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113325000026455663/2008-30433 | 文號 | |
組配分類 | 專項規劃 | 發布機構 | 市發改委 |
成文日期 | 2008-03-20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改革開放以來,麗水市的經濟穩步發展,實現了由溫飽向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跨越,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環境的較大改善,國民經濟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麗水市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電力需求急劇增長,為滿足麗水市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受麗水電業局的委托,我院于2006年8月編制出版了《麗水市電力發展“十一五”規劃》報告。
《麗水市電力發展“十一五”規劃》論證會于2006年10月16日在麗水召開。會議由麗水市發改委主持,參加會議的有浙江省電力公司、省電力調度通信中心、省電力試驗研究院、省電力設計院、市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發改局,市財政局、市建設局、市經濟開發區、市安監局、市交通局、市國土局、市林業局、市水利局等單位和專家。
本報告根據《麗水市電力發展“十一五”規劃》論證會專家意見進行重新編制,內容主要包括麗水市的電力電量預測、輸變電項目的安排和投資效益分析等,其中輸變電項目按規劃負荷中方案(推薦方案)進行安排。
麗水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市境介于北緯27°25′~28°57′和東經118°41′~120°26′之間,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境內水資源豐富,浙江省第二大水系-甌江貫穿全市。東南與溫州市接壤,西南與福建省寧德市、南平市毗鄰,西北與衢州市相接,北部與金華市交界,東北與臺州市相連。下轄蓮都區、龍泉市、遂昌縣、松陽縣、云和縣、慶元縣、景寧縣、青田縣、縉云縣共七縣一市一區,市人民政府駐蓮都區。麗水市總面積1.7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17.0%;人口250.7萬,約占全省總人口的5.5%。
改革開放以來,麗水人民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堅持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綠色興市的發展戰略,著力招商引資,合力發展工業,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從而使麗水市國民經濟、城市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得到了飛速發展,實現了由溫飽向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跨越。
2005年麗水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31億元,同比增長12.7%;其中第一產業為42.14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為135.54億元,比上年增長14.6%,第三產業為122.63億元,比上年增長14.2%。
雖然改革開放后麗水市經濟建設發展較快,經濟實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地處山區,自然條件在浙江省各城市中相對較差,對外交通條件不甚便利,工業基礎較為薄弱,因此直到目前一直還是浙江省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各項經濟指標也均在浙江省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
隨著金麗溫高速公路的開通和鐵路、水路運輸條件的改善,特別是在省委省政府關于“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把欠發達地區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加以培育的措施”的實施,再加上周邊溫州、臺州、金華地區經濟輻射的影響,并在麗水市政府“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綠色興市”發展戰略的指導下,麗水市的經濟將進入又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2005年麗水電網地理接線圖詳見圖3。
麗水境內水利資源豐富,全地區水利資源可開發量占浙江省可開發量的三分之一,流經境內的甌江、錢塘江、飛云江、椒江、閩江、交溪六大水系均有水電開發價值,其中甌江水系橫貫全境。
至2005年底,麗水市電源裝機容量共136.96萬千瓦,全部為水電裝機;6000千瓦及以上水電裝機容量89.13萬千瓦,6000千瓦以下電廠裝機容量47.83萬千瓦;目前裝機容量較大的水電站有緊水灘、石塘和玉溪電站等,其中緊水灘電站裝機6×5萬千瓦,通過220千伏緊水灘-麗水2回線、緊水灘-宏山線與主網相聯;石塘電站裝機3×2.6萬千瓦、玉溪電站裝機2×2萬千瓦,均以110千伏電壓等級上網。
2005年麗水市電廠裝機容量情況詳見表3.1。
表3.1 2005年麗水市電廠裝機容量情況 單位:萬千瓦
縣市 | 電廠 | 6000kW及以上電廠 | 6000kW以下電廠 | ||
水電 | 火電 | 水電 | 火電 | ||
蓮都區 | 雅一電站 | 0.765 | |||
玉溪電站 | 4 | ||||
小計 | 4.765 | 5.2725 | |||
縉云縣 | 龍宮洞電站 | 1 | |||
小計 | 1 | 3.175 | |||
青田縣 | 金坑電站 | 0.96 | |||
大亦坑電站 | 1.26 | ||||
雙坑電站 | 1 | ||||
小計 | 3.22 | 5.98 | |||
遂昌縣 | 成屏電站 | 1.3 | |||
成屏二級電站 | 0.76 | ||||
應村電站 | 3.2 | ||||
碧壟源電站 | 1.26 | ||||
小計 | 6.52 | 5.72 | |||
松陽縣 | 謝村源電站 | 2.25 | |||
安民電站 | 1.66 | ||||
小計 | 3.91 | 3.23 | |||
龍泉縣 | 瑞洋電站 | 1.5 | |||
均溪二級電站 | 1 | ||||
瑞洋二級電站 | 3.2 | ||||
巖樟溪電站 | 2 | ||||
小計 | 7.7 | 7.4 | |||
慶元縣 | 馬蹄岙電站 | 0.72 | |||
大巖坑電站 | 3.6 | ||||
貴南陽電站 | 0.64 | ||||
馮家山電站 | 0.64 | ||||
黃水電站 | 1 | ||||
小計 | 6.6 | 4.4 |
表3.1(續) 2005年麗水市電廠裝機容量情況 單位:萬千瓦
縣市 | 電廠 | 6000kW及以上電廠 | 6000kW以下電廠 | ||
水電 | 火電 | 水電 | 火電 | ||
云和縣 | 沙鋪礱電站 | 2.5 | |||
石塘電站 | 7.8 | ||||
金坑口電站 | 1.6 | ||||
緊水灘電站 | 30 | ||||
小計 | 41.9 | 2.555 | |||
景寧縣 | 白鶴電站 | 2.5 | |||
英川電站 | 4.75 | ||||
上標電站 | 1.6 | ||||
上標二級電站 | 1.126 | ||||
龍川 | 1 | ||||
三枝樹電站 | 1.26 | ||||
嶺頭橋電站 | 0.64 | ||||
毛洋電站 | 0.64 | ||||
小計 | 13.516 | 10.098 | 0 | ||
麗水 | 總計 | 89.131 | 47.8305 | 0 | |
136.9615 |
2005年,麗水電網通過雙龍-麗水、金華-麗水、雙龍-遂昌三條220千伏輸電線路與金華電網相聯;通過楠江-青田一條220千伏輸電線路與溫州電網相連。
2005年麗水電網尚無500千伏變電所,擁有220千伏輸電線路8回、長度310.866公里(麗水境內),220千伏變電所4座、主變5臺、容量72萬千伏安;110千伏輸電線路46條,總長962.59公里,110千伏變電所18座、主變28臺、容量94.7萬千伏安。
2005年麗水全社會最高供電負荷60.6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30.1億千瓦時,分別較上一年增長19.8%、12.3%。
麗水市220千伏變電所主變容量情況詳見表3.2。
表3.2 220千伏變電所主變容量情況 單位:萬千伏安
序號 | 變電所名稱 | 主變容量 | 變電所總容量 | 變電所投產年份 |
1 | 麗水變 | 12+15 | 27 | 1995年 |
2 | 宏山變 | 15 | 15 | 2004年 |
3 | 遂昌變 | 15 | 15 | 2005年 |
4 | 青田變 | 15 | 15 | 2005年 |
合 計 | 72 |
麗水地區地域廣闊、面積大、地理條件差,其電網特點呈現為負荷密度小、供電線路長、線徑小,和省網連接口子少、網架單薄、抗自然災害能力低、供電可靠性低,電能質量差。具體表現為:
麗水小水電眾多,其中徑流電站約占總容量的52%,調節能力差,受季節及氣候影響較大,故常出現豐水期電力大量外送,平、枯水期需大網主供的供電特點。由于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麗水用電負荷迅猛增長,在平、枯水期麗水電力供應已顯不足,拉閘限電比較頻繁。2005年麗水電網共限電658條次,共計損失電量262.4萬千瓦時。
盡管2005年麗水電網建成投產220千伏遂昌變和青田變,新增主變容量30萬千伏安,但麗水電網220千伏主變降壓容量仍顯不足。
雖然“十五”期間麗水地區陸續有新的110千伏變電所建成投產,但2005年,局部地區110千伏主變降壓容量仍顯不足。
由于麗水地區負荷發展水平較低,處在220kV主網架形成初期,2005年麗水境內220千伏變電所僅4座,220千伏僅8條;其中220千伏宏山變、遂昌變均僅通過1回220千伏線路與系統相聯,可靠性低。
目前正常運行時,麗水110千伏電網分五個區域。由220kV麗水變承擔蓮都、縉云供電任務,緊水灘110千伏升壓站承擔景寧、云和及松陽部分區域的供電任務,220千伏宏山變承擔慶元、龍泉兩縣市供電任務,220千伏青田承擔青田縣供電任務,220kV遂昌承擔遂昌縣供電任務;110千伏網架薄弱,大部分縣市只有單一主供電源,且供電線路長,負荷轉供的能力較差,不能提供正常的事故、檢修備用,調度運行的靈活性較低。給檢修、事故處理及管理帶來諸多不便。
麗水地區電網電壓等級低,供電半徑大,潮流受季節影響大起大落,電壓波動大,電網難以維持正常運行水平,嚴重威脅供電設備安全,影響用戶的電能質量,尤其是緊水灘升壓站所供縣市電壓。
2005年麗水電網綜合電壓質量合格率為97.7%,110千伏母線電壓合格率為92.4%,較2004年均有所提高,但相對浙江省其他地區,電壓質量合格率仍然較低。因麗水電網電源和網架的特殊性,故對其電壓質量問題還應保持高度重視。
麗水地區由于水資源豐富,水電開發的進度較快,目前共有水電裝機136.96萬千瓦,除緊水灘電站(6×5千瓦)以220千伏電壓等級上網,其余約106.96萬千瓦裝機均以1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上網;而麗水地區220千伏、110千伏網架均較薄弱,存在因主變容量或導線截面限制而導致部分縣市在豐水期有電送不出的情況,例如:220千伏緊水灘-麗水2回線路導線截面僅為300mm2,水電大發時除了送出緊水灘電站電力外,還承擔送出龍泉、慶元兩縣剩余電力的任務,還有可能升壓送出云和、景寧的部分剩余電力,導線截面和升壓站主變容量均難以滿足送出要求。
小水電送出問題是長期困擾麗水電網的一個突出問題。涉及整個麗水網架結構和電源落點,需從電網規劃和電源規劃兩方面入手,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才能徹底解決送出問題。
麗水地區目前共有水電裝機136.96萬千瓦,除緊水灘電站(6×5萬千瓦)以220千伏電壓等級上網,其余約106.96萬千瓦裝機均以1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上網。
至2010年,計劃新建的水電站容量共計112.2萬千瓦,其中6000千瓦及以上裝機的電站容量共99.6萬千瓦(含灘坑電站,3×20萬千瓦),6000千瓦以下裝機的電站容量共12.6萬千瓦。
2006~2010年,麗水地區計劃建設的6000千瓦及以上容量的電站詳見表4-1、6000千瓦以下容量的電站詳見表4-2。
表4-1 計劃建設的6000千瓦及以上容量電站 單位:萬千瓦
名稱 | 建設地點 | 總容量 | 投產時間 | |
1 | 巖樟溪一級 | 龍泉 | 2 | 2006 |
2 | 巖樟溪二級 | 龍泉 | 0.7 | 2006 |
3 | 井惠口電站 | 龍泉 | 0.6 | 2007 |
4 | 龍開電站 | 慶元 | 0.8 | 2007 |
5 | 左溪一級 | 慶元 | 3.2 | 2006 |
6 | 左溪二級 | 慶元 | 1.26 | 2006 |
7 | 馮家山電站 | 慶元 | 0.64 | 2007 |
8 | 三堆 | 慶元 | 2.5 | 2007 |
9 | 南洋二級 | 慶元 | 0.8 | 2007 |
10 | 周公源(三級) | 遂昌 | 4.76 | 2007 |
11 | 大溪壩 | 遂昌 | 1 | 2007 |
12 | 蟠龍 | 遂昌 | 1.6 | 2007 |
13 | 金竹電站 | 遂昌 | 0.64 | 2006 |
14 | 林圩電站 | 景寧 | 1 | 2006 |
15 | 溫頭口電站 | 景寧 | 0.64 | 2006 |
16 | 永庫電站 | 景寧 | 0.8 | 2007 |
17 | 白鶴二級 | 景寧 | 0.8 | 2007 |
18 | 五里亭電站 | 青田 | 4.2 | 2006 |
19 | 外雄電站 | 青田 | 5.1 | 2006 |
20 | 塘坑 | 青田 | 0.8 | 2007 |
21 | 開潭電站 | 麗水 | 4.8 | 2006 |
22 | 好溪水利樞紐 | 縉云 | 1 | 2007 |
23 | 灘坑電站 | 青田 | 60 | 2008~2009 |
合計 | 99.6 |
表4-2 計劃建設的6000千瓦以下容量電站 單位:萬千瓦
名稱 | 建設地點 | 總容量 | 時間 | |
1 | 嶺坤電站 | 龍泉 | 0.32 | 2006 |
2 | 楊梅灘電站 | 龍泉 | 0.32 | 2006 |
3 | 岱根電站 | 龍泉 | 0.1 | 2006 |
4 | 梅地電站 | 龍泉 | 0.1 | 2006 |
5 | 五梅垟電站 | 龍泉 | 0.189 | 2006 |
6 | 梅垟電站 | 龍泉 | 0.1 | 2006 |
7 | 橫溪電站 | 龍泉 | 0.126 | 2007 |
8 | 張礱電站 | 龍泉 | 0.1 | 2007 |
9 | 雙良電站 | 龍泉 | 0.126 | 2006 |
10 | 黃坑源電站 | 龍泉 | 0.1 | 2006 |
11 | 大壩電站 | 龍泉 | 0.1 | 2006 |
12 | 龍潭彎電站 | 龍泉 | 0.1 | 2007 |
13 | 嶺腳電站 | 龍泉 | 0.126 | 2007 |
14 | 蘭師畈電站 | 龍泉 | 0.1 | 2006 |
15 | 溪沿電站 | 龍泉 | 0.16 | 2007 |
16 | 塢坑電站 | 龍泉 | 0.16 | 2007 |
17 | 屏田一級電站 | 龍泉 | 0.3 | 2007 |
18 | 屏田二級電站 | 龍泉 | 0.1 | 2008 |
19 | 南溪口電站 | 龍泉 | 0.126 | 2007 |
20 | 孫坑電站 | 龍泉 | 0.1 | 2007 |
21 | 楊梅灘電站 | 龍泉 | 0.32 | 2006 |
