃砂資源的需求逐年增加。而保護甌江水生態環境與景觀資源,也是甌江流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人類本身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愿望也更加強烈,因此必須建立在保護與恢復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對砂石資源進行合理開采與可持續利用,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8 棄碴的處理及機制人工砂的推廣

 

經濟利益的驅使和現狀采砂方式的落后以及采砂管理力度的不夠,使采砂后的廢棄礫石任意被丟棄在江道中,既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影響到防洪和取水設施的安全,更影響到河流的自然形態和有礙于甌江兩岸的自然景觀。為此,必須按照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及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要求出發,對砂石資源進行綜合規劃、合理利用,對采砂后的礫石進行合理處置和綜合利用,最大程度的發揮砂石資源的綜合效益。
砂石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有限的礦產資源,也是沿江社會和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資源保障。目前麗水市建筑用砂以天然砂為主,如河砂、江砂、山砂等。天然砂采集帶來的堵塞航道、危害防洪和水利設施、毀壞生態等負面影響越來越引起社會關注,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建設步伐逐年加快使得市場對砂石資源的需求進一步加大,無序、過渡的開采必然造成天然砂資源的日益減少,人工砂必將成為建筑用砂的主要來源。我省的桐廬、蘭溪等地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進行積極探索機制人工砂代替天然砂資源,走出了一條資源保護與綜合利用的好路子。
本規劃從滿足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砂石資源利用與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角度,對開展推廣應用機制人工砂進行了一些必要的分析,以利于決策部門和管理部門盡早對發展機制人工砂提上議事日程。

8.1礫石利用及處置方式

對砂石開采后的礫石必須按處置方式及時處理。對于目前河道中現有的礫石,在不影響泄洪、不危及防洪安全、不影響景觀、不破壞航道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處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就地處置:根據分析,為維持河勢及堤防的穩定,開采后的礫石一部分可隨采隨填,就地處理,但要及時整平,決不能將礫石隨意堆放。
(2)結合城鎮建設等進行處置:砂石開采后的廢料可用于城區作地勢低洼區填方及標準江堤建設填方之用。具體是玉溪電廠至周巷的部分棄碴運至大港頭城區建設開發,周巷至趙村的部分棄碴運至碧湖城區建設開發,蘇埠至開潭的棄碴主要運至麗水城區建設開發。
(3)加工處理:將篩選出來的砂礫石運上岸進行加工,碎成石子和黃砂,然后出售給用戶。經現場查看,確定的加工地點大致位置為:前村渡口附近,下南山工業區,趙村對岸松坑口附近,蘇埠村下游,新亭村左岸,開潭村,詳細地點見附圖1。

8.2 使用機制人工砂的背景與必要性

砂石是建筑基礎材料之一,近年來建筑砂石的用量一直在增長,規劃河段天然砂資源由于多年開采及國家加強環境保護,對危及防洪及航運、需要生態保護的河段實施禁采,開采范圍及數量日趨減少,為適應新時期麗水市建設工程的各種需要,除了加強資源管理外,迫切需要新的資源來代替天然砂。
規劃河段有大量的河卵石可以利用其制砂,既可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又可保證混凝土骨料質量,大力推廣人工砂的生產和應用,于國于民都有利。
人工砂在“十一五”期間必將在建筑市場大量應用,這有著良好的外部環境因素:一是生態意識、環境保護意識及資源意識已經被人們所接受并得到重視,在天然砂資源逐漸減少,有的地方甚至枯竭的狀況下,必須有替代產品;二是建筑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對混凝土骨料要求也在提高,特別是C60級以上的混凝土需要符合要求的骨料,建筑砂必須經過加工達到標準;三是生產所用的破碎篩分機械的技術含量也在提高,為生產高質量并能符合各種要求的混凝土骨料提供了技術保證。四是人工砂新標準的制訂與宣貫(GB/T14684-2001),對保證“十一五”期間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砂石數量與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發展人工砂的時機已經成熟,相信人工砂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得到應用,唱主角的時代為期不會太遠。

8.3 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推廣機制人工砂

麗水市本級2003年砂石需求量約83萬噸,2010年預測量將達152萬噸,2020年預測量將達284萬噸,而2003年規劃河段砂石開采量僅約130萬噸,遠遠滿足不了今后發展的需求。隨著規劃河段一批天然采砂(石)場的陸續關閉,迫切需要有新的砂石來源,因此人工砂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人工砂已在現代化建設工程中越來越顯現出良好的市場前景,在質量和數量上逐漸替代天然砂是砂石業進入發展新時期的標志之一。
以此為契機,麗水市砂石協會及相關管理機構應根據麗水實際,盡快對推廣發展機制人工砂應用提上議事日程,從保護資源、減少污染、確保需求等諸多方面積極探索并出臺相關的政策,制定可行的辦法?,F階段要大力推廣發展機制人工砂,需要從各個方面加強工作:一是貫徹落實新砂石標準,新砂石國標中已列入了人工砂的內容,這是推廣人工砂和使用人工砂的法規依據;二是出臺相關政策,大力鼓勵發展機制人工砂,并給予生產使用機制人工砂企業減免有關費用的支持;三是要積極引進發展先進的人工砂機械設備,提高企業運營能力。