22 | 洋賽電站 | 龍泉 | 0.25 | 2007 |
23 | 吳彎電站 | 龍泉 | 0.3 | 2007 |
24 | 牛岱嶺電站 | 龍泉 | 0.1 | 2007 |
25 | 石馬電站 | 龍泉 | 0.1 | 2008 |
26 | 毛芋電站 | 龍泉 | 0.6 | 2007 |
27 | 道太電站 | 龍泉 | 0.1 | 2008 |
28 | 高溪彎電站 | 龍泉 | 0.1 | 2008 |
29 | 仙坑電站 | 慶元 | 0.32 | 2006 |
30 | 后溪電站 | 慶元 | 0.32 | 2006 |
31 | 西洋電站 | 慶元 | 0.24 | 2006 |
32 | 山源電站 | 慶元 | 0.1 | 2006 |
33 | 楊溪電站 | 慶元 | 0.223 | 2006 |
34 | 后廣電站 | 慶元 | 0.2 | 2006 |
35 | 蒙淤電站 | 慶元 | 0.15 | 2007 |
36 | 金山電站 | 慶元 | 0.2 | 2007 |
37 | 牛頸溪電站 | 慶元 | 0.5 | 2007 |
38 | 橫嶺電站 | 慶元 | 0.189 | 2008 |
39 | 三堆電站 | 慶元 | 0.25 | 2008 |
40 | 竹源電站 | 慶元 | 0.48 | 2008 |
41 | 坪鳥電站 | 慶元 | 0.16 | 2008 |
42 | 西演電站 | 慶元 | 0.2 | 2009 |
43 | 石馬岱電站 | 遂昌 | 0.32 | 2006 |
表4-2(續) 計劃建設的6000千瓦以下容量電站 單位:萬千瓦
名稱 | 建設地點 | 總容量 | 時間 | |
44 | 三條際電站 | 景寧 | 0.5 | 2006 |
45 | 黃謝圩電站 | 景寧 | 0.4 | 2006 |
46 | 金坑三級 | 景寧 | 0.4 | 2006 |
47 | 芎岱樓電站 | 景寧 | 0.4 | 2006 |
48 | 溫頭口一級 | 景寧 | 0.32 | 2006 |
49 | 芎岱樓電站 | 景寧 | 0.4 | 2006 |
50 | 茶園電站 | 景寧 | 0.32 | 2007 |
51 | 洪水嶺電站 | 景寧 | 0.32 | 2007 |
52 | 張春電站 | 景寧 | 0.5 | 2007 |
53 | 五洋一、二級 | 景寧 | 0.4 | 2007 |
合計 | 12.6 |
根據麗水市“十一五”規劃課題研究的成果,麗水市“十一五”時期的總體發展目標是:進一步縮小與全省的發展差距,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為此,麗水市“十一五”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實現工業化從中期向后期的跨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高等級公路、以500KV為主導、220KV為主骨架的電力網絡和重大水利基礎設施等的建設基本完成,并能滿足或適度超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城市功能大大提升,城市體系初步形成;各項社會事業同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十一五”期間,麗水市的經濟又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2005年,麗水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00.31億元,同比增長12.7%(“十五”期間麗水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增13.9%),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42.14、135.54、122.6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14.6%、14.2%。
在本報告中,將采用產業產值單耗法、時間序列法、彈性系數法、人均電量法等方法分別對麗水市的用電量進行預測。
第一產業:
1990年麗水市的第一產業產值為10.3億元(當年價,下同),占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的39.0%,用電量為0.13億千瓦時,用電比例占全年全社會用電量的2.3%。按可比價計算(2003年價,下同),產值單耗為79kWh/萬元。隨著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建設,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精細農業的發展,農業產品附加值增大,第一產業產值單耗總體上呈緩慢下降趨勢,1990~2003年,平均每年下降2kWh/萬元;同時隨著第二、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第一產業在全年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及用電比例也逐步下降。2005年,麗水市第一產業產值為42.14億元,其產業用電量為0.2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0.7%,產值單耗為45kWh/萬元。
預計2006~2010年間,麗水市第一產業的產值單耗將基本持平。
第二產業:
1990年麗水市的第二產業產值為7.4億元,占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的28.1%,其產業用電量為3.88億千瓦時,用電比例占全年全社會用電量的69.0%。按可比價計算,產值單耗為3987kWh/萬元。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市場環境的變化,麗水市組建了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雄厚的工業企業集團,能源經濟效率、技術效率有所提高,“八五”初期至2005年,麗水市第二產業的產值單耗總體上呈下降趨勢。2005年,麗水市的第二產業產值為135.54億元,其產業用電量為21.75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72.2%,產值單耗為1586kWh/萬元,與1990年相比,年均降低160kWh/萬元。
隨著國家對高能耗產業的宏觀調控,先進工藝和節能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預計“十一五”期間麗水市第二產業的產值單耗仍將呈下降趨勢。
第三產業:
1990年麗水市的第三產業產值為8.7億元,占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的32.9%,其產業用電量為0.38億千瓦時,用電比例占全年全社會用電量的6.8%。按可比價計算,產值單耗為227kWh/萬元。九十年代初期,第三產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從整體上看,其產業產值及用電比例已呈現逐步上升的態勢,隨著城市和社會的發展,人們消費需求的逐步提升,服務行業的前景廣闊,第三產業的產值、用電比例仍將進一步增長。2005年,麗水市的第三產業產值為122.63億元,其產業用電量為3.13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0.4%,產值單耗為251kWh/萬元。
預計2006~2010年間,麗水市第三產業的產值單耗將保持小幅上升的趨勢。
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預測,2006年麗水市GDP將達到350億元左右,2010年將達到530億元左右。經產值單耗法計算分析,2006年麗水市的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35億千瓦時,2010年將達到約52億千瓦時。
改革開放以來,麗水市的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實現了由溫飽向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跨越,特別是近幾年來,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極具后發優勢。以納愛斯為代表的地方工業迅速發展,形成以竹木加工、電力、鋼鐵、采礦、醫藥、造紙、鞋革、羽絨、機械、五金為支柱的特色工業體系。食用菌、水干果、茶葉、高山蔬菜等綠色食品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麗水的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綠色產品不斷集聚,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文明安定,生活環境也日益完善。預計在近期的一段時間內,麗水的用電量仍將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
經計算分析,2006年麗水市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34億千瓦時,2010年麗水市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52億千瓦時,詳細的預測結果見表5.1.2。
表5.1.2 時間序列法電量預測結果 單位:億千瓦時、%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用電量 | 30.1 | 34 | 39 | 44 | 48 | 52 |
增長率 | 12.8 | 14.5 | 13.1 | 11.6 | 9.9 | 8.3 |
電力彈性系數是地區總用電量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比值,是反映電力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一個宏觀指標。1990~2005年,麗水市GDP的年均增長率為13.2%,用電量的年均增長率為11.8%,15年的平均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為0.89。分時段看,1990~2000年,麗水GDP年均增長率為12.9%,用電量年均增長率為8.9%,平均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為0.69;2000~2005年,麗水GDP年均增長率為13.9%,用電量年均增長率為18.0%,平均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為1.29,其中2003年的電力消費彈性系數更是達到了1.96。
電力消費彈性系數與地區工業發展是相對應的。2003年麗水市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說明麗水市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時期。根據國際經驗,在工業化加速并向現代化轉型期,無論西方發達國家還是亞洲后發國家,無一例外存在電力生產增長速度超前于經濟增長速度、電力彈性系數超過1的情況;隨著經濟逐步走向成熟,彈性系數將逐漸下降。
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也與地區產業結構相對應的。1998年以前,麗水地區經濟以低耗能的輕工產品為主導,用電的增長落后于經濟的增長,除個別年份,電力彈性系數均小于1;1998年以后,隨著冶金、建材和重化工等耗電量大的產業蓬勃發展,用電的增長大大快于經濟的增長,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大于1。2005年是麗水市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年,一大批高能耗的企業被關停,同時引入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因此,麗水市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出現波動,當年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僅為0.78??紤]此后麗水市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在1及以下。
經計算分析,2006年麗水市的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35億千瓦時,2010年將達到53億千瓦時,詳細的預測結果見表5.1.3。
表5.1.3 彈性系數法電量預測結果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用電量 | 30.1 | 35 | 40 | 44 | 48 | 53 |
用電增長率 | 12.8 | 16.7 | 13.3 | 10.8 | 9.6 | 8.9 |
GDP增長率 | 16.5 | 15.2 | 13.3 | 12.0 | 10.6 | 9.9 |
彈性系數 | 0.78 | 1.10 | 1.00 | 0.90 | 0.90 | 0.90 |
注:用電量的單位為億千瓦時,用電增長率的單位為%,GDP增長率的單位為%。
1990年麗水市人均用電量為234千瓦時[w1] ,2005年則達到1207千瓦時[w2] 。1990~2005年,麗水市人均用電量年均增長約為11.5%。
總體來看,麗水市人均用電量偏低,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而參考國外不同發達國家的用電水平來看,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左右時,其人均用電量約為2800~4000千瓦時左右。預計當麗水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左右時,其人均用電量將超過2800千瓦時。
經計算分析,2006年麗水市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35億千瓦時,2010年麗水市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57千瓦時。詳見表5.1.4。
表5.1.4 人均電量法預測結果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全社會用電量(億千瓦時) | 30.1 | 36 | 41 | 46 | 52 | 57 |
人均用電量(千瓦時/人) | 1207 | 1423 | 1640 | 1857 | 2073 | 2290 |
人均GDP(元/人) | 12257 | 14114 | 15988 | 17900 | 19790 | 21739 |
麗水總人口數(萬人) | 250.7 | 250.8 | 250.9 | 251.1 | 251.2 | 251.3 |
人口歷年增長率(%)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根據上述4種預測方法得到的各規劃期麗水市的全社會用電量,綜合分析并確定各規劃年的電量見表5.1.5。
表5.1.5 麗水市電量預測結果表 單位:億千瓦時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時間序列法 | 30.1 | 34 | 39 | 44 | 48 | 52 |
產業產值單耗法 | 30.1 | 35 | 39 | 44 | 49 | 54 |
彈性系數法 | 30.1 | 35 | 40 | 44 | 48 | 53 |
人均用電量法 | 30.1 | 36 | 41 | 46 | 52 | 57 |