 

9 河道行洪能力分析

9.1 分析內容

河道采砂規劃實施后,河道行洪斷面擴大,行洪通暢,現有河勢將得以穩定和優化。為此,對規劃前后河道的行洪能力進行了分析對比。

9.2 設計洪水

 由于《麗水市城市防洪規劃報告》(1998)和《甌江流域防洪規劃報告(2001)對于甌江干流段設計洪水有了詳細的分析與計算,因此本次計算引用了已有的成果。多年平均組合設計洪水成果見表9-1所示。
表 9-1   各種頻率下設計洪水
控制斷面
集水面積(km2
不同頻率的洪峰流量(m3/s)
2%
5%
10%
20%
均溪
3407
7110
4270
3460
3450
松陰溪口
1981
4560
3810
3230
2620
宣平溪口
831
2360
1970
1670
1350
太平港口
558
1810
1510
1280
1040
麗水(小水門)
7122
13100
10900
9260
7510
好溪
1340
3840
3210
2710
2200
五里亭
8870
15600
13000
11000
8960

9.3 河道概化

    本次洪水演進的計算段:大溪自玉溪電站開始在大港頭左納松陰溪,流經碧湖平原港口,宣平溪自左岸匯入,折東北流至敏河,小安溪自左岸匯入,東流穿過麗水市區至廈河古城,好溪自左岸匯入,直到本次洪水演進計算的下邊界開潭壩址處,長度為41.7km。主要考慮的支流有松陰溪、宣平港、太平港、好溪。地形采用最新(2001年10月)實測1/5000地形圖,概化后的圖形充分考慮原地形的趨勢(如彎道、縮擴斷面位置等)、主槽及邊灘行洪區域,共概化成9條河段,104個斷面,4個河叉,4條旁側入流,5個上邊界,1個下邊界。
    糙率是對河道洪水演進計算影響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次計算充分考慮了實測地形及現場踏勘的情況,糙率選定:主槽比較順直段0.025~0.028;彎道處0.030~0.032;行洪邊灘、雜樹眾多,根據旱地、砂場、桔園等阻水不同,選的糙率系數也不一樣,一般取0.035~0.045。

9.4 計算方法

    本次河道洪水演進計算采用美國陸軍工程兵團水文工程中心的河道分析系統Hec-Ras 3.0 軟件。該軟件可以充分考慮原河道的地形情況,如彎道、縮擴斷面等,以及主槽、兩岸灘地、沿途的堰閘、橋梁等阻水建筑物,可以進行恒定、非恒定流時的洪水演進計算。由于本次計算的河段位于甌江中上游地區,屬山溪性河道,坡陡流急,因此可以采用恒定非均勻流進行洪水演進計算。

9.5 驗證計算

    由于流域植被、河床坡降、河床質、河道斷面形式以及河道上的建筑物等等, 都會對河道洪水演進產生影響,因而河道的概化以及參數的選定會影響洪水演進計算成果。為了使河道洪水演進計算能較好地模擬流域洪水特征,須通過洪水驗證來計算確定各項計算參數。驗證計算采用該河段5年一遇的設計洪水,見表9-2所示。
表9-2   5年一遇控制斷面設計洪水位值


斷面名稱
大港頭
碧湖大橋
縣頭
敏河
桃山大橋
古城
灣沃上
設計洪水位(m)
70.20
65.37
61.02
54.32
51.95
49.06
47.99


  驗證計算結果見表9-3所示。
表9-3  5年一遇設計洪水各控制斷面水位驗證表


控制斷面名稱
斷面編號
現狀水位
(m)
計算水位
(m)
差值
(m)
大港頭
87
70.20
70.20
0.00
碧湖大橋
73
65.37
65.35
0.02
縣頭
62
61.02
60.98
0.04
敏河
33
54.32
54.30
0.02
桃山大橋
26
51.95
51.94
0.01
古城
11
49.06
49.03
0.03
灣沃上
5
47.97
48.00
-0.03