電量綜合 | 30.1 | 35 | 40 | 45 | 49 | 54 |
報告采用時間序列法和負荷利用小時法分別對麗水市的供電負荷進行預測。
如前述章節所描述的,麗水經濟仍將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的發展對電力的需求穩步增加。因此在近期一段時間內,麗水市最高供電負荷仍將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
經計算分析,2006年麗水市全社會最高供電負荷將達到71萬千瓦,2010年將達到107萬千瓦。
表5.2.1 時間序列法負荷預測結果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最高負荷 | 60.6 | 71 | 81 | 91 | 99 | 107 |
增長率 | 20.0 | 17.5 | 14.4 | 11.4 | 9.4 | 7.6 |
1990、1995、2000年麗水負荷利用小時數分別為6252、5624、5401小時,年均遞減85小時左右;2001、2002、2003、2004、2005年負荷利用小時數分別為5168、5413、5347、5287、4972小時。
一般來講,當供用電相對緩和時,負荷的利用小時較低,而在供用電緊張時,負荷利用小時數就較高。因此,在近期對電力需求急劇增加的情況下,必然導致負荷利用小時的增加。但是,隨著生活用電負荷的不斷上升尤其是夏季降溫負荷及冬季取暖負荷的增大,以及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平均負荷率將逐步降低,負荷利用小時也隨之下降。預計在 “十一五”期間,麗水負荷利用小時數還將保持較高水平。
經計算分析,2006年麗水市全社會最高供電負荷將達到70萬千瓦,2010年將達到103萬千瓦。
表5.2.2 負荷利用小時法最高供電負荷預測結果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最高供電負荷 | 60.6 | 70 | 79 | 87 | 96 | 103 | |
全社會用電量 | 30.1 | 35 | 40 | 45 | 49 | 54 | |
負荷利用小時 | 4972 | 5012 | 5052 | 5092 | 5132 | 5212 |
注:負荷、電量的單位分別為萬千瓦、億千瓦時。
根據上述2種預測方法得到的各規劃期麗水市的最高供電負荷,綜合分析并確定各規劃年的負荷見表5.2.3。
表5.2.3 麗水市負荷預測結果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時間序列法負荷 | 60.6 | 71 | 81 | 91 | 99 | 107 | |
負荷利用小時法 | 60.6 | 70 | 79 | 87 | 96 | 103 | |
負荷綜合 | 60.6 | 71 | 80 | 89 | 98 | 105 |
根據以上的預測分析可得2006~2010年麗水市電力電量的預測結果如表5.3-1所示。
根據規劃,2006年麗水市最高負荷、用電量將分別達到71萬千瓦、35億千瓦時,2010年將增至105萬千瓦、54億千瓦時。
報告將對規劃中的方案進行輸變電項目安排。
麗水市縣市負荷及用電量預測詳見表5.3-2~5.3-3。
表5.3-1 麗水市電力電量預測結果表 單位:萬千瓦、億千瓦時、%
規劃方案 | 實績 | 預 測 | 增 長 率 | |||||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十五 | 十一五 |
最高負荷 | 60.6 | 71 | 80 | 89 | 98 | 105 | 20.0% | 11.6% |
用電量 | 30.1 | 35 | 40 | 45 | 49 | 54 | 16.3% | 12.3% |
表5.3-2 麗水市分縣市負荷預測結果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十五” 增長率 | “十一五” 增長率 | |
全地區 | 60.6 | 71 | 80 | 89 | 98 | 105 | 20.0% | 11.6% |
蓮都區 | 14.1 | 15.9 | 17.9 | 20.0 | 21.8 | 23.5 | 21.6% | 10.8% |
縉云縣 | 13.0 | 16.3 | 18.4 | 20.7 | 22.8 | 24.8 | 25.4% | 13.8% |
青田縣 | 12.0 | 13.8 | 15.7 | 17.5 | 19.4 | 20.9 | 34.2% | 11.7% |
遂昌縣 | 12.5 | 13.7 | 15.2 | 16.6 | 18.0 | 19.3 | 21.6% | 9.1% |
松陽縣 | 4.3 | 4.7 | 5.4 | 6.0 | 6.5 | 7.0 | 24.2% | 10.6% |
龍泉市 | 3.9 | 4.4 | 5.0 | 5.5 | 5.9 | 6.3 | 5.5% | 10.3% |
慶元縣 | 1.8 | 2.1 | 2.4 | 2.6 | 2.8 | 3.0 | 5.7% | 10.6% |
云和縣 | 5.4 | 6.0 | 6.7 | 7.4 | 8.0 | 8.6 | 15.9% | 9.8% |
景寧縣 | 1.6 | 2.3 | 2.6 | 2.8 | 3.1 | 3.3 | -10.1% | 15.5% |
合計 | 68.5 | 79.3 | 89.4 | 99.0 | 108.4 | 116.7 | ||
同時率 | 0.89 | 0.90 | 0.90 | 0.90 | 0.90 | 0.90 |
表5.3-3 麗水市分縣市電量預測結果表 單位:億千瓦時、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十五” 增長率 | “十一五” 增長率 | |
全地區 | 30.1 | 35 | 40 | 45 | 49 | 54 | 16.3% | 12.3% |
蓮都區 | 6.7 | 7.8 | 8.8 | 9.9 | 10.8 | 11.7 | 19.3% | 11.7% |
縉云縣 | 5.8 | 6.9 | 8.0 | 9.0 | 10.1 | 11.2 | 24.6% | 13.9% |
青田縣 | 5.5 | 6.6 | 7.6 | 8.6 | 9.6 | 10.6 | 31.3% | 13.8% |
遂昌縣 | 4.9 | 5.6 | 6.3 | 6.9 | 7.6 | 8.2 | 11.0% | 11.0% |
松陽縣 | 1.5 | 1.7 | 2.0 | 2.2 | 2.4 | 2.6 | 14.0% | 11.4% |
龍泉市 | 1.9 | 2.2 | 2.5 | 2.8 | 3.0 | 3.3 | 6.7% | 11.4% |
慶元縣 | 0.9 | 1.0 | 1.2 | 1.3 | 1.4 | 1.5 | 7.2% | 11.6% |
云和縣 | 1.9 | 2.2 | 2.5 | 2.7 | 3.0 | 3.2 | 19.0% | 11.2% |
景寧縣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3.7% | 10.6% |
至2005年底,麗水市電源裝機容量共136.96萬千瓦,全為水電裝機。
根據有關電源建設安排,麗水市電廠裝機容量情況詳見表6-1。
報告按以下兩種方式進行電力平衡分析。
1)枯水期峰荷
麗水電網雖然擁有大量的小水電,但大部分為徑流電站,小部分為有季調節能力、不完全年調節能力的小水電站。麗水地區汛期一般出現在4~6月份,全年最高負荷一般出現在7、8月份及10~12月份,經常面臨夏季用電高峰時水電無水可發的情況,報告對枯水期峰荷水電全部停發時的麗水110千伏及以上電網進行了電力平衡分析。
2)豐水期峰荷
麗水地區水電資源豐富,預計2010年水電裝機總容量將達189.2萬千瓦。報告對豐水期峰荷時的麗水220千伏電網進行了電力平衡分析,以校核電網的送電能力。平衡時,麗水電網負荷取全年最高負荷的85%;由于麗水電網內有部分為有季調節能力、不完全年調節能力的小水電站,因此,平衡時全網小水電按85%出力。
因灘坑電站(3×20萬千瓦)以220千伏電壓等級接入溫州地區,故不列入麗水地區電力平衡。
表6-1 麗水市電廠裝機容量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麗水市合計 | 137.0 | 166.5 | 187.6 | 189.0 | 189.2 | 189.2 |
緊水灘電站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小水電(6000kW及以上) | 59.1 | 82.7 | 98.8 | 98.8 | 98.8 | 98.8 |
小火電(6000kW及以上) | ||||||
小水電(6000kW以下) | 47.8 | 53.8 | 58.8 | 60.3 | 60.4 | 60.4 |
小火電(6000kW以下) |
注:因灘坑電站以220千伏電壓等級接入溫州電網,故不列入麗水地區的電力電量平衡。
根據麗水市的電力預測及以上各電廠的裝機出力情況,可得麗水市500千伏電網電力平衡如表6-2所示。
枯水期峰荷麗水220、110千伏分縣市電力平衡情況詳見表6-3~11。
豐水期峰荷麗水220千伏分縣市電力平衡情況詳見表6-12~20。
從電力平衡的結果可以看出:
1)麗水電網受電主渠道的變化
目前,麗水電網主要依靠220千伏線路從金華、臺州、溫州等地區受電。由于麗水地區沒有小火電裝機,枯水期峰荷時其220千伏網供負荷即為全社會負荷。2007年枯水期峰荷時,麗水電網220千伏網供負荷下為80萬千瓦??煽紤]在麗水落點500千伏變電所,將500千伏變電所作為麗水地區電網受電的主要電源。2007年,在500千伏麗水變建成后,其降壓功率為36萬千瓦。
2)麗水個別縣市水電較為集中(如景寧、龍泉、慶元等),豐水期峰荷需要通過220千伏主變升壓送出的電力較枯水期峰荷降壓受進的電力多,安排220千伏主變容量時,需要從水電送出角度對這些地區的220千伏主變容量安排進行校核。
表6-2 麗水市500千伏電網枯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全社會最高負荷 | 60.6 | 71 | 80 | 89 | 98 | 105 | |
金華供麗水負荷 | 52.6 | 61.5 | 38.0 | 40.0 | 41.0 | 42.0 | |
臺州供縉云負荷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
溫州供青田負荷 | 6.0 | 7.0 | 4.0 | ||||
需500千伏大網供電 | 36.1 | 47.1 | 54.6 | 61.0 |
表6-3 蓮都區220、110千伏電網枯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全社會負荷 | 14.1 | 15.9 | 17.9 | 20.0 | 21.8 | 23.5 |
220千伏麗水變供縉云負荷 | 13.0 | |||||
220千伏靈山變供縉云負荷 | 3.5 | 3.5 | 4.0 | |||
220千伏靈山變供青田負荷 | 0.8 | 1.8 | 2.2 | 3.0 | 3.8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27.1 | 20.2 | 23.2 | 26.2 | 24.8 | 27.3 |
110千伏公用網供負荷 | 12.0 | 13.5 | 15.2 | 18.0 | 19.7 | 22.4 |
注:隨著蓮都區110千伏電網的發展,為減少重復降壓所帶來的損耗,35千伏電壓等級網絡發展將有所控制,因此考慮蓮都區220千伏變電所35千伏側所供負荷將逐步由2005年占全區負荷的15%過渡到2010年的5%。
表6-4 縉云縣220、110千伏電網枯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全社會負荷 | 13.0 | 16.3 | 18.4 | 20.7 | 22.8 | 24.8 |
220千伏麗水變供縉云負荷 | 13.0 | |||||
220千伏靈山變供縉云負荷 | 3.5 | 3.5 | 4.0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12.8 | 14.9 | 16.7 | 22.8 | 24.8 | |
110千伏公用網供負荷 | 13.0 | 13.9 | 15.6 | 17.6 | 19.4 | 21.1 |
注:縉云縣220千伏變電所35千伏側所供負荷約占全縣負荷的15%。
表6-5 青田縣220、110千伏電網枯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全社會負荷 | 12.0 | 13.8 | 15.7 | 17.5 | 19.4 | 20.9 |
220千伏靈山變供青田負荷 | 0.8 | 1.8 | 2.2 | 3.0 | 3.8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12.0 | 13.0 | 13.9 | 15.3 | 16.4 | 17.1 |
110千伏公用網供負荷 | 9.0 | 9.5 | 11.8 | 14.0 | 16.4 | 17.7 |
注:青田電網220千伏變電所35千伏側所供負荷將逐步由2005年占全縣負荷的25%過渡到2010年的15%。
表6-6 遂昌縣220、110千伏電網枯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全社會負荷 | 12.5 | 13.7 | 15.2 | 16.6 | 18.0 | 19.3 |
220千伏北山變供遂昌負荷 | 3.0 | 4.0 | ||||
220千伏遂昌變供松陽負荷 | 0.5 | 1.0 | 1.0 | 1.1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13.0 | 14.7 | 16.2 | 17.7 | 15.0 | 15.3 |
110千伏公用網供負荷 | 6.3 | 7.4 | 8.6 | 10.5 | 11.7 | 12.7 |
注:1)近期遂昌金礦、遂昌鋼廠負荷由松陽110千伏古市變供電,遠景該部分負荷納入遂昌變供區。
2)遂昌電網220千伏變電所35千伏側所供負荷將逐步由2005年占全縣負荷的20%過渡到2010年的15%。
表6-7 松陽縣220、110千伏電網枯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全社會負荷 | 4.3 | 4.7 | 5.4 | 6.0 | 6.5 | 7.0 | |
緊水灘電站聯變供松陽負荷 | 3.8 | 3.7 | 4.4 | 4.9 | 3.0 | 3.5 | |
220千伏遂昌變供松陽負荷 | 0.5 | 1.0 | 1.0 | 1.1 | |||
220千伏北山變供遂昌負荷 | 3.0 | 4.0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6.5 | 7.5 | |||||
110千伏公用網供負荷 | 7.9 | 8.3 | 9.0 | 9.6 | 8.9 | 9.3 | |
注:1)近期遂昌金礦、遂昌鋼廠負荷由松陽110千伏古市變供電,遠景該部分負荷納入遂昌變供區。
2)松陽縣220千伏變電所35千伏側所供負荷約占全縣負荷的20%。
表6-8 龍泉市220、110千伏電網枯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全社會負荷 | 3.9 | 4.4 | 5.0 | 5.5 | 5.9 | 6.3 | |
220千伏宏山變供慶元負荷 | 1.8 | 2.1 | 2.4 | 2.6 | 2.8 | ||
緊水灘電站聯變供龍泉負荷 | 1.2 | 1.3 | 1.5 | 1.6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5.7 | 6.5 | 6.1 | 6.7 | 7.2 | 4.7 | |
110千伏公用網供負荷 | 2.3 | 2.6 | 3.2 | 3.6 | 4.5 | 4.8 | |
注:龍泉電網220千伏變電所35千伏側所供負荷將逐步由2005年占全縣負荷的40%過渡到2010年的25%。
表6-9 慶元縣220、110千伏電網枯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全社會負荷 | 1.8 | 2.1 | 2.4 | 2.6 | 2.8 | 3.0 | |
220千伏宏山變供慶元負荷 | 1.8 | 2.1 | 2.4 | 2.6 | 2.8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3.0 | ||||||
110千伏公用網供負荷 | 1.8 | 2.1 | 2.4 | 2.3 | 2.5 | 2.7 | |
注:慶元縣220千伏變電所35千伏側所供負荷約占全縣負荷的10%。
表6-10 云和縣220、110千伏電網枯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全社會負荷 | 5.4 | 6.0 | 6.7 | 7.4 | 8.0 | 8.6 | |
緊水灘電站聯變供景寧負荷 | 1.6 | 2.3 | |||||
緊水灘電站聯變供松陽負荷 | 3.8 | 3.7 | 4.4 | 4.9 | 3.0 | 3.5 | |
緊水灘電站聯變供云和負荷 | 5.4 | 6.0 | 4.0 | 4.0 | 4.5 | 4.5 | |
緊水灘電站聯變供龍泉負荷 | 1.2 | 1.3 | 1.5 | 1.6 | |||
220千伏鶴溪變供云和負荷 | 2.7 | 3.4 | 3.5 | 4.1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10.7 | 12.1 | 9.6 | 10.2 | 9.0 | 9.6 | |
110千伏公用網供負荷 | 5.4 | 6.0 | 6.7 | 7.4 | 8.0 | 8.6 | |
注:1)220千伏網供負荷含緊水灘電站聯變所供負荷。
表6-11 景寧縣220、110千伏電網枯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全社會負荷 | 1.6 | 2.3 | 2.6 | 2.8 | 3.1 | 3.3 | |
緊水灘電站聯變供景寧負荷 | 1.6 | 2.3 | |||||
220千伏鶴溪變供云和負荷 | 2.7 | 3.4 | 3.5 | 4.1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5.3 | 6.2 | 6.6 | 7.4 | |||
110千伏公用網供負荷 | 1.6 | 2.3 | 2.3 | 2.5 | 2.8 | 3.0 | |
注:景寧縣220千伏變電所35千伏側所供負荷約占全縣負荷的10%。
表6-12 蓮都區220千伏電網豐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負荷 | 12.0 | 13.5 | 15.2 | 17.0 | 18.6 | 20.0 |
110千伏及以下電廠容量合計 | 10.1 | 14.9 | 14.9 | 14.9 | 14.9 | 14.9 |
6000kW及以上小水電容量 | 4.8 | 9.6 | 9.6 | 9.6 | 9.6 | 9.6 |
6000kW以下小水電容量 | 5.3 | 5.3 | 5.3 | 5.3 | 5.3 | 5.3 |
小水電平衡 | 8.5 | 12.6 | 12.6 | 12.6 | 12.6 | 12.6 |
220千伏麗水變供縉云負荷 | 7.5 | |||||
220千伏靈山變供縉云負荷 | 3.0 | 3.0 | 3.4 | |||
220千伏靈山變供青田負荷 | 0.7 | 1.5 | 1.9 | 1.5 | 1.9 | |
220千伏麗水變供云和負荷 | -7.7 | -7.2 | -5.6 | -5.2 | -5.2 | -5.2 |
220千伏麗水變供景寧負荷 | -18.7 | -21.5 | -12.0 | -12.0 | -11.0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15.5 | -24.2 | -10.5 | -7.6 | -8.8 | 4.1 |
注:負荷取全社會負荷的85%,水電出力取裝機容量的85%,下同。
表6-13 縉云縣220千伏電網豐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負荷 | 11.1 | 13.9 | 15.6 | 17.6 | 19.4 | 21.1 |
110千伏及以下電廠容量合計 | 4.2 | 4.2 | 5.2 | 5.2 | 5.2 | 5.2 |
6000kW及以上小水電容量 | 1.0 | 1.0 | 2.0 | 2.0 | 2.0 | 2.0 |
6000kW以下小水電容量 | 3.2 | 3.2 | 3.2 | 3.2 | 3.2 | 3.2 |
小水電平衡 | 3.5 | 3.5 | 4.4 | 4.4 | 4.4 | 4.4 |
220千伏麗水變供縉云負荷 | 7.5 | |||||
220千伏靈山變供縉云負荷 | 3.0 | 3.0 | 3.4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7.4 | 8.3 | 9.8 | 15.0 | 16.7 |
表6-14 青田縣220千伏電網豐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負荷 | 10.2 | 11.7 | 13.4 | 14.9 | 16.4 | 17.7 |
110千伏及以下電廠容量合計 | 9.2 | 18.5 | 19.3 | 19.3 | 19.3 | 19.3 |
6000kW及以上小水電容量 | 3.2 | 12.5 | 13.3 | 13.3 | 13.3 | 13.3 |
6000kW以下小水電容量 | 6.0 | 6.0 | 6.0 | 6.0 | 6.0 | 6.0 |
小水電平衡 | 7.8 | 15.7 | 16.4 | 16.4 | 16.4 | 16.4 |
220千伏靈山變供青田負荷 | 0.7 | 1.5 | 1.9 | 1.5 | 1.9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2.4 | -4.7 | -4.6 | -3.4 | -1.5 | -0.6 |
表6-15 遂昌縣220千伏電網豐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負荷 | 10.6 | 11.7 | 13.0 | 14.1 | 15.3 | 16.4 |
110千伏及以下電廠容量合計 | 12.24 | 13.20 | 20.56 | 20.56 | 20.56 | 20.56 |
6000kW及以上小水電容量 | 6.5 | 7.2 | 14.5 | 14.5 | 14.5 | 14.5 |
6000kW以下小水電容量 | 5.7 | 6.0 | 6.0 | 6.0 | 6.0 | 6.0 |
小水電平衡 | 10.4 | 11.2 | 17.5 | 17.5 | 17.5 | 17.5 |
220千伏北山變供遂昌負荷 | 2.0 | 2.3 | ||||
220千伏遂昌變供松陽負荷 | -2.5 | -2.1 | -1.5 | -1.0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2.3 | -1.6 | -6.0 | -4.3 | -4.2 | -3.4 |
注:近期遂昌金礦、遂昌鋼廠負荷由松陽110千伏古市變供電,遠景該部分負荷納入遂昌變供區。
表6-16 松陽縣220千伏電網豐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負荷 | 3.6 | 4.0 | 4.6 | 5.1 | 5.6 | 6.0 | |
110千伏及以下電廠容量合計 | 7.1 | 7.1 | 7.1 | 7.1 | 7.1 | 7.1 | |
6000kW及以上小水電容量 | 3.9 | 3.9 | 3.9 | 3.9 | 3.9 | 3.9 | |
6000kW以下小水電容量 | 3.2 | 3.2 | 3.2 | 3.2 | 3.2 | 3.2 | |
小水電平衡 | 6.1 | 6.1 | 6.1 | 6.1 | 6.1 | 6.1 | |
緊水灘電站聯變供松陽負荷 | 1.0 | 1.2 | |||||
220千伏遂昌變供松陽負荷 | -2.5 | -2.1 | -1.5 | -1.0 | |||
220千伏北山變供遂昌負荷 | 2.0 | 2.3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1.5 | 2.2 | |||||
注:近期遂昌金礦、遂昌鋼廠負荷由松陽110千伏古市變供電,遠景該部分負荷納入遂昌變供區。
表6-17 龍泉市220千伏電網豐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負荷 | 3.3 | 3.8 | 4.2 | 4.6 | 5.1 | 5.4 | |
110千伏及以下電廠容量合計 | 15.1 | 19.7 | 22.8 | 23.2 | 23.2 | 23.2 | |
6000kW及以上小水電容量 | 7.7 | 10.4 | 11.0 | 11.0 | 11.0 | 11.0 | |
6000kW以下小水電容量 | 7.4 | 9.3 | 11.8 | 12.2 | 12.2 | 12.2 | |
小水電平衡 | 12.8 | 16.7 | 19.4 | 19.7 | 19.7 | 19.7 | |
220千伏宏山變供慶元負荷 | -7.8 | -12.6 | -17.1 | -17.8 | -17.8 | -6.0 | |
緊水灘電站聯變供龍泉負荷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17.4 | -25.6 | -32.3 | -32.9 | -32.5 | -20.3 | |
表6-18 慶元縣220千伏電網豐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負荷 | 1.5 | 1.7 | 2.0 | 2.2 | 2.4 | 2.5 | |
110千伏及以下電廠容量合計 | 11.0 | 16.9 | 22.5 | 23.5 | 23.7 | 23.7 | |
6000kW及以上小水電容量 | 6.6 | 11.1 | 15.8 | 15.8 | 15.8 | 15.8 | |
6000kW以下小水電容量 | 4.4 | 5.8 | 6.7 | 7.7 | 7.9 | 7.9 | |
小水電平衡 | 9.4 | 14.3 | 19.1 | 20.0 | 20.2 | 20.2 | |
220千伏宏山變供慶元負荷 | -7.8 | -12.6 | -17.1 | -17.8 | -17.8 | -6.0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11.6 | ||||||
表6-19 云和縣220千伏電網豐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負荷 | 4.6 | 5.1 | 5.7 | 6.3 | 6.8 | 7.3 | |||||||
110千伏及以下電廠容量合計 | 14.5 | 14.5 | 14.5 | 14.5 | 14.5 | 14.5 | |||||||
6000kW及以上小水電容量 | 11.9 | 11.9 | 11.9 | 11.9 | 11.9 | 11.9 | |||||||
6000kW以下小水電容量 | 2.6 | 2.6 | 2.6 | 2.6 | 2.6 | 2.6 | |||||||
小水電平衡 | 12.3 | 12.3 | 12.3 | 12.3 | 12.3 | 12.3 | |||||||
緊水灘電站聯變供松陽負荷 | 1.0 | 1.2 | |||||||||||
220千伏麗水變供云和負荷 | -7.7 | -7.2 | -5.6 | -5.2 | -5.2 | -5.2 | |||||||
220千伏鶴溪變供云和負荷 | -1.0 | -0.8 | -0.3 | 0.2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1.0 | 1.2 | |||||||||||
注:220千伏網供含緊水灘電站聯變所供負荷。
表6-20 景寧縣220千伏電網豐水期峰荷電力平衡表 單位:萬千瓦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負荷 | 1.4 | 2.0 | 2.2 | 2.4 | 2.6 | 2.8 | |
110千伏及以下電廠容量合計 | 23.6 | 27.7 | 30.8 | 30.8 | 30.8 | 30.8 | |
6000kW及以上小水電容量 | 13.5 | 15.2 | 16.8 | 16.8 | 16.8 | 16.8 | |
6000kW以下小水電容量 | 10.1 | 12.5 | 14.1 | 14.1 | 14.1 | 14.1 | |
小水電平衡 | 20.1 | 23.5 | 26.2 | 26.2 | 26.2 | 26.2 | |
220千伏麗水變供景寧負荷 | -18.7 | -21.5 | -12.0 | -12.0 | -11.0 | ||
220千伏鶴溪變供云和負荷 | -1.0 | -0.8 | -0.3 | 0.2 | |||
220千伏網供負荷 | -13.0 | -12.6 | -12.8 | -23.2 | |||
針對麗水經濟發展及電力系統現狀,繼續加強電網建設,逐步解決局部地區存在的供需矛盾,開發與節約并重,適度超前,留有裕度。
協調發展各電壓等級電網,合理安排輸變電項目,確保電網建設的經濟性;重視電網與電源建設的相互適應能力。
各電壓等級的電網應根據用電的需求,合理規劃供電容量和電網結構,在滿足電網安全、穩定、靈活運行的基礎上,分區平衡,減少電磁環網,避免重復投資。
本規劃中,麗水地區220、110千伏電網的供電容載比原則上分別按1.8、2.0左右考慮,對于城市電網的容載比,可根據用電性質及可靠性的要求略有提高。另外,由于麗水地區水電資源豐富,規劃中還專項安排了220千伏水電送出輸變電項目。
各電壓等級電網的規劃還應根據用電負荷的規模和特性,作好無功電壓規劃,充分體現無功就地、分層平衡的原則,增加無功電壓調節手段,提高電能質量與電網經濟運行水平。
本報告對麗水電網按負荷進行了電網規劃,主要按枯水期峰荷的平衡結果進行各級電網的主變容量安排,并按豐水期峰荷的平衡結果進行對220千伏電網的主變容量進行了校核。
規劃于“十一五”中期在麗水落點500千伏麗水變,新增主變容量75萬千伏安。2010年,麗水市500千伏網供負荷約61萬千瓦,屆時麗水電網可擴建麗水變第2臺75萬千伏安主變。
根據各縣(市)的供電平衡結果,“十一五”期間220千伏變電容量安排如下:
蓮都區:至2010年,220千伏網供負荷約27.3萬千瓦,需新建變電所2座,新增變電容量36萬千伏安。至2010年,擁有220千伏變電所3座,主變容量63萬千伏安,220千伏容載比約為2.31左右。蓮都區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見表7.2-1。
縉云縣:至2010年,220千伏網供負荷約24.8萬千瓦,需新建變電所2座、擴建1座,新增變電容量36萬千伏安。至2010年,擁有220千伏變電所2座,主變容量48萬千伏安,220千伏容載比約為1.94左右??N云縣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見表7.2-2。
青田縣:至2010年,220千伏網供負荷約17.1萬千瓦,需擴建變電所1座,新增變電容量15萬千伏安。至2010年,擁有220千伏變電所1座,主變容量30萬千伏安,220千伏容載比約為1.76左右。由于負荷增長迅速,青田縣需于“十一五”末期建成220千伏胡岙變,考慮到220千伏變電所建設進度,宜將該變電所安排在2008年開展前期工作。青田縣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見表7.2-3。
遂昌縣:至2010年,220千伏網供負荷約15.3萬千瓦,需擴建變電所1座,新增變電容量15萬千伏安。至2010年,擁有220千伏變電所1座,主變容量30萬千伏安,220千伏容載比約為1.97左右。遂昌縣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見表7.2-4。
松陽縣:至2010年,220千伏網供負荷約7.5萬千瓦,需新建變電所1座,新增變電容量15萬千伏安。至2010年,擁有220千伏變電所1座,主變容量15萬千伏安,220千伏容載比約為1.99左右。松陽縣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見表7.2-5。