   從表9-3可看出,各控制斷面實際計算的水位值與設計洪水位值相差都在5cm之內,因此本計算模型精度是可行的,可以用于本次規劃河道的洪水演進計算。

9.6 河道行洪能力分析

本次采砂規劃旨在加強甌江規劃河段采砂管理,力求維持和優化現有河勢,滿足行洪、堤防、航運、旅游等的要求,劃定了河道采砂范圍,明確了開采區、禁采區,確定了開采深度及工程量。通過實施采砂規劃措施后,利用原各種頻率下的設計洪峰流量,重新計算不同洪水頻率下的洪水位值,從而確定本次河道采砂規劃對甌江干流麗水段防洪的影響。
計算分析表明,規劃河道在實施疏浚、采砂等措施后,不同頻率的洪水位下降很明顯。其中最明顯的是上游段(松陰溪口~太平港口),不同頻率(20%~2%)的洪水位降低值達0.75~1.10m。對于防洪任務最重的麗水城區段,其平均降低水位都在0.4 m以上,50年一遇標準達到0.50m。因此,實施河道采砂規劃后,可以大大減輕麗水城區防洪的壓力,提高了兩岸保護區的防洪能力。

 

10 環境影響評價
規劃河道砂石開采對環境影響主要體現在生態環境、防洪、自然景觀及旅游等方面。任何工程都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環境評價的目的是要客觀地反映這種影響,并提出改善的措施。
10.1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對植被的影響分析
本河道采砂工程因對河道中對門圩、吳村圩、紅圩及枇杷圩以及樹林茂密的洲灘采取禁止砂石開采,不會對本地區整體的植物生態環境造成大的影響,但采砂運輸道路、棄渣場的設置將占用少量護堤林,對當地植被將產生一些不利影響。但在采砂施工完成后,植被會向原有類型恢復,而人工措施可加快恢復速度,一般在三、五年植被即可基本恢復,因此在采砂管理中,應要求按水土保持方案,采取人工措施恢復植被,以盡量減少對當地植被的不利影響。
(2)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分析
經了解,規劃區域附近也有一些野生動物出沒,較多見的有野兔、松鼠、蛇、甌江大黿及白鷺等。河道采砂施工時,可能會對野生動物的生活規律造成一些影響,大部分砂場設置在離城鎮較遠的區域,周圍野生動物較多,施工時的汽車行駛、機械施工產生的噪聲都會對周圍動物帶來很大的驚擾,會影響動物夜間休息;砂石運輸引起的揚塵污染,會對一定范圍內的野生動物帶來影響,給區域內鳥類的飛行帶來干擾;所以一定要加強開采期環境管理,盡量減小對野生動物的干擾。
(3)對區域水土流失的影響
玉溪電站至開潭壩址段河道,依山傍水,山美水秀。本次規劃對對門圩、吳村圩、紅圩、枇杷圩及樹林茂密的邊灘等洲灘采取禁止砂石開采。因此,規劃河道實施砂石開采后對水土保持不會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但河道采砂棄渣如處置不當,會引起河道淤積、堵塞,影響水質。因此采砂棄渣應按處置方案進行合理處置,陸上棄渣場要搞好護坡、擋墻等工程措施,各裸露面在施工結束后要進行土地整治,恢復成林地或耕地,盡量減少采砂過程中產生的水土流失量。
(4)對水質的影響
由于甌江大溪段河道的河床質多為礫石組成,砂石開采時對水質不會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但為確保河段中的水質,嚴禁砂機船的廢油傾倒在江中,尤其是取水口附近。
(5)躁聲產生的影響
砂石開采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噪聲,但由于砂石開采作業與岸邊尚有一定的距離,而且江中空曠開闊,對岸上城鎮、居民區等影響也就較小,不存在制約性的環境因素。
10.2 對防洪的影響 
在規劃河道內大量進行砂石開采后,增加了河道容積,擴大了過水斷面,有助于洪水位的降低,根據該段實際情況,只要砂石開采過程中不隨意將廢棄礫石料堆放在江中,按規劃的方案處置,對增加防洪能力是有益的。但必須指出,為確保堤防的安全,嚴禁近岸砂石開采。
10.3 對航道的影響
麗水城區至玉溪電站的航道等級為Ⅵ級。由于砂石開采經濟收益高,在暴利的驅動下,采砂場越來越多,采砂船只的動力越來越大,采砂呈規模之勢,而且廢料亂堆,造成部分礙航河段。為保證麗水城區至玉溪電站段航道達到規定通航水深,本規劃嚴禁砂石開采后的卵礫石等廢料任意堆棄于航道上,以免影響航道。
10.4 對旅游的影響
規劃河段范圍內有許多森林茂密的江心洲,兩岸也有許多叢林密布的邊灘,田園風光突出,碧湖秋野、樟蔭古渡、碧溪鷺影、松坑綠渚,形成甌江中上游獨特的山水景觀,是麗水市旅游開發的重點。為進一步保護開發旅游資源和建設生態示范區的需要,本次規劃對這些江心洲和邊灘禁止砂石開采。但由于目前該河段中砂石開采后的廢料隨意亂堆,礫石裸露在江道中,嚴重影響了旅游景觀,建議有關部門及時對這些廢料進行處理,確保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觀。
10.5 對河灘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然生態的追求越來越高,而河邊自然形成的砂灘,天然純樸,是一道美麗的景觀。而一旦對自然砂灘進行無節制的開挖,棄碴亂堆,必將破壞自然景觀,影響旅游開發。因此,砂石開采肯定對河灘帶來一定負面影響。為此,《浙江省萬里清水河道建設技術要求》中明確規定,有旅游開發要求的河道,應嚴格控制河道采砂,保持河床地質分布面貌,保護河灘地和江心洲的植被,防止對天然河道形態和河床型式的破壞。因此,本次規劃對部分河灘進行了保護。
10.6 對黃砂資源的影響
在上游興建了緊水灘水庫、玉溪水庫等大型水工建筑物后,規劃河段黃砂資源補給量大大減少。因此,無限制地采砂,必將加速黃砂資源的枯竭,必須按采砂規劃要求,嚴格控制砂石開采量。
總之,規劃河段河道采砂規劃工程的實施,其有利影響是主要的,不利影響是次要的、局部的、暫時的,且不利影響可采取一定措施加以控制。從環境角度考慮,沒有制約規劃實施的環境因素,本規劃工程的實施是可行的。