龍泉市:至2010年,220千伏網供負荷約4.7萬千瓦,需擴建變電所1座,新增變電容量15萬千伏安。至2010年,擁有220千伏變電所1座,主變容量30萬千伏安,220千伏容載比約為6.32左右,不計為水電送出專項安排的慶元縣的松源變擴建(15萬千伏安)時,220千伏容載比約為3.89左右。龍泉市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見表7.2-6。
慶元縣:至2010年,220千伏網供負荷約3萬千瓦、豐水期需送出水電約12萬千瓦,為水電送出需新建變電所1座,新增變電容量15萬千伏安。至2010年,擁有220千伏變電所1座,主變容量15萬千伏安,220千伏容載比約為5.03左右。慶元縣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見表7.2-7。
云和縣:“十一五”期間,由于負荷增長迅速,加強電網主網架的需要,需建設云和縣220千伏仙宮變,考慮到220千伏變電所建設進度,宜該變電所安排在2007年開展前期工作。云和縣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見表7.2-8。
景寧縣:至2010年,220千伏網供負荷約7.4萬千瓦、需新建變電所1座,豐水期送出水電約23萬千瓦,為水電送出需擴建變電所1座,新增變電容量30萬千伏安。至2010年,擁有220千伏變電所1座,主變容量30萬千伏安,220千伏容載比約為4.08左右,不計為水電送出專項安排的鶴溪變擴建(15萬千伏安)項目時,220千伏容載比約為2.02左右。景寧縣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見表7.2-9。
可見,至2010年,蓮都區、縉云縣、青田縣、遂昌縣和松陽縣等各縣市220千伏供電容載比控制在1.76~2.31之間,較為合理。由于為滿足水電送出專項安排了220千伏松源輸變電工程和220千伏鶴溪變二期工程(合計30萬千伏安),因此龍泉、慶元、云和、景寧各縣市的220千伏供電容載比較高,2010年分別為6.32、5.03、2.50、4.08;若未考慮以上兩個項目,則2010年龍泉、慶元(220千伏宏山變主供)的220千伏供電容載比為3.89,景寧縣的220千伏供電容載比為2.02。
綜上所述,麗水地區在“十一五”期間合計需新、擴建220千伏變電所分別為9座、5座,新增變電容量225萬千伏安;其中為滿足水電送出專項安排的工程為220千伏松源輸變電工程和220千伏鶴溪變二期工程。需要在“十一五”末建成云和220千伏仙宮變,青田縣的220千伏胡岙變。
麗水地區500、220千伏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匯總見表7.2-10~12。
根據各縣(市)的供電平衡結果,2006~2010年期間新增110千伏變電容量安排如下:
蓮都區新建變電所4座、擴建變電所3座,新增變電容量32萬千伏安;
縉云縣新建變電所4座、擴建變電所2座,新增變電容量29萬千伏安;
青田縣新建變電所4座、擴建變電所2座,新增變電容量27萬千伏安;
遂昌縣新建2座、擴建變電所2座,新增變電容量16萬千伏安;
松陽縣新建變電所2座、擴建變電所1座,新增變電容量13萬千伏安;其中黃南輸變電工程為水電送出專項工程。
龍泉市新建變電所1座,新增變電容量4萬千伏安;
慶元縣新建變電所2座,新增變電容量9萬千伏安;其中屏都變是由于110KV慶元變電所存在防汛安全隱患,為保證慶元電網安全與可靠運行而要求建設。
云和縣新建變電所1座、擴建1座,新增變電容量9萬千伏安;
景寧縣無新建、擴建變電所;景寧縣負荷增長迅速,預計將在“十二五”初期建成110千伏油田變,考慮到變電所建設進度,宜將該變電所安排在2009年開展前期工作。
合計需新、擴建110千伏變電所分別為20座、11座,新增變電容量139萬千伏安。其中慶元縣由于110千伏慶元變存在防汛安全隱患而新建了屏都變,因此110千伏容載比達到了5.70,若未考慮建設則容載比為3.84;松陽縣由于為水電送出而建設了黃南輸變電工程,110千伏容載比達到了2.52,若未考慮建設則容載比為2.08;其余各縣市110千伏容載比均在1.92~2.25之間,較為合理。
110千伏變電所容量具體情況見表7.2-1~7.2-9、7.2-13、7.2-14。
為全省人均用電量的%
為全省人均用電量的%
表7.2-1 蓮都區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 單位:萬千瓦、萬千伏安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22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27.1 | 20.2 | 23.2 | 26.2 | 24.8 | 27.3 |
220千伏豐水峰荷網供負荷 | -15.5 | -24.2 | -10.5 | -7.6 | -8.8 | 4.1 |
22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27 | 45 | 45 | 45 | 45 | 63 |
其中:麗水變 | 27 | 27 | 27 | 27 | 27 | 27 |
靈山變 | 18 | 18 | 18 | 18 | 18 | |
上橋變 | 18 | |||||
220千伏容載比 | 1.00 | 2.23 | 1.94 | 1.72 | 1.81 | 2.31 |
11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2.0 | 13.5 | 15.2 | 18.0 | 19.7 | 22.4 |
11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17.45 | 26.45 | 35.45 | 40.45 | 40.45 | 49.45 |
其中:碧湖變 | 3.15 | 3.15 | 3.15 | 3.15 | 3.15 | 7.15 |
巖泉變 | 6.3 | 6.3 | 6.3 | 6.3 | 6.3 | 6.3 |
濱江變 | 4 | 4 | 8 | 8 | 8 | 8 |
水閣變 | 4 | 4 | 4 | 4 | 4 | 4 |
麗陽變 | 4 | 4 | 4 | 4 | 4 | |
龍石變 | 5 | 10 | 10 | 10 | 10 | |
城東變 | 5 | 5 | 5 | |||
張村變 | 5 | |||||
110千伏容載比 | 1.46 | 1.96 | 2.33 | 2.25 | 2.06 | 2.21 |
表7.2-2 縉云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 單位:萬千瓦、萬千伏安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22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2.8 | 14.9 | 16.7 | 22.8 | 24.8 | |
220千伏豐水峰荷網供負荷 | 7.4 | 8.3 | 9.8 | 15.0 | 16.7 | |
22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15 | 30 | 30 | 48 | 48 | |
其中:仙都變 | 15 | 30 | 30 | 30 | 30 | |
白峰變 | 18 | 18 | ||||
220千伏容載比 | 1.17 | 2.01 | 1.80 | 2.10 | 1.94 | |
11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3.0 | 13.9 | 15.6 | 17.6 | 19.4 | 21.1 |
11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17.45 | 22.45 | 32.45 | 36.45 | 41.45 | 46.45 |
其中:壺鎮變 | 6.3 | 6.3 | 6.3 | 6.3 | 6.3 | 6.3 |
縉云變 | 7.15 | 7.15 | 7.15 | 7.15 | 7.15 | 7.15 |
黃龍變 | 4 | 4 | 4 | 8 | 8 | 8 |
里隆變 | 5 | 10 | 10 | 10 | 10 | |
舒洪變 | 5 | 5 | ||||
東山變 | 5 | 5 | 5 | 5 | ||
城關變 | 5 | |||||
110千伏容載比 | 1.34 | 1.62 | 2.07 | 2.07 | 2.14 | 2.20 |
表7.2-3 青田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 單位:萬千瓦、萬千伏安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22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2.0 | 13.0 | 13.9 | 15.3 | 16.4 | 17.1 |
220千伏豐水峰荷網供負荷 | 2.4 | -4.7 | -4.6 | -3.4 | -1.5 | -0.6 |
22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15 | 15 | 30 | 30 | 30 | 30 |
其中:青田變 | 15 | 15 | 30 | 30 | 30 | 30 |
胡岙變 | 開展前期 | 開展前期 | 18 | |||
220千伏容載比 | 1.25 | 1.16 | 2.15 | 1.95 | 1.83 | 1.76 |
11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9.0 | 9.5 | 11.8 | 14.0 | 16.4 | 17.7 |
11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11.15 | 19.15 | 24.15 | 29.15 | 33.15 | 38.15 |
其中:溫溪變 | 7.15 | 7.15 | 7.15 | 7.15 | 7.15 | 7.15 |
港頭變 | 4 | 8 | 8 | 8 | 8 | 8 |
東源變 | 4 | 4 | 4 | 8 | 8 | |
石帆變 | 5 | |||||
高湖變 | 5 | 5 | 5 | |||
油竹變 | 5 | 5 | 5 | 5 | ||
110千伏容載比 | 1.24 | 2.01 | 2.04 | 2.08 | 2.02 | 2.15 |
表7.2-4 遂昌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 單位:萬千瓦、萬千伏安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22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3.0 | 14.7 | 16.2 | 17.7 | 15.0 | 15.3 |
220千伏豐水峰荷網供負荷 | -2.3 | -1.6 | -6.0 | -4.3 | -4.2 | -3.4 |
22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15 | 30 | 30 | 30 | 30 | 30 |
其中:遂昌變 | 15 | 30 | 30 | 30 | 30 | 30 |
220千伏容載比 | 1.16 | 2.04 | 1.85 | 1.70 | 2.00 | 1.97 |
11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6.3 | 7.4 | 8.6 | 10.5 | 11.7 | 12.7 |
11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10.3 | 14.3 | 18.3 | 22.3 | 26.3 | 26.3 |
其中:金溪變 | 7.15 | 7.15 | 7.15 | 7.15 | 7.15 | 7.15 |
石練變 | 3.15 | 3.15 | 7.15 | 7.15 | 7.15 | 7.15 |
楓樹變 | 4 | 8 | 8 | |||
焦灘變 | 4 | 4 | 4 | 4 | 4 | |
110千伏容載比 | 1.62 | 1.94 | 2.14 | 2.13 | 2.25 | 2.06 |
表7.2-5 松陽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 單位:萬千瓦、萬千伏安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22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6.5 | 7.5 | ||||
220千伏豐水峰荷網供負荷 | 1.5 | 2.2 | ||||
22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15 | 15 | ||||
北山變 | 15 | 15 | ||||
220千伏容載比 | 2.29 | 1.99 | ||||
11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7.9 | 8.3 | 9.0 | 9.6 | 8.9 | 9.3 |
11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10.3 | 10.3 | 19.3 | 19.3 | 23.3 | 23.3 |
其中:西屏變 | 3.15 | 3.15 | 7.15 | 7.15 | 7.15 | 7.15 |
古市變 | 7.15 | 7.15 | 7.15 | 7.15 | 7.15 | 7.15 |
延慶變 | 5 | 5 | 5 | 5 | ||
黃南變 | 4 | 4 | ||||
110千伏容載比 | 1.31 | 1.23 | 2.14 | 2.01 | 2.63 | 2.52 |
表7.2-6 龍泉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 單位:萬千瓦、萬千伏安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22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5.7 | 6.5 | 6.1 | 6.7 | 7.2 | 4.7 |
220千伏豐水峰荷網供負荷 | -17.4 | -25.6 | -32.3 | -32.9 | -32.5 | -20.3 |
22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15 | 30 | 30 | 30 | 30 | 30 |
宏山變 | 15 | 30 | 30 | 30 | 30 | 30 |
220千伏容載比 | 2.64 | 4.64 | 4.90 | 4.45 | 4.15 | 6.32/3.89 |
11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2.3 | 2.6 | 3.2 | 3.6 | 4.5 | 4.8 |
11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5.15 | 5.15 | 9.15 | 9.15 | 9.15 | 9.15 |
其中:龍泉變 | 5.15 | 5.15 | 5.15 | 5.15 | 5.15 | 5.15 |
安仁變 | 4 | 4 | 4 | 4 | ||
110千伏容載比 | 2.21 | 1.94 | 2.84 | 2.57 | 2.05 | 1.92 |
注:2010年龍泉220千伏容載比數據“3.89”是指未計及為水電送出專項安排的松源變新建(15萬千伏安)項目時的容載比情況。
表7.2-7 慶元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 單位:萬千瓦、萬千伏安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22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3.0 | |||||
220千伏豐水峰荷網供負荷 | -11.6 | |||||
22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15 | |||||
松源變 | 15 | |||||
220千伏容載比 | 5.03/0 | |||||
11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8 | 2.1 | 2.4 | 2.3 | 2.5 | 2.7 |
11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6.3 | 10.3 | 10.3 | 15.3 | 15.3 | 15.3 |
其中:慶元變 | 6.3 | 6.3 | 6.3 | 6.3 | 6.3 | 6.3 |
荷地變 | 4 | 4 | 4 | 4 | 4 | |
屏都變 | 5 | 5 | 5 | |||
110千伏容載比 | 3.50 | 5.02 | 4.37 | 6.62 | 6.09 | 5.70 |
注:2010年慶元220千伏容載比數據“0”是指未計及為水電送出專項安排的松源變新建(15萬千伏安)項目時的容載比情況。
表7.2-8 云和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 單位:萬千瓦、萬千伏安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22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0.7 | 12.1 | 9.6 | 10.2 | 9.0 | 9.6 |
220千伏豐水峰荷網供負荷 | ||||||
22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24 | 24 | 24 | 24 | 24 | 24 |
緊水灘聯變 | 24 | 24 | 24 | 24 | 24 | 24 |
仙宮變 | 開展前期 | 開展前期 | 18 | 18 | ||
220千伏容載比 | 2.24 | 1.99 | 2.50 | 2.35 | 2.67 | 2.50 |
11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5.4 | 6.0 | 6.7 | 7.4 | 8.0 | 8.6 |
11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10.3 | 10.3 | 15.3 | 15.3 | 19.3 | 19.3 |
其中:云和變 | 7.15 | 7.15 | 7.15 | 7.15 | 7.15 | 7.15 |
白龍變 | 3.15 | 3.15 | 3.15 | 3.15 | 7.15 | 7.15 |
楊柳變 | 5 | 5 | 5 | 5 | ||
110千伏容載比 | 1.92 | 1.72 | 2.27 | 2.07 | 2.40 | 2.25 |
表7.2-9 景寧新增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 單位:萬千瓦、萬千伏安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22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5.3 | 6.2 | 6.6 | 7.4 | ||
220千伏豐水峰荷網供負荷 | -13.0 | -12.6 | -12.8 | -23.2 | ||
22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15 | 15 | 15 | 30 | ||
鶴溪變 | 15 | 15 | 15 | 30 | ||
220千伏容載比 | 2.82 | 2.41 | 2.26 | 4.08/2.02 | ||
110千伏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6 | 2.3 | 2.3 | 2.5 | 2.8 | 3.0 |
110千伏變電容量合計 | 6.3 | 6.3 | 6.3 | 6.3 | 6.3 | 6.3 |
其中:景寧變 | 6.3 | 6.3 | 6.3 | 6.3 | 6.3 | 6.3 |
油田變 | 開展前期 | 開展前期 | ||||
110千伏容載比 | 3.94 | 2.69 | 2.71 | 2.48 | 2.27 | 2.13 |
注:2010年景寧220千伏容載比數據“2.02”是指未計及為水電送出專項安排的鶴溪變擴建(15萬千伏安)項目時的容載比情況
表7.2-10 麗水分縣市新增220千伏變電容量及容載比匯總情況 單位:萬千瓦、萬千伏安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蓮都 | 變電容量 | 27 | 45 | 45 | 45 | 45 | 63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27.1 | 20.2 | 23.2 | 26.2 | 24.8 | 27.3 | |
豐水期峰荷網供負荷 | -15.5 | -24.2 | -10.5 | -7.6 | -8.8 | 4.1 | |
容載比 | 1.00 | 2.23 | 1.94 | 1.72 | 1.81 | 2.31 | |
縉云 | 變電容量 | 15 | 30 | 30 | 48 | 48 |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2.8 | 14.9 | 16.7 | 22.8 | 24.8 | ||
豐水期峰荷網供負荷 | 7.4 | 8.3 | 9.8 | 15.0 | 16.7 | ||
容載比 | 1.17 | 2.01 | 1.80 | 2.10 | 1.94 | ||
青田 | 變電容量 | 15 | 15 | 30 | 30 | 30 | 30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2.0 | 13.0 | 13.9 | 15.3 | 16.4 | 17.1 | |
豐水期峰荷網供負荷 | 2.4 | -4.7 | -4.6 | -3.4 | -1.5 | -0.6 | |
容載比 | 1.25 | 1.16 | 2.15 | 1.95 | 1.83 | 1.76 | |
遂昌 | 變電容量 | 15 | 30 | 30 | 30 | 30 | 30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3.0 | 14.7 | 16.2 | 17.7 | 15.0 | 15.3 | |
豐水期峰荷網供負荷 | -2.3 | -1.6 | -6.0 | -4.3 | -4.2 | -3.4 | |
容載比 | 1.16 | 2.04 | 1.85 | 1.70 | 2.00 | 1.97 | |
松陽 | 變電容量 | 15 | 15 |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6.5 | 7.5 | |||||
豐水期峰荷網供負荷 | 1.5 | 2.2 | |||||
容載比 | 2.29 | 1.99 | |||||
龍泉 | 變電容量 | 15 | 30 | 30 | 30 | 30 | 30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5.7 | 6.5 | 6.1 | 6.7 | 7.2 | 4.7 | |
豐水期峰荷網供負荷 | -17.4 | -25.6 | -32.3 | -32.9 | -32.5 | -20.3 | |
容載比 | 2.64 | 4.64 | 4.90 | 4.45 | 4.15 | 6.32/3.89 | |
慶元 | 變電容量 | 15 |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3.0 | ||||||
豐水期峰荷網供負荷 | -11.6 | ||||||
容載比 | 5.03/0 |
表7.2-10(續)麗水分縣市新增220千伏變電容量及容載比匯總情況 單位:萬千瓦、萬千伏安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云和 | 變電容量 | 24 | 24 | 24 | 24 | 24 | 24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0.7 | 12.1 | 9.6 | 10.2 | 9.0 | 9.6 | |
豐水期峰荷網供負荷 | 1.0 | 1.2 | |||||
容載比 | 2.24 | 1.99 | 2.50 | 2.35 | 2.67 | 2.50 | |
景寧 | 變電容量 | 15 | 15 | 15 | 30 |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5.3 | 6.2 | 6.6 | 7.4 | |||
豐水期峰荷網供負荷 | -13.0 | -12.6 | -12.8 | -23.2 | |||
容載比 | 2.82 | 2.41 | 2.26 | 4.08/2.02 |
注:1 夏季高峰后投產的項目不參與當年的供電平衡。
2 2006年及以后項目均按夏季高峰前投產考慮(下同)。
3 豐水期峰荷時,負荷取最高負荷的85%,水電機組出力取裝機容量的85%(下同)。
4 2010年龍泉、云和、景寧220千伏容載比數據“3.89”、“0”、“2.02”是指未計及為水電送出專項安排的鶴溪變擴建(15萬千伏安)、松源變新建(15萬千伏安)項目時的容載比情況。
表7.2-11 500、220千伏變電容量及容載比情況 單位:萬千瓦、萬千伏安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麗水500千伏網供負荷 | 36.1 | 42.6 | 49.6 | 61.0 | ||
500千伏麗水變電容量 | 75 | 75 | 75 | 150 | ||
麗水500千伏容載比 | 2.08 | 1.76 | 1.51 | 2.46 | ||
麗水220千伏網供負荷 | 68.5 | 79.3 | 89.4 | 99.0 | 108.4 | 116.7 |
麗水220千伏變電容量 | 96 | 159 | 204 | 204 | 237 | 285 |
麗水變 | 27 | 27 | 27 | 27 | 27 | 27 |
靈山變 | 18 | 18 | 18 | 18 | 18 | |
上橋變 | 18 | |||||
仙都變 | 15 | 30 | 30 | 30 | 30 | |
白峰變 | 18 | 18 | ||||
青田變 | 15 | 15 | 30 | 30 | 30 | 30 |
遂昌變 | 15 | 30 | 30 | 30 | 30 | 30 |
北山變 | 15 | 15 | ||||
宏山變 | 15 | 30 | 30 | 30 | 30 | 30 |
松源變 | 15 | |||||
緊水灘聯變 | 24 | 24 | 24 | 24 | 24 | 24 |
鶴溪變 | 15 | 15 | 15 | 30 | ||
胡岙變 | 開展前期 | 開展前期 | 18 | |||
仙宮變 | 開展前期 | 開展前期 | 18 | 18 | ||
麗水220千伏容載比 | 1.40 | 2.01 | 2.28 | 2.06 | 2.19 | 2.44/2.19 |
注:1 夏季高峰后投產的項目不參與當年的供電平衡;
2 2006年及以后項目均按夏季高峰前投產考慮(下同)。
3 網供負荷為枯水期峰荷網供負荷。
4 2010年麗水220千伏容載比數據“2.19”是指未計及為水電送出專項安排的鶴溪變擴建(15萬千伏安)和松源變新建(15萬千伏安)項目時的容載比情況。
表7.2-12 “十一五”期間麗水安排新增220千伏容量情況 單位:萬千伏安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麗水地區 | 63 | 45 | 51 | 66 | |
靈山輸變電 | 18 | ||||
遂昌變擴建 | 15 | ||||
仙都輸變電 | 15 | ||||
宏山變擴建 | 15 | ||||
仙都變擴建 | 15 | ||||
青田變擴建 | 15 | ||||
鶴溪輸變電 | 15 | ||||
鶴溪變擴建 | 15 | ||||
松源輸變電 | 15 | ||||
上橋輸變電 | 18 | ||||
北山輸變電 | 15 | ||||
白峰輸變電 | 18 | ||||
胡岙變 | 開展前期 | 開展前期 | 18 | ||
仙宮變 | 開展前期 | 開展前期 | 18 | 18 | |
五年新增合計 | 225 |
表7.2-13 麗水新增110千伏變電容量及容載比匯總情況 單位:萬千瓦、萬千伏安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全地區 | 變電容量 | 94.7 | 124.7 | 170.7 | 193.7 | 214.7 | 233.7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59.3 | 65.7 | 74.9 | 85.5 | 93.8 | 102.1 | |
容載比 | 1.60 | 1.90 | 2.28 | 2.27 | 2.29 | 2.29 | |
蓮都 | 變電容量 | 17.45 | 26.45 | 35.45 | 40.45 | 40.45 | 49.45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2.0 | 13.5 | 15.2 | 18.0 | 19.7 | 22.4 | |
容載比 | 1.46 | 1.96 | 2.33 | 2.25 | 2.06 | 2.21 | |
縉云 | 變電容量 | 17.45 | 22.45 | 32.45 | 36.45 | 41.45 | 46.45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3.0 | 13.9 | 15.6 | 17.6 | 19.4 | 21.1 | |
容載比 | 1.34 | 1.62 | 2.07 | 2.07 | 2.14 | 2.20 | |
青田 | 變電容量 | 11.15 | 19.15 | 24.15 | 29.15 | 33.15 | 38.15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9.0 | 9.5 | 11.8 | 14.0 | 16.4 | 17.7 | |
容載比 | 1.24 | 2.01 | 2.04 | 2.08 | 2.02 | 2.15 | |
遂昌 | 變電容量 | 10.3 | 14.3 | 18.3 | 22.3 | 26.3 | 26.3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6.3 | 7.4 | 8.6 | 10.5 | 11.7 | 12.7 | |
容載比 | 1.62 | 1.94 | 2.14 | 2.13 | 2.25 | 2.06 | |
松陽 | 變電容量 | 10.3 | 10.3 | 19.3 | 19.3 | 23.3 | 23.3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7.9 | 8.3 | 9.0 | 9.6 | 8.9 | 9.3 | |
容載比 | 1.31 | 1.23 | 2.14 | 2.01 | 2.63 | 2.52 | |
龍泉 | 變電容量 | 5.15 | 5.15 | 9.15 | 9.15 | 9.15 | 9.15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2.3 | 2.6 | 3.2 | 3.6 | 4.5 | 4.8 | |
容載比 | 2.21 | 1.94 | 2.84 | 2.57 | 2.05 | 1.92 | |