 

11 結論和建議

11.1 結論

(一)隨著麗水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市場對黃砂的需求量大增,黃砂開采規模越來越大。由于開采過程中存在不規范采砂等問題,為了加強對采砂的管理,更合理地對砂石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滿足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甌江干流玉溪電站至開潭壩址河段進行采砂規劃編制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二)河道采砂規劃的編制完成,為規范甌江干流玉溪電站至開潭壩址河段的采砂活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也為河道采砂管理步入依法、科學、有序的新階段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三)經分析,規劃河段的平均出砂率約30%,河道黃砂蘊藏量為4632萬m3,可采量為691.35萬m3。
(四)為了確保堤防的安全,砂石開采需離堤腳60m以外。砂石開采深度近堤邊灘不超過4.0m,對于河道中間可視砂層的厚度適當增加。
(五)黃砂開采區按照商業性開采區、公益性開采區進行劃分。結果表明,本河道可開采區面積為9.20km2,可開采黃砂總量為691.35萬m3,其中商業性開采區面積為8.65km2,商業性開采量為641.85萬m3,公益性開采區面積為0.55km2,公益性開采量為49.50萬m3。
(六)河道砂石開采對防洪、生態環境及水土保持的影響進行了評價。分析認為:實施砂石開采后,規劃河段設計洪水位下降明顯,減輕了防洪壓力,但為了確保堤防的安全,嚴禁近岸砂石開采;為確保河段中的水質,嚴禁砂機船的廢油傾倒在江中,尤其是取水口附近。
(七)對砂石開采后的礫石必須按處置方式及時處理。處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就地處置;加工處理;結合城鎮建設等進行處置;按指定地點堆放。
(八)隨著麗水市基本建設規模的日益擴大,特別是現在“擴大內需、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政策的實施,優質砂石料需求量越來越大,而處于對防洪和生態的考慮,必須對天然砂石資源的開采進行一定程度地限制,迫切需要采用機制人工砂來緩解這一矛盾。對于機制人工砂場規模、場所、實施時間需在下步工作中進行專題分析。

11.2 建議

(一)目前全省正在大力開展萬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為確保本河道采砂工程效益的持續發揮,在規劃經過審查批準后,必須按照本規劃確定的控制范圍、深度及開采量等進行管理,確保采砂活動有序進行。
(二)河道受水流的作用,具有不斷演變的特性,而河道采砂必須以維護河勢穩定、保障防洪和通航安全為前提。因此,采砂規劃實施過程中,各可采區的管理責任主體應切實加強河床動態監測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堤防的安全。
(三)為對劃定的禁采區和可開采區進行有效的管理,建議采用先進的GPS、GIS和GSM技術,對規劃河段采砂船作業進行實時定位監控,確保采砂船不進入禁采區作業。
(四)各級水行政執法隊伍應當加強自身建設,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向廣大干部群眾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強化對河道采砂的日常監督,努力提高執法效率和水平。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