慶元 | 變電容量 | 6.3 | 10.3 | 10.3 | 15.3 | 15.3 | 15.3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8 | 2.1 | 2.4 | 2.3 | 2.5 | 2.7 | |
容載比 | 3.50 | 5.02 | 4.37 | 6.62 | 6.09 | 5.70 | |
云和 | 變電容量 | 10.3 | 10.3 | 15.3 | 15.3 | 19.3 | 19.3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5.4 | 6.0 | 6.7 | 7.4 | 8.0 | 8.6 | |
容載比 | 1.92 | 1.72 | 2.27 | 2.07 | 2.40 | 2.25 | |
景寧 | 變電容量 | 6.3 | 6.3 | 6.3 | 6.3 | 6.3 | 6.3 |
枯水峰荷網供負荷 | 1.6 | 2.3 | 2.3 | 2.5 | 2.8 | 3.0 | |
容載比 | 3.94 | 2.69 | 2.71 | 2.48 | 2.27 | 2.13 |
注:1 夏季高峰后投產的項目不參與當年的供電平衡;
2 2006年及以后項目均按夏季高峰前投產考慮(下同)。
表7.2-14 “十一五”期間麗水新增110千伏容量情況 單位:萬千伏安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麗水地區 | 30 | 46 | 23 | 21 | 19 |
麗陽輸變電 | 4 | ||||
龍石輸變電 | 5 | ||||
里隆輸變電 | 5 | ||||
港頭變擴建 | 4 | ||||
東源輸變電 | 4 | ||||
焦灘輸變電 | 4 | ||||
荷地輸變電 | 4 | ||||
濱江變擴建 | 4 | ||||
龍石變擴建 | 5 | ||||
里隆變擴建 | 5 | ||||
東山輸變電 | 5 | ||||
油竹輸變電 | 5 | ||||
石練變擴建 | 4 | ||||
西屏變擴建 | 4 | ||||
延慶輸變電 | 5 | ||||
安仁輸變電 | 4 | ||||
楊柳輸變電 | 5 | ||||
城東輸變電 | 5 | ||||
黃龍變擴建 | 4 | ||||
高湖輸變電 | 5 | ||||
楓樹輸變電 | 4 | ||||
屏都輸變電 | 5 | ||||
舒洪輸變電 | 5 | ||||
東源變擴建 | 4 | ||||
楓樹變擴建 | 4 | ||||
黃南輸變電 | 4 | ||||
白龍變擴建 | 4 | ||||
碧湖變擴建 | 4 | ||||
張村輸變電 | 5 | ||||
城關輸變電 | 5 | ||||
石帆輸變電 | 5 | ||||
油田輸變電 | 開展前期 | 開展前期 | |||
五年新增合計 | 139 |
根據前述的規劃目標,對“十一五”期間麗水市500千伏及220千伏電網的建設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并對“十一五”期間及遠景網架進行展望。
8.1 “十一五”期間500千伏電網規劃
由負荷預測可知,隨著麗水市國民經濟的發展,“十五”、“十一五”期間麗水市的電力需求也不斷增長,根據負荷預測,2006年全市負荷將為71萬千瓦,2007年、2010年分別將達80萬千瓦和105萬千瓦。
2007年,扣除縉云由金華、臺州電網主供的負荷后,麗水220千伏主網將通過雙龍-遂昌線(LGJ-2×300)、溫泉-麗水線(LGJ-400,LGJ-2×400)、金華-靈山線(LGJ-400)、楠江-青田線(LGJ-400)共四回220千伏線路與系統相連。由于溫州市負荷的快速增長,屆時溫州220千伏電網已無力通過楠江-青田線向青田電網提供更多電力,即主要通過雙龍-遂昌線、溫泉-麗水線、金華-靈山線三回線從金華電網受進電力以彌補麗水電網的用電缺口。屆時,雙龍-遂昌線、溫泉-麗水線、金華-靈山線三回線無法滿足N-1要求。此后,隨著負荷的發展,需考慮新增220千伏電力受進線路或建設500千伏輸變電工程以滿足麗水電網的供電要求。
麗水220千伏電網與浙江主網電氣距離較遠,新建220千伏線路投資較大,只能滿足近期麗水電網的供電要求,且金華電網還需配套建設500千伏降壓主變。
從電網結構來看,“十五”末、“十一五”初,麗水電網包括目前的宏山變、麗水變,在建的青田變、遂昌變,計劃建設的仙都變、靈山變等,共有6座220千伏變電所,由于缺乏500千伏電源點強有力的支撐,該片220千伏電網結構不盡合理,500千伏麗水變的建設將有效改善該區域的220千伏電網結構,提高電網的供電能力。
同時,麗水電網地處浙西南電網末端,缺乏大電源支撐,境內電源裝機基本為水電裝機,存在自供能力弱、電能質量差、豐水期水電送出受限等問題。500千伏麗水輸變電工程的建設將為麗水電網提供強有力的電源支撐,改善麗水電網電能質量,豐富麗水水電的送出通道。
總而言之,為滿足麗水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用電需求、改善麗水電網結構和潮流分布、提高麗水電網電能質量及豐富水電送出通道,可于2007年建成投產500千伏麗水輸變電工程。
新建500千伏麗水變電所的最終規模為4×75萬千伏安;500千伏出線8回;220千伏出線16回。本期主變規模75萬千伏安,500千伏出線4回(開口500千伏雙龍-甌海線并新建雙龍-麗水-甌海II線接入系統),220千伏出線6回。
2010年,麗水地區最高供電負荷為105萬千瓦,扣除鄰近220千伏電網對麗水電網的轉供負荷,需500千伏網供約61萬千瓦??紤]擴建500千伏麗水變的第2臺主變,新增主變容量1×75萬千伏安。
1、220千伏松源輸變電工程
“十一五”期間,在豐水期峰荷,慶元、龍泉需通過220千伏主變送出水電合計達33萬千瓦左右。220千伏宏山變2臺15萬千伏安主變將無法完全滿足水電的送出要求,可在2010年左右建設220千伏松源輸變電工程。
新增主變容量1×15萬千伏安。通過新建1回松源-宏山線接入系統;新建線路長度約為60公里,導線截面選用2×300mm2,宏山變需擴建220千伏出線間隔1個。
2、220千伏鶴溪變擴建工程
“十一五”期間,在豐水期峰荷,景寧、云和需通過220千伏主變送出水電合計達31萬千瓦左右,220千伏鶴溪變1臺15萬千伏安主變將無法滿足水電的送出要求,可在2010年左右擴建220千伏鶴溪變1臺15萬千伏安主變、建設第2回麗水-鶴溪線,線路長度約為66公里,導線截面選用2×300mm2,500千伏麗水變需擴建220千伏出線間隔1個。
蓮都區目前主要依靠220千伏麗水變(12+15萬千伏安)供電。2005年,麗水變220千伏主變已接近滿載。
2006年,新建220千伏靈山輸變電工程(第七批),新增主變容量1×18萬千伏安。220千伏靈山變通過新建1回靈山-麗水線接入系統;新建線路長度約為22.5公里,導線截面選用2×300mm2,麗水變需征地擴建220千伏出線間隔1個。
市區南部工業區的開發建設將使得該區域成為今后市區負荷的主要增長點,同時由于麗水變110千伏出線間隔已達到設計規模,新規劃建設的110千伏變電所由于無出線走廊等因素無法接入靈山變,缺乏可靠的系統接入點,因此規劃于2010年在市區南部新建220千伏上橋輸變電工程。新增主變容量1×18萬千伏安,通過新建2回上橋-500千伏麗水線接入系統;新建線路長度約為2×14公里,導線截面選用2×300mm2,500千伏麗水變需擴建220千伏出線間隔2個。
至2010年,蓮都電網共220千伏變電所3座,主變容量63萬千伏安,220千伏容載比約為2.31左右。
縉云縣目前尚無220千伏變電所,通過110千伏線路從方巖變和麗水變受電。
2006年,建成220千伏仙都輸變電工程,新增主變容量1×15萬千伏安,通過方巖-安洲I線開口接入系統,新建線路2×6.0公里,導線截面方巖側選用2×300mm2,安洲側選用400mm2。
2007年,擴建仙都#2主變,新增主變容量1×15萬千伏安,將220千伏方巖-安洲線開口接入系統,新建線路2×13.0公里,導線截面方巖側選用2×300mm2,安洲側選用400mm2。
2009年,縉云縣的220千伏網供負荷將達22.8萬千瓦,220千伏容載比僅為1.31,考慮在縉云南部建設220千伏白峰變,新增主變容量1×18萬千伏安,通過新建麗水(500千伏)-白峰2回線接入系統,新建線路2×45.0公里,導線截面選用2×300mm2。
至2010年,縉云縣220千伏容載比約為1.94左右。
青田縣目前有220千伏變電所1座,即220千伏青田變,主變1×15萬千伏安,通過開口麗水(220千伏)-楠江線接入系統。
2007年,青田縣220千伏網供負荷將達到13.9萬千瓦,220千伏容載比僅為1.08左右,考慮擴建青田#2主變,新增主變容量1×15萬千伏安。
考慮可在2008年開展220千伏胡岙變的前期工作。
至2010年,青田縣220千伏容載比約為1.76。
遂昌縣目前有220千伏變電所1座,即遂昌變,主變容量1×15萬千伏安。2006年,為解決雙龍-麗水、金華-麗水線N-1時的過載問題;實現220宏山變、遂昌變雙向電源供電,提高其供電可靠性,改善處于電網末端的宏山變電壓水平;打通麗水電網西部的水電送出通道,緩解水電送出時220kV麗水-緊水灘線路上的壓力??紤]建設220千伏遂昌-宏山線,新建線路長度約為82公里,導線截面選用2×300mm2。
2006年,遂昌縣220千伏網供負荷將達到14.7萬千瓦,考慮擴建遂昌#2主變,新增主變容量1×15萬千伏安。
至2010年,遂昌縣220千伏容載比約為1.97。
松陽縣目前尚無220千伏變電所,其主供電源為緊水灘聯變。
2009年,松陽縣220千伏網供負荷將達到6.5萬千瓦,遂昌變和緊水灘聯變已無力完全滿足松陽縣安全可靠供電要求,考慮新建220千伏北山變,新增主變容量1×15萬千伏安。通過新建2回北山-500千伏麗水變線接入系統;新建線路長度約為2×35公里,導線截面選用2×300mm2,500千伏麗水變需擴建220千伏出線間隔2個。
至2010年,松陽縣220千伏容載比約為1.99。
龍泉市目前主要依靠220千伏宏山變供電。根據建設安排,計劃在2007年擴建宏山#2主變,新增主變容量1×15萬千伏安。宏山#2主變的建設既滿足龍泉、慶元兩縣市的安全、可靠供電需求,同時也有利于兩縣市水電送出。
2010年,龍泉市枯水期峰荷時220千伏容載比約為6.32。
慶元縣目前尚無220千伏變電所,其主供電源為龍泉市的220千伏宏山變。
因水電送出需要,可在2010年左右建設220千伏松源輸變電工程。新增主變容量1×15萬千伏安。通過新建1回松源-宏山線接入系統;新建線路長度約為60公里,導線截面選用2×300mm2,宏山變需擴建220千伏出線間隔1個。
“十一五”期間,新增220千伏輸變電工程項目。在2010年建成220千伏仙宮變。2010年,云和枯水期峰荷時220千伏容載比約為2.5。
景寧縣目前尚無220千伏變電所,其主供電源為緊水灘聯變。
2007年,景寧縣和云和縣負荷約9.3萬千瓦,而緊水灘聯變容量雖為24萬千伏安,還需要供松陽部分負荷,且其僅有3個110千伏出線間隔并無法擴建,無法完全滿足景寧縣和云和縣的供電需求。
景寧、云和兩縣水電眾多,而緊水灘聯變當機組滿發時,已接近滿載,無法為眾多小水電提供升壓容量,只能通過現有的110千伏云和-石塘-麗水線、白龍-玉溪-碧湖線送出。受該兩回線導線截面、220千伏麗水變容量的限制,景寧、云和兩縣的小水電站在豐水期將大量棄水。220千伏鶴溪變的建設將有效的解決景寧、云和兩縣小水電送出問題。
220千伏鶴溪輸變電工程新增主變容量1×15萬千伏安,通過新建220千伏鶴溪-麗水(500千伏)線接入系統,新建線路長度約為66公里(其中約5公里采用同桿雙回架設),導線截面選用2×300mm2。
由于水電送出需要,可考慮在2010年左右擴建鶴溪#2主變,并建設鶴溪-麗水(500千伏)第2回線。
至2010年,枯水期峰荷時220千伏容載比較高,約為4.08。
2007年,500千伏麗水變220千伏送出工程如下(出線6回):
1)將緊水灘-220千伏麗水2回線開口接入500千伏麗水變;新建導線長度為2×9+2×6公里(至220千伏麗水變側可全線新建,為與新建進線的額定電流相匹配,220千伏麗水變該2個出線間隔的隔離開關需要更換),新建導線截面采用2×300mm2。
2)新建鶴溪-500千伏麗水1回線;新建導線長度為66公里(其中在麗水變側和鶴溪側共約5公里路徑困難的地區建議采用同桿雙回架設),新建導線截面采用2×300mm2;該線路投資列入220千伏鶴溪輸變電工程。
3)將金華-220千伏麗水線改接為金華-靈山線,新建導線長度為3公里(其中2.5公里可利用原靈山-220千伏麗水線靈山變出口段已架設的同桿線路架設,投資仍列入本工程),新建導線截面采用2×300mm2;同時擴建靈山變220千伏出線間隔1個并完善主接線為單母線接線。
4)新建青田-500千伏麗水1回線,新建導線長度為75公里(其中約6公里采用同桿雙回架設),新建導線截面采用2×300mm2;同時擴建青田220千伏出線間隔1個。
1)由于負荷增長迅速,青田縣需要在“十二五”初期建成220千伏胡岙變,考慮到220千伏變電所建設進度,宜將220千伏胡岙變安排在2009年左右開展前期工作。新增主變容量1×18萬千伏安,通過麗水(500千伏)-青田線開口并新建麗水(500千伏)-胡岙1回線接入系統,新建線路51+2×7.0公里,導線截面選用2×300mm2。
2)云和縣有緊水灘升壓站一座(2×12萬千伏安),但其110千伏出線僅有3回且主供云和縣的僅1回,雖然220千伏鶴溪變建成后可轉供云和縣部分負荷,但隨著負荷的增長和新的110千伏變電所落點,宜于“十二五”期間在云和縣落點220千伏仙宮變,考慮到220千伏變電所建設進度,可將該變電所安排在2010年左右開展前期工作。新增主變容量1×15萬千伏安,考慮麗水(500千伏)-鶴溪線開口并新建1回宏山-鶴溪線接入系統,新建線路長度約為70+4×5公里,導線截面選用2×300mm2。
綜上所述,“十一五”期間麗水電網將完成500千伏麗水輸變電工程新建和麗水變擴建項目,新增500千伏變電容量150萬千伏安,線路長度189公里;完成220千伏項目15個(其中新建220千伏變電所9座),新增220千伏變電容量225萬千伏安,線路長度716公里。至2010年,麗水電網將擁有500千伏變電所1座、主變容量150萬千伏安,220千伏變電所14座、主變容量321萬千伏安。
500、220千伏項目進度安排見表8.3-1~4。
表8.3-1 “十一五”期間麗水500千伏電網建設項目進度表 單位:萬千伏安、公里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
麗水變電所 | 75 | 189 | 75 |
注:以上線路均為折成單回路后的長度,下同。
表8.3-2 “十一五”期間麗水220千伏電網建設項目進度表 單位:公里、萬千伏安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
麗水市 | 63 | 110 | 45 | 206 | 51 | 226 | 66 | 174 | ||
靈山輸變電 | 18 | 16.5 | ||||||||
遂昌變擴建 | 15 | |||||||||
仙都輸變電 | 15 | 11.8 | ||||||||
宏山變擴建 | 15 | |||||||||
仙都變擴建 | 15 | 26.1 | ||||||||
青田變擴建 | 15 | |||||||||
鶴溪輸變電 | 15 | 66 | ||||||||
北山輸變電 | 15 | 70 | ||||||||
白峰輸變電 | 18 | 90 | ||||||||
鶴溪變擴建 | 15 | 61 | ||||||||
松源輸變電 | 15 | 60 | ||||||||
上橋輸變電 | 18 | 28 | ||||||||
仙宮輸變電 | 18 | 66 | ||||||||
胡岙輸變電 | 18 | 25 | ||||||||
220千伏遂昌-宏山線 | 82 | |||||||||
500千伏麗水變220千伏送出 | 114 |
本章節主要對2006~2010年間麗水110千伏電網的建設作出具體規劃,并對“十一五”期間的建設投資作出初步的估算。
2006~2010年,蓮都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安排如下:
2006年:220千伏靈山變110千伏送出工程;
新建110千伏龍石輸變電工程;
新建110千伏麗陽輸變電工程;
2007年:擴建110千伏龍石變電所;
擴建110千伏濱江變電所;
2008年:新建110千伏城東輸變電工程;
2010年:新建110千伏張村輸變電工程;
擴建110千伏碧湖變電所;
220千伏上橋變110千伏送出工程;
至2010年,蓮都區共擁有110千伏公用變電所8座,主變容量49.45萬千伏安。屆時,容載比2.21。
2006~2010年,縉云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安排如下:
2006年:新建110千伏里隆輸變電工程;
220千伏仙都變110千伏送出工程;
2007年:擴建110千伏里隆變電所;
新建110千伏東山輸變電工程;
2008年:擴建110千伏黃龍變電所;
2009年:新建110千伏舒洪輸變電工程;
220千伏白峰變110千伏送出工程;
2010年:新建110千伏城關輸變電工程;
至2010年,縉云縣共擁有110千伏公用變電所7座,主變容量46.45萬千伏安。屆時,110千伏公用變電所的容載比2.20。
2006~2010年,青田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安排如下:
2006年:擴建110千伏港頭變電所;
新建110千伏東源輸變電工程。
2007年:新建110千伏油竹輸變電工程。
2008年:新建110千伏高湖輸變電工程。
2009年:擴建110千伏東源變電所。
2010年:新建110千伏石帆輸變電工程。
至2010年,青田縣共擁有110千伏公用變電所6座,主變容量38.15萬千伏安。屆時,110千伏公用變電所的容載比2.15。
2006~2010年,遂昌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安排如下:
2006年:新建110千伏焦灘輸變電工程;
2007年:擴建110千伏石練變電所;
2008年:新建110千伏楓樹輸變電工程;
2009年:擴建110千伏楓樹變電所;
至2010年,遂昌共擁有110千伏公用變電所4座,主變容量26.3萬千伏安。屆時,110千伏公用變電所容載比2.06。
2006~2010年,松陽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安排如下:
2007年:新建110千伏延慶輸變電工程;
擴建110千伏西屏變電所。
2009年:220千伏北山變110千伏送出工程;
新建110千伏黃南輸變電工程(水電送出專項工程)。
至2010年,松陽共擁有110千伏公用變電所4座,主變容量23.3萬千伏安。屆時,110千伏公用變電所的容載比2.52。
2006~2010年,龍泉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安排如下:
2006年:新建110千伏安仁輸變電工程;
至2010年,龍泉市共擁有110千伏公用變電所2座,主變容量9.15萬千伏安。屆時,110千伏公用變電所的容載比1.92。
2006~2010年,慶元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安排如下:
2006年:新建110千伏荷地輸變電工程;
2008年:新建110千伏屏都輸變電工程;屏都變是由于110KV慶元變電所存在防汛安全隱患,為保證慶元電網安全與可靠運行而要求建設,慶元變暫不考慮在“十一五”期間退役。
2010年:220千伏松源變110千伏送出工程;
至2010年,慶元縣共擁有110千伏公用變電所3座,主變容量15.3萬千伏安。屆時,110千伏公用變電所的容載比5.70。
2006~2010年,云和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安排如下:
2007年:新建110千伏楊柳輸變電工程;
2009年:擴建110千伏白龍變電所;
至2010年,中方案下云和縣共擁有110千伏公用變電所3座,主變容量19.3萬千伏安。屆時,110千伏公用變電所的容載比2.25。
2006~2010年,景寧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安排如下:
2007年:220千伏鶴溪變110千伏送出工程。
考慮可在2009年開展110千伏油田變的前期工作。
至2010年,景寧縣共擁有110千伏公用變電所1座,主變容量6.3萬千伏安。屆時,110千伏公用變電所的容載比2.13。
通過“十一五”期間110千伏電網的建設,麗水電網新增110千伏主變容量139萬千伏安(其中新建變電所20座)。至2010年,麗水電網將擁有110千伏公用變38座,主變容量233.7萬千伏安。麗水市110千伏電網供電能力及供電可靠性可以得到較大的提高,供電緊張的局面也將得到有效改善。
2006~2010年麗水110千伏及以上電網地理接線圖詳見圖9-1~5
各縣(市)110千伏新增主變容量情況詳見表9-1,各110千伏項目進度安排的匯總見表9-2。
表9-1 麗水各縣(市)110千伏新增主變容量情況表 單位:萬千伏安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十一五合計 | |
蓮都區 | 9 | 9 | 5 | 9 | 32 | |
縉云縣 | 5 | 10 | 4 | 5 | 5 | 29 |
青田縣 | 8 | 5 | 5 | 4 | 5 | 27 |
遂昌縣 | 4 | 4 | 4 | 4 | 16 | |
松陽縣 | 9 | 4 | 13 | |||
龍泉市 | 4 | 4 | ||||
慶元縣 | 4 | 5 | 9 | |||
云和縣 | 5 | 4 | 9 | |||
景寧縣 | ||||||
合 計 | 30 | 46 | 23 | 21 | 19 | 139 |
表9-2“十一五”期間麗水110千伏建設項目進度表 單位:萬千伏安、公里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
麗水市 | 30 | 165.1 | 46 | 162.3 | 23 | 69 | 21 | 89 | 19 | 74 |
麗陽輸變電 | 4 | 1.6 | ||||||||
龍石輸變電 | 5 | 19 | ||||||||
里隆輸變電 | 5 | 16 | ||||||||
港頭變擴建 | 4 | 12 | ||||||||
東源輸變電 | 4 | 20 | ||||||||
焦灘輸變電 | 4 | 49 | ||||||||
荷地輸變電 | 4 | 28.5 | ||||||||
濱江變擴建 | 4 | |||||||||
龍石變擴建 | 5 | |||||||||
里隆變擴建 | 5 | 14 | ||||||||
東山輸變電 | 5 | 14 | ||||||||
油竹輸變電 | 5 | 20 | ||||||||
石練變擴建 | 4 | 30 | ||||||||
西屏變擴建 | 4 | |||||||||
延慶輸變電 | 5 | 27.5 | ||||||||
安仁輸變電 | 4 | 22.8 | ||||||||
楊柳輸變電 | 5 | 20 | ||||||||
城東輸變電 | 5 | 18 | ||||||||
黃龍變擴建 | 4 | |||||||||
高湖輸變電 | 5 | 8 | ||||||||
楓樹輸變電 | 4 | 15 | ||||||||
屏都輸變電 | 5 | 28 | ||||||||
舒洪輸變電 | 5 | 15 | ||||||||
東源變擴建 | 4 | 18 | ||||||||
楓樹變擴建 | 4 | 10 | ||||||||
黃南輸變電 | 4 | 20 | ||||||||
白龍變擴建 | 4 | |||||||||
碧湖變擴建 | 4 | |||||||||
張村輸變電 | 5 | 6 |
表9-2(續)“十一五”期間麗水110千伏建設項目進度表 單位:萬千伏安、公里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變電 | 線路 | |
麗水市 | 30 | 165.1 | 46 | 162.3 | 23 | 69 | 21 | 89 | 19 | 74 |
城關輸變電 | 5 | 14 | ||||||||
石帆輸變電 | 5 | 18 | ||||||||
靈山變110千伏送出 | 8 | |||||||||
仙都變110千伏送出 | 11 | |||||||||
鶴溪變110千伏送出 | 14 | |||||||||
北山變110千伏送出 | 16 | |||||||||
白峰變110千伏送出 | 10 | |||||||||
松源變110千伏送出 | 16 | |||||||||
上橋變110千伏送出 | 20 | |||||||||
仙宮變110千伏送出 | 18 |
根據部頒《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技術導則》、《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管理條例》和《電力系統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運行管理規定》的要求,在麗水市現有無功設備的基礎上,按照負荷發展的要求,確定了無功規劃的目標和各階段所需增加的無功設備容量。
2005年麗水市220千伏線路310.866公里,110千伏架空線長962.59公里。
在無功平衡中,220千伏線路充電功率按0.014萬千乏/公里計算,110千伏架空線充電功率按0.0034萬千乏/公里計算,110千伏電纜線充電功率按0.067萬千乏/公里計算,35千伏及10千伏線路充電功率較小不計。
“十一五”期間麗水市新增220千伏、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情況見表10.1-1。
表10.1-1 麗水市新增輸變電工程情況 單位:公里、萬千伏安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220kV架空線路每年新增 | 110.3 | 206.1 | 0 | 160.0 | 149.0 |
110kV架空線路每年新增 | 165.1 | 162.3 | 69.0 | 89.0 | 74.0 |
220kV架空線路累計長度 | 421.2 | 627.3 | 627.3 | 787.3 | 936.3 |
110kV架空線路累計長度 | 1127.7 | 1290.0 | 1359.0 | 1448.0 | 1522.0 |
220kV變電所每年新增容量 | 63 | 45 | 0 | 33 | 48 |
110kV變電所每年新增容量 | 30 | 46 | 23 | 21 | 19 |
由于500千伏線路的充電功率已在500千伏變電所中得以補償,且無功分層分區平衡的原則要求:不應通過500千伏主變向220千伏電網輸送較大的無功功率,故在此暫不考慮500千伏線路的充電功率及500千伏電壓等級上網電廠的無功出力。
根據電源建設規劃,“十一五”期間麗水市電廠裝機容量見表10.1-3。
“十一五”期間麗水市無功平衡見表10.1-2。
表10.1-3 麗水電網電廠裝機容量表 單位:萬千瓦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總容量 | 166.5 | 187.6 | 189.0 | 189.2 | 189.2 |
其中6000kW及以上 | 112.7 | 128.8 | 128.8 | 128.8 | 128.8 |
注:不含灘坑電站3×20萬千瓦裝機。
表10.1-2 麗水電網系統無功平衡表 單位:萬千乏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1) 最大有功發電負荷 | 71 | 80 | 89 | 98 | 105 |
(2) 最大無功負荷 | 98.7 | 112.2 | 124.8 | 136.6 | 147.1 |
(3) 需無功電源容量 | 120.2 | 143.0 | 164.4 | 184.2 | 201.9 |
(4) 除補償外的無功電源容量 | 51.7 | 52.3 | 60.4 | 63.0 | 63.4 |
其中:發電設備無功容量 | 42.0 | 39.1 | 47.0 | 47.0 | 45.1 |
送電線路充電功率 | 9.7 | 13.2 | 13.4 | 15.9 | 18.3 |
(5) 需補償無功容量 | 61.8 | 76.7 | 83.0 | 94.1 | 105.7 |
(6) 現有無功補償容量 | 46.8 | 61.8 | 76.7 | 83.0 | 94.1 |
(7) 需新增無功補償容量 | 15.0 | 14.9 | 6.3 | 11.1 | 11.6 |
(8) 220千伏變電所補償容量 | 7.6 | 5.4 | 0 | 4.0 | 5.8 |
(9) 110千伏變電所補償容量 | 3.6 | 5.5 | 2.8 | 2.5 | 2.3 |
(10) 低壓網絡補償容量 | 3.9 | 4.0 | 3.6 | 4.6 | 3.5 |
注:500kV線路的充電功率、及500kV上網發電廠的無功容量在500kV電網中平衡。
從無功平衡的結果可知:“十一五”期間麗水電網共需新增電容器58.9萬千乏。
無功補償容量的配置應遵照“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分級補償、就地平衡”的原則,在220千伏及以下變電所中應合理配置無功電容器,現考慮220、110千伏變電所中的無功補償度按主變容量的12%進行配置。
“十一五”期間麗水電網分縣(市)220、110千伏變電所電容器補償情況見表10.1-3。
表10.1-3 麗水電網220、110千伏變電所無功補償電容器配置表 單位:萬千乏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220千伏 變電所 補償 | 蓮都區 | 2.2 | 2.2 | |||
縉云縣 | 1.8 | 1.8 | 2.2 | |||
青田縣 | 1.8 | |||||
遂昌縣 | 1.8 | |||||
松陽縣 | 1.8 | |||||
龍泉市 | 1.8 | |||||
慶元縣 | 1.8 | |||||
云和縣 | ||||||
景寧縣 | 1.8 | 1.8 | ||||
小 計 | 7.6 | 5.4 | 4.0 | 5.8 | ||
110千伏 變電所 補償 | 蓮都區 | 1.1 | 1.1 | 0.6 | 1.1 | |
縉云縣 | 0.6 | 1.2 | 0.5 | 0.6 | 0.6 | |
青田縣 | 1.0 | 0.6 | 0.6 | 0.5 | 0.6 | |
遂昌縣 | 0.5 | 0.5 | 0.5 | 0.5 | ||
松陽縣 | 1.1 | 0.5 | ||||
龍泉市 | 0.5 | |||||
慶元縣 | 0.5 | 0.6 | ||||
云和縣 | 0.6 | 0.5 | ||||
景寧縣 | ||||||
小 計 | 3.6 | 5.5 | 2.8 | 2.5 | 2.3 | |
合 計 | 11.2 | 10.9 | 2.8 | 6.5 | 8.0 |
目前麗水高壓電網中110千伏線路均采用架空線路,在“十一五”期間暫未新增線路采用電纜,因此,報告并未考慮“十一五”期間麗水電網的感性無功補償。
另外,由于麗水地區水電較多,根據電網運行需要,為能在豐水期和節假日小負荷方式下能夠較好地控制“高電壓”現象,可在某些變電所中裝設一定量的低壓電抗器,以取得較好的調壓效果。今后可根據生產運行的要求,對此進行專題研究。
現對“十一五”規劃形成的麗水市電網潮流進行初步的計算,計算水平年為2010年。在計算中,各縣市區的負荷之間仍計及同時率。本規劃對正常峰荷、枯水期峰荷和豐水期峰荷三種運行方式進行計算,負荷功率因數取0.92。正常峰荷時,麗水境內110千伏及以下小水電的出力按裝機的30%考慮;枯水期峰荷,麗水境內所有水電均停發;豐水期峰荷,負荷取最高負荷的85%,水電按85%裝機出力。
計算中考慮麗水電網與溫州電網分層分區運行,麗水電網與金華、臺州電網仍合環運行。
2010年麗水500千伏變電所主變降壓功率詳見表11.1。
表11.1 500千伏變電所降壓功率表 單位:萬千瓦
名稱 | 主變有功降壓功率 | 運行方式 |
麗水變(2×75萬千伏安) | 2×17.2 | 正常峰荷 |
2×31.4 | 枯水峰荷 | |
-2×14.9 | 豐水峰荷 |
由2010年潮流計算可知:
1)500千伏麗水變主變N-1時,能滿足供電要求。例如:枯水峰荷時,若麗水變主變N-1,麗水變降壓功率約為52萬千瓦,其一臺75萬千伏安主變可滿足供電要求。
麗水地區220千伏變電所主變負載率都不超過60%,可以滿足主變N-1的要求。
2)2010年,由于有了較強500千伏、220千伏電網支撐,麗水電網的供電能力得到提高。500千伏、220千伏線路均無N-1超限額問題。
3)豐水峰荷時,由于龍泉、慶元、景寧等縣市水電送出較多,電壓較高;屆時,需充分運用如投切電抗器、電容器、調節主變電壓分接頭、部分機組進相運行等手段來改善麗水地區的電壓水平。
相關潮流圖見附件
【返回頂部】